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德心灵的归宿师德材料

师德心灵的归宿师德材料

师德心灵的归宿
在我的词典里,师德,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师爱。

师爱的传递,是发自内心的,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我们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

但我相信,每一位热爱教育的教师,都是不平凡的,在说起自己的学生时,就像说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就会有故事留在记忆里。

2013年九月我以男生辅导员的身份,进入铁铺镇中心学校,踏上了教师岗位,我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放在第一位,把真诚的爱奉献给学生,把师爱作为我永远的追求。

我带数学课,由于爱学生的本能不仅能使我很快叫出班里所有学生的名字,而且能够很快了解他们各自的学习情况。

我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是否成绩优异,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可爱的。

与学生的相处中,发生的故事可谓举不胜举。

今天想要说的,是一个与放弃相关的故事。

这件事,是发生在五年前的事。

当时我刚带数学,班里有几个孩子天天不能完成作业,家长也不关心,我心里非常着急。

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就请教以前我的老师,他告诉我说,使每个人都合格,是我们的理想和愿望,但不是我们的能力。

所以,对个别极差生的放弃,也是情有可原的。

于是,在摸清了两名差生后,依照老
师的所言,放弃了他们。

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我对他们的作业不再检查时,当我触到他们的目光时,我的灵魂都有些颤动。

作为热爱教育、关爱孩子的教师来说,我不能放任自己的行为。

比如刘洋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每次考试几乎都不及格,上课容易开小差,生性调皮,是所带班级里比较头痛的学生。

但我并没有放弃象他这样的一类学生,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活泼可爱,本性善良等词语还是可以用来形容他,如果能够耐心教导还是可以转化的。

后来在和他的深入沟通后,我才知道原来他父母多年在外打工,单独和奶奶住一起,这就说明这样的孩子缺少关爱,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找他聊天,时时的去关心了解他。

在学习上,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就请他回答,当回答正确时,我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建立他的自信心,作业当中发现问题时,我又单独进行辅导,因为我相信哪怕只教一点也好,他以后总能用上。

如果不教会这些,他每天就是干坐在教室里,什么都学不到。

但几次考试他还是没能及格,我也没有气馁,一如既往,让我欣慰的是,这次期末考试他及格了。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都坚持每天用自己的方式与每个孩子交流:给学生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暗示的手势……让孩子从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对于教学工作,我也是一丝不苟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他们积极思造性思维活动考,进行创,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改进教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采取多鼓励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力求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都喜欢上我的数学课。

课堂教学外我积极参与学校日常管理中去,担任宿舍管理老师,每天早上预备前,我都会检查住校生宿舍卫生情况,严格要求他们,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毛巾、鞋子、袜子、衣物等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地面和垃圾桶不许有垃圾,营造一个舒适的住宿环境。

每个月定期我会带领所有住宿的学生进行大扫除,把宿舍内外打扫干干净净。

记得有2014秋季五一班的几个男同学不会叠被子,每次我检查宿舍时,只是把被子平铺在床上,为了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把他们几名男同学叫到宿舍他们的床位旁边,亲自给他们示范,讲解叠被子的方法,手把手的教会了他们叠被子,带给他们独立生活的自信心。

在管理宿舍的过程中,住校班级的学生都认识我,虽然我没有教他们课程,但是在宿舍管理中我和他们也结下情谊,对我宿舍管理的要求,学生都严格遵守,因为他们知道我管理严格是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住宿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古往今来,教师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老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

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