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油罐管理规定

储油罐管理规定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储运销售分公司储油罐清罐大修投产运行及附件维护保养管理规定2011年11月1范围本文规定了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储油罐在清罐、大修、投产运行及附件的维护保养等阶段的管理办法。

本文适用于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范围内拱顶、浮顶原油及成品油储罐。

2 引用标准及管理制度0071—2000 油库储运操作规程0512—1996 石油储罐阻火器5921—2000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原油储罐修理规程5737—2004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5920—2007 原油及轻烃站(库)运行管理规范6696—2007 储罐机械清罐操作规范5984—2007 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定4202—2007 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储罐工程6320—2008 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程0511.1—2010 石油储罐附件第1部分:呼吸阀0511.2—2010 石油储罐附件第2部分:液压安全阀0511.3—2010 石油储罐附件第3部分:自动通气阀0511.4—2010 石油储罐附件第4部分:泡沫塑料一次密封装置0511.5—2010 石油储罐附件第5部分:泡沫塑料二次密封装置0511.6—2010 石油储罐附件第6部分:浮顶排水管系统0511.8—2010 石油储罐附件第8部分:钢制孔类附件0511.9—2010 石油储罐附件第9部分:量油孔6340—2010 防静电推荐做法3150—2007 石油化工搅拌器工程技术规定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50128—2005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1995年)3 储油罐清罐及验收管理3.1 清罐作业前提:储油罐到达大修年限;罐顶浮船渗漏严重;储油罐发生抽瘪或冒顶事故;中央排水管发生渗漏;罐内泡沫软管漏失泡沫液;罐底蒸汽盘管发生渗漏;搅拌器需进行更换或罐内部分维修;罐壁电加热棒失效;罐底油山堆积过高,无法放底水等影响储油罐正常运行。

由生产单位提出申请,由生产运行部、安全环保部确认后,生产运行部报规划计划部列入计划进行清罐。

3.2 储油罐清罐宜采用机械清罐的方式。

( 5737—2004)3.3 储油罐进行清罐作业前,应由生产运行部组织相关单位、部室对储油罐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标准参见附件1。

达标后,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接工作,填写交接记录清单(参见附件2)。

3.4 机械清罐全过程,依据《 6696—2007 储罐机械清罐操作规范》执行。

3.5 储油罐清罐结束后,由生产运行部组织各专业部室、施工单位、设计部门及生产单位进行清罐验收。

具体验收标准参见附件3。

3.6 清罐验收达标后,生产运行部负责编制清罐验收会议纪要;各参检单位留有验收合格文字凭证。

清罐方与大修方进行交接工作,并留有双方认可的文字记录,而后进行储油罐大修施工。

4 在运储油罐大修或新建储油罐的验收管理4.1 除各别突发故障储油罐需大修外,储油罐的大修周期一般为5~7年。

新建油罐第一次修理周期最长不宜超过10年(5921-2000)。

由生产单位提出申请,由生产运行部、研究所确认后,生产运行部报规划计划部列入计划进行大修。

4.2 储油罐大修时应制定检修方案。

方案中应有明确的安全措施,并提交给生产运行部。

由生产运行部组织相关单位、部室召开专项会议,审批通过后进行储罐大修作业。

( 5737—2004)4.3 储油罐大修施工队伍需严格按照检修方案进行检修工作。

4.4 储油罐大修(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关附件的测试、打压时,生产单位应有人现场进行监督。

验收达标后,施工单位与生产单位交接过程中应将相关记录、报告进行交接。

4.5 储油罐大修结束后,由基建工程管理中心组织各专业部室、施工单位及生产单位进行大修罐验收。

具体验收标准参见附件4。

4.6 储油罐大修验收达标后,大修方与生产单位进行交接工作,并留有双方认可的文字记录,而后进行储油罐投产作业。

4.7 新建储油罐施工结束后,由基建工程管理中心组织各专业部室、施工单位及生产单位进行大修罐验收。

具体验收标准参见《 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及《 4202-2007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储罐工程》。

5 储油罐投产管理5.1 储油罐竣工后,应经过生产运行、安全消防、计量、技术等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交工投产。

5.2 储油罐的投运由生产单位制定投产方案,并报至给生产运行部。

由生产运行部组织相关单位、部室召开专项会议,审批通过后可进行投产作业。

5.3 储油罐投产前应保证安全附件应齐全、性能良好。

( 5737—2004)5.4 储油罐投产技术及安全方面要求5.4.1 浮顶储油罐投运进油时,在浮船升起之前,浮船上不应有人;浮船上升过程中,注意观察浮船的运行状态,以免发生浮船卡阻和倾覆。

( 5737—2004)5.4.2 初始灌装阶段油品不能向上喷溅。

初始进液速度应控制在1以下,控制标准:固定顶油罐,直到管线出口被液面浸没2倍管径以上为止( 6340—2010);浮顶油罐,直到浮船支柱升起为止。

控制方式:通过储油罐容积表、总计量来油量或高液位储罐压油量判断待投储油罐进油液位高度。

此后进油速度最高不得超过6(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第二篇)。

5.5 储油罐进油方式5.5.1 采用上游单位来油直接进罐,全开待投油罐进油阀门,缓开来油阀组间控制阀门,协调上游单位来油排量,通过来油流量计监控来油排量,以便控制进油速度满足要求。

5.5.2 采用相邻高液位储油罐压油进入待投储油罐,待投罐进油阀门全开,缓开来油端阀门控制排量,使用超声波流量计在进油管线上进行流量、流速监测。

5.5.3 分公司所属生产单位中,南三油库、北油库、嵯岗转油站储油罐投产宜采用压油进罐方式;成品油供销总站、葡北油库、南一油库、西油库储罐宜采用来油计量进罐方式。

此外,冬季储油罐投产作业,为避免高温油进入低温储罐,各生产单位宜采用压油进罐方式。

5.5.4 储油罐进油管线(单线)不同管径的排量——流速参考对比表如下:5.5.5 储油罐不同液位差、不同流速对应出油控制阀开度参考表如下:6 储油罐运行管理6.1 储油罐日常管理应分为运行、罐区巡查两方面,分别成立运行集油班和罐区集油班。

根据各单位储油罐数量及附件数量,配备足量人员进行管理并明确日常巡检周期。

具体职责参见附件5。

6.2 储油罐管理所在岗位应建立相关记录,包括:巡回检查记录、清罐大修监督记录、储油罐安全检查记录等。

储油罐相关附件日常巡查内容及标准参见附件6。

6.3 油罐储油高度应控制在该罐安全液位范围内,不允许超过极限液位。

总体原则如下:6.3.1 正常情况下,储罐运行液位(分公司内部规定)见下表:6.3.2 对于极特殊情况,采取摞罐运行的储油罐,即只进不输、液位达到最高,液位上限标准如下:浮顶储油罐;浮船挡雨板最高点低于罐壁上沿30(若罐壁含附属设施,应低于罐壁上沿附属设施底端30);固定顶储油罐,泡沫发生器接口最低位置以下30。

(5920—2007)6.3.3 各生产单位原油储油罐运行液位参见附件8;分公司原油库容参见附件9;分公司成品油立式储油罐运行液位及库容参见附件10。

6.4 油罐超过安全油位上、下限运行时,岗位工人应上罐监视油罐液位、浮船变化情况,防止溢罐、浮船倾斜卡阻;生产单位应根据运行液位,制定不同时期的运行方案。

6.5 对于第二年列入清罐计划的储油罐,生产单位年内需采取热油喷洒、储罐大起大落、启运搅拌器等方式,保证罐内油山的清除。

6.6 对于上游单位来油杂质较多及罐底水无法放出等情况,生产单位储油罐运行应用分组、大起大落、单罐及时处理的方式,不宜采用边进边输方式运行。

6.7 储油罐温度控制6.7.1 金属油罐最高储油温度应低于原油初馏点5℃,并在油罐防腐和保温材料允许温度范围内;6.7.2 运行的金属油罐最低储油温度应高于原油凝固点3℃。

(5920—2007)6.7.3 储油罐内原油必须保持在规定温度范围内。

如出现凝油,应先将凝油从上到下加热化开后再逐渐升温。

6.8 原油进站库压力应满足进罐所需压力,且不大于站库内管网允许最高工作压力。

(5920—2007)6.9 油罐的操作应按照《0071—2000油库储运操作规程》执行。

6.10 储油罐及其附件日常管理要求6.10.1 人工检尺、取样时,检尺、取样孔盖应轻开轻关。

储油罐的量油孔、透光孔用后应盖好( 5737—2004)。

6.10.2 雨季应加密检查中央集水坑、排水浮球阀或单向阀、中央排雨水管放水阀。

6.10.3 浮顶油罐在运行过程中,中央排雨水管的放水阀应处于常开状态,中央集水坑应加盖金属网罩。

6.10.4 储油罐顶部应保持无积雪、积水和杂物。

( 5737—2004)6.10.5 上罐检查应遵守:夜间上罐应使用防爆照明器具;一次上罐人数不应超过5人;遇有雷雨或5级以上大风时,不应上罐;不应穿带钉子的鞋和非防静电衣服上罐;雪天应清扫扶梯的积雪后上罐。

( 5737—2004)6.10.6 油罐液位低于5m时,不应使用搅拌器(搅拌器运行操作说明);搅拌器管理执行《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搅拌器管理暂行规定》。

6.10.7 浮顶船舱口应无渗漏、无杂物,浮仓盖应盖好( 5737—2004),且有防静电密封胶条。

6.10.8 储油罐放水时应设专人监护( 5737—2004)。

放底水阀应为两道阀门,里侧为关闭状态,外侧为打开状态。

6.10.9 各生产单位每座原油浮顶油罐均要求做好刮蜡情况记录,建立相应档案,进行刮蜡情况对比,生产运行部负责此项工作的跟踪检查。

6.10.10 罐上污油各生产单位需及时清理,浮顶原油储罐罐壁污油不得流出围堰,具体操作执行《储油罐罐上清理污油操作卡》。

7 储油罐附件维护保养7.1 每年由各生产单位指定人员进行储油罐附件的维护保养,建立附件维护保养记录。

7.2 储油罐附件维护保养周期、负责单位及应参考的标准如下:7.2.1 储罐量油孔的维护保养应符合 0511.9-2010的规定,每年由生产单位维护保养一次。

7.2.2 储罐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的维护保养应符合 0511.1-2010、 0511.2-2010、0512-1996的规定,每年春秋两季由生产单位对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清洗( 0071-2000)。

7.2.3 储罐罐顶人孔、罐壁人孔、罐壁清扫孔等钢制孔件的维护保养,应符合 0511.8-2010的规定,每年由生产单位维护保养一次。

7.2.4 储罐自动通气阀的维护保养应符合 0511.3-2010的规定,每年由生产单位维护保养一次。

7.2.5 储罐防雷设施的维护保养应符合50074的规定,防静电接地的维护保养应符合5984的规定,由安全环保部每年组织一次专业检测并出具合格检验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