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试卷小学数学2015.7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证号下方的数字;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的答题区域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C )A.24平方厘米B. 30平方厘米C. 20平方厘米D.120平方厘米2. “圆,一中同长也”出自. ( A )A.《墨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孙子算经》3.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实际问题,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是( D )A.分类与整合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B.一般与特殊思想;符号化思想C.或然与必然思想;数学模型思想D.符号化思想;数学模型思想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B )A.6 B.7C.8 D.95. 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A .B .C .D .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B =70°,现将△ADE 沿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为M ,则∠BDM 的大小是( B ) A .70° B .40° C .30°D .20°7.下列正方形中由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B ) A .B .C .D .8.在一次科技作品制作比赛中,某小组八件作品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7,10,9,8,7,9,9,8,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 中位数是8 B .众数是9 C .平均数是8 D . 极差是7由题意可知:总数个数是偶数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则中位数为8.5;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7+10+9+8+7+9+9+8)÷8=8.375;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为极差,据此求出极差为3.9.一列由3个数组成的数组,他们依次是(1,5,10)(2,10,20)(3,15,30)……第99个数组内3个数的和是( B )A.6790B.1584C.2014D.1978每个数组中第一个数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第二个数组成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第三个数组成公差为10的等差数列。
考虑每个数组成三个数字之和,则组成一个公差为1+5+10=16的等差数列,首先为1+5+10=16,a 99=16+(99-1) ×16=158410. 有一串数,任何相邻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25,已知第1个数是3,第6个数是6,第11个数是7,问:这串数中第2015个数是( C )A. 3B. 6C. 7D. 9 因为第1,2,3,4个数的和等于第2,3,4,5个数的和,所以第1个数与第5个数相同.进一步可推知,第1,5,9,13,…个数都相同.同理,第2,6,10,14,…个数都相同,第3,7,11,15,…个数都相同,第4,8,12,16…个数都相同,也就是说,这串数是按照每四个数为一第6题图AMED BC个周期循环出现的.所以,第2个数等于第6个数,是6;第3个数等于第11个数,是7,前三个数依次是3,6,7,第四个数是25-(3+6+7)=9.这串数按照3,6,7,9的顺序循环出现,第2015数((2015÷4=503.。
3))与第3数相同,是7二、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 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至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 900 000吨.数据20 9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2.09×107)2. 李小刚买一个铅笔盒用去所带钱的一半少1元,买一本笔记本又用去4元,这时还剩16元.李小刚原来带了▲( 38 )元.3.有三根铁丝,长度分别是120厘米、180厘米和300厘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每根都不能有剩余,每小段最长▲( 60 )厘米,一共可以截成▲( 10 )段. 解答:每段长度是120、180和300的公因数,604.如图,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层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20支,一共放了▲(7260 )支.5.如左图所示,把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304.92 )平方厘米,体积是▲( 282.6 )立方厘米.6.一个直角梯形的周长是72厘米,两底之和是两腰之和的2.6倍,其中一条腰长我12厘米,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208)平方厘米。
72÷(1+2.6)=20厘米20-12=8厘米20×2.6×8÷2=208平方厘米7.一个水箱中的水是装满时的56,用去200升后,剩余的水是装满时的34,这个水箱的容积是▲( 2400 )升。
200÷(5/6-3/4)=2400升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它的体积是1998立方厘米,那么它的长宽高的和的最小值是▲(52)厘米。
1998=37×3×3×3×237+9+6=52厘米9.如图,AB是⊙O的直径,分别以OA,OB为直径作半圆.若AB=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π)10.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是▲.(5)11.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2c m2.12.在1~600这600个自然数中,能被3或5整除的数有▲( 280 )个。
13.两支蜡烛长短、粗细都不同,长的能点7小时,短的能点10小时,同时点燃4小时后,两支蜡烛的长度恰好相等,那么短蜡烛的长度与长蜡烛的长度比是▲ .长蜡烛的1-4/7=3/7与短蜡烛的1-4/10=3/5相等,则短蜡烛与长蜡烛的长度之比为5:7.14.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
”甲现在( 42 )岁,乙现在( 23 )岁.甲:(61-4)÷3×2+4=42岁乙:(61-4)÷3+4=23岁15.某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共有32个男小朋友、18个女小朋友,已知大班中男小朋友数和女小朋友数的比为5:3,中班中男小朋友数和女小朋友数的比为2:1,那么大班中有▲(12)位女小朋友。
解:设大班男生5X人,女生3X人;中班男生2Y人,女生Y人。
5X+2Y=323X+Y=18解得X=4故大班有女生4×3=12人。
16. 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称为“位”,每个“位”有两种状态:0和1。
其中1KB=1024B,1MB=1024KB。
现将240MB的教育软件从网上下载,已经下载了70%。
如果当前的下载速度是每秒72KB,则下载完毕还需要▲分钟。
(精确到分钟)240×(1-70%)×1024÷72÷60≈17(分钟).17. 一队儿童不超过50人,围成一圈做游戏.每个儿童左右相邻的都恰是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请你判断,这队儿童最多有▲人.(48人)设n个儿童排成一圈,每个儿童左右相邻的都恰是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则一定是两个男孩子两个女孩子依次相邻:……男男女女男男女女……地排成一圈,所以n是偶数.令n=2k,将相邻两个男孩子记为A,相邻两个女孩子记为B,则A、B、A、B、A、B……共有k个相间排列成一圈,所以A、B的个数相等。
于是k是偶数,即k=2L,所以n=2k=2(2L)=4L.由于n 不超过50,所以这队儿童最多48人。
18.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千米.(270千米)设原速度是1,则原时间=甲、乙距离/1,加速后时间=甲、乙距离/1+20%,两式相除就得出,加速20%后,所用时间缩短到原时间的1/1+20%=5/6.这就具体反映了距离固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用原速行驶需要1÷(1-5/6)=6小时.同样道理,车速提高25%,所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1+25%=4/5.换一句话说,时间缩短了1/5.如果一开始就加速25%,可少用时间360×1/5=72(分钟).现在只少用了40分钟,72-40=32(分钟),这说明有一段路程没加速而没有少这个32分钟。
设全长为x,就有x:120=72:32,x=270…19.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案,摆第1个图案需要7枚棋子,摆第2个图案需要19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则摆第6个图案需要( 127 )枚棋子,摆第n 个图案需要 ▲(2331n n ++)枚棋子。
20. 有一只青蛙位于一条东西向的直线上,每次可以选择向东跳(+)也可以选择向西跳(-).青蛙第一次跳12cm ,第二次跳22cm ,第三次跳32cm ,…,第十八次跳182cm ,第十九次跳192cm.若跳完这19次后,青蛙必须到达位于原来位置东方2008cm 处。
假设青蛙完成此任务的方案中最后一次向西跳的距离是2n cm ,那么所有可能的n 值中的最小值是 ▲ .分析:若青蛙每次都是向东跳,则共跳12+22+…+192=2470cm ,超过目的地462cm 。
可知必须有若干次向西跳。
因每将一个向东跳改为向西跳时,向东移动的距离会减少该次跳动距离的2倍,因此必须从12,22,…,192中找出和为462÷2=231的距离向西跳。
因要使最后一次向西跳的距离最短,故要让找出的数中最大之数尽可能小。
因12+22+32+42+52+62+72+82=204<231,故最大数至少为92。
可发现12+62+72+82+92=32+42+52+62+82+92=231都可以达成目地,故所求为第9次跳动,即值中的最小值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