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全)

《体育健康教育教案》
一、课题:全力以赴保健康
教学目标
1. 明确健康的定义。

2. 认识亚健康。

3. 了解卫生革命。

4. 把握健康的准则。

教学内容
1、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构成人身体的九大系统
人的身体由神经、运动、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和生殖九大系统构成。

九大系统出现问题可导致的疾病:
(1) 神经系统一神经炎、半身不遂
(2) 运动系统一肌肉拉伤、扭伤、骨折
(3) 循环系统一脑中风、冠心病
(4) 呼吸系统一肺炎、气管炎
(5) 消化系统一肠胃炎、胃溃疡、肠梗阻
(6) 内分泌系统一侏儒症、大脖子病
(7) 泌尿系统
(8) 免疫系统一艾滋病
(9) 生殖系统一性病
3. 亚健康的定义
亚健康是一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也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4. 亚健康的促成因素以及如何预防亚健康
亚健康的促成因素:
(1) 心理因素(2)体质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4)不良生活因素
如何预防亚健康:
(1) 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各种压力。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

(3)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5. 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性因素(2)促成性因素(3)强化性因素
二、课题:吃的明明白白教学目标
1、明确理想的膳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清淡杂食)。

2、了解盐为什么是把双刃剑。

3、明确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

4、如何做让一日三餐更有营养。

5、明确特殊阶段的营养(高中阶段、发展体能、体育锻炼后)。

教学内容营养(膳食)与健康
1、膳食宝塔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是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

“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八条原则: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③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④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⑤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⑦饮酒应限量;
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高中学生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应避免饮酒。

此外,在这八条原则的基础上,中国营养学会还同时制订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针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三条补充原则:
①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
②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摄入;
③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2、高中阶段的饮食高中生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蛋
白质、脂
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在这个阶段,多吃荤有利于你的生长发育。

3、合理、科学饮食
饮食贵在合理与科学,这“合理” 、“科学”的集中体现首先是平衡膳食,各种食品都要兼顾,且不能过量,营养要适度,任何一种食品都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膳食要提倡清淡、原味。

三、课题:做健康环境的卫士
教学目标
1. 明确空气质量等级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2. 了解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部分也可以通过皮肤和消化道侵入。

钢铁厂和火力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硫可导致哮喘、慢性气管炎。

2. 地球变暖的成因及其危害
由于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各种能源,这些能源在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红外线的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地球变暖可导致雨水减少、农作物减产,导致卫生情况恶化,加剧水污染等。

3. 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及其危害
在平流层,空气中的氧受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而产生臭氧,形成臭氧层。

工业生产释放出的氟利昂,到达平流层后,被紫外线分解出活跃的氯元素。

氯元素可以不断吞噬臭氧,从而形成臭氧层空洞。

如果没有臭氧层保护,紫外线中的B波和c波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皮肤变得粗糙,滋生老人斑和雀斑,容易患白内障等疾病。

4. 酸雨的危害
正常雨水的pH值为5. 6,略呈酸性。

,当空气中一些强酸性气体溶于水,会形成硫酸或硝酸之类的强酸,形成酸雨。

世界三大酸雨区为:欧洲、北美、中国。

5. 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1) 防止地球变暖,要杜绝电力、煤气、汽油等能源的浪费。

(2) 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

(3) 减少空气的污染,尽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还应当注意工厂、施工地所排放的有害物质。

(4) 防止水污染,要从细小琐碎的事情做起。

(5) 保护森林,要进行大力宣传和呼吁
四、课题:避免恶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2、了解生活恶习(吸烟、酗酒、吸毒)危害。

3、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自觉抵制生活恶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 种主要的生活恶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
社会的潜在危害。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抵制恶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的运动健身以及没有生活恶习等。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外界环境、生物遗传、卫生保健。

造成不良生活方式的因素:吸烟、酗酒、吸毒、滥用药物、紧张状态等。

1.吸烟的危害
香烟中所含有的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焦油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能使吸烟者成瘾,并具极强毒性。

烟焦油易沉积于肺及其他器官内,诱发癌变。

一氧化碳能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导致机体供氧不足。

2.过量饮酒的危害
人体内90%以上的酒精要在肝脏内代谢解毒,因而过量饮酒会
对肝脏造成极大的损伤。

长期酗酒者容
易导致严重的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严重者会导致肝癌。

3. 毒品的分类
根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毒品可分为镇静类毒品、兴奋类毒品和致幻类毒品。

4. 吸毒的危害
(1)对生理的危害⑵ 对精神的危害⑶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4) 传播艾滋病,危害人类健康
五、课题:抵御传染病的流行风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 了解非典。

3. 掌握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

教学内容
1.肝炎的种类、传播途径及其危害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均具有传染性强、传染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

2.非典的传播途径非典型肺炎可以通过近距离空气传播,是一种新型呼吸道急性传染病。

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
(1) 佩戴口罩(2) 认真洗手二生意卫生习惯(4) 家中进行消毒(5) 开窗通风(6) 注意休息与锻炼(7) 避免去人口密集、通飘差的地方3.如何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相处一般情况下,体液的接触才能传播乙肝4.如何预防传染性疾病
(1) 避免前往拥挤和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2)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 保持室内卫生,勤晒衣被,居室要通风,保证空气清洁新鲜。

(4) 消灭蚊子、苍蝇、蟑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