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采购之怪现象和解决途径浅析
政府采购中的协议采购虽然在采购效率上有所改进,但是由于采购价格过高,长期为人们所诟病。而相关的采购监督部门、集中采购机构却似乎对此束手无策,难有作为,甚至有集中采购机构的人员宣称协议采购和价格高问题不应该联系起来,协议采购只解决效率问题。难道真是如此吗?协议采购真的只能忍受高价吗?笔者认为显然并非如此,协议采购完全可以在高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价格,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首先我们先分析现状,从几年实践来看,笔者以为现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来自采购部门,笔者将个中的怪象和通病分成以下几种:
1、自我陶醉型。很多政府采购的从业者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面子很大,想当然的认为协议采购生产商和供应商为了所谓的面子,就要提供优惠的价格。事实是很多进入协议采购的供应商在要面子的同时,更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协议价格居高不下,供应商两头吃饱,一厢情愿的想法总是被现实无情击碎。
2、自我欺骗型。现在的协议采购,招的是生产商,然后由生产商指定若干家供货商,他们的关系就犹如大脑和手指头的关系,生产商控制着货源和价格,供应商的资格由生产商决定,卖多少价格由生产商控制,一旦供应商不听指挥,生产商就会断货或者取消他的代理资格。现实中我们发现,现在竟然出现了让手指头(供应商)来竞争,
希望手指头的竞争能控制大脑(生产商)这样的咄咄怪事,还美其名曰“二次竞争”,真不知道有些人是智力有问题,还是“利益”有问题。
3、老好人利益均沾型。政府部门采购的货物,以电脑为例,区区一个电脑(台式和便携式)竟然高达七十余种型号,几乎囊括了市场上的主流型号,竟然还有人认为还不够丰富,还需要增加,各中原由,耐人寻味。现实的情况是,对于一般的办公用电脑,随便哪种型号都能满足需要,很多人的电脑300G的硬盘,用了5年之后还没有用到30G,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品牌型号吗?那为什么还是这么做?笔者以为极有可能协议采购成了一部分人寻租的工具,从开始的品牌型号入围,通过公关,除去几个陪衬的,做过公关的基本都能入围。入围之后,各供货商又与采购人“潜规则”,笔者就曾在无意中听到一个供应商抱怨某医院采购人员要回扣要的太狠,
4、5千的打印机,竟然每台抽头近千,有人抱怨价格高,该采购人就推说政府采购就是如此。如此协议采购,焉有价格不高之理。
4、找不着北型。一些集中采购机构的人员公开宣称,协议采购价格高是因为协议采购供应商需要人员开支、备货成本、服务成本等等,总之很不容易。可是仔细一想,难道别的供应商就不要这些成本了吗?面对千家万户的需求,成本难道不应该更高吗?这些理由是问题的关键吗,站得住脚吗?真不知道他的屁股坐在谁那里。还有人拿所谓的家用机、商用机说事,还要迎合供应商内部分家用机部、商用机部门的分法,把家用机和商用机分开来招标,这有什么意义呢?只
要是价格合理,品质可靠,售后服务良好的机器,我们管他叫什么机,如果提供价格高、质量差的机器,自然会有市场竞争、政府监管惩罚他,淘汰他。
现实情况是同等配置情况下,只有政府采购的商用机价格高于家用机,金融系统、电力系统、大企业的采购哪一个不是商用机价格更便宜、服务更好。一些人该关注的不关注,不该关注的特别关照,是真找不着北,还是让人牵着走?
5、本末倒置型。协议价格高,有采购部门人员不思考通过市场手段想办法,竟然想到用行政手段即通过组织雇人市场调查,建立所谓全方位的价格监管体系,来监控价格。要知道协议采购的货物有数百种,各种货物商品千差万别,进货价格、销售成本、销售策略等各有不同,监管人员只有区区几个人,难道凭这么几个人再加上所谓的外聘的几个第三方调查队,就能摸清楚了吗?即使了解到一些情况,谁给采购部门这么大的权力,你调查来的就是市场价。应该卖多少价格,价格的组成,采购人、采购部门难道比生产、供应商更清楚吗?即使到时候采购人、采购部门找专家论证,生产、供应商也可以找专家反驳,甚至上法院,采购部门也没有多大胜算,多的只是一些扯皮,耗费的是公共的资源。退一万步讲,即使供应商把价格控制在零售市场价格差不多的范围以内,我们采购到的也只是市场价,难道采购的效果就好了吗?花这么大的力气去监管,有意义吗?真可谓是劳民伤财,浪费资源。
综上,难道协议采购就这么难、这么复杂而难以实现好的效果
吗?协议采购凭什么拿到低价呢?很多人说政府采购入围对供应商的形象宣传有一定作用,付款保证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实践证明,光靠这几点优势还远远不够,否则也不会造成现在协议采购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
笔者以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采购就是一个大团购,为此就要要靠规模产生效益、靠竞争实现优势。从近几年电力行业、金融行业等的采购经验看,无不是如此,甚至是现在做的很好的大超市行业,如沃尔玛等,也都是按这样的模式操作的。这几乎是大批量采购唯一能走的最好道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协议采购呢?笔者以为,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在需求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货物的市场特点,按不同的期限、不同地域范围在明确需求量的基础上,实现多品牌的充分竞争”。
做好此项工作的基础是需求的标准化,以政府部门办公用电脑来说,一般办公机型1-3个机型完全够用了,功能技术特殊要求的,可以采用询价等其他方式采购,对此应该做到抓大放小。需求量的测算,可以根据年初采购预算,以及过去几年的采购量,从而估算出今年的采购量或者是分别估算出上半年及下半年的采购量。
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根据不同技术指标及预算金额分不同标项,采购结果入围1-2个品牌型号(原则上只入围一个,采购量很大的可以有两个),从而实现多品牌的充分竞争;二是让供应商对采购的需求量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能明确的需求一定要明确,不能提供准确数字的,也要将经过认真调查的估算数告诉生产、
供应商,需求越准确效果越好。
做好此项工作还有三个要点要注意:
一是采购的期限不一定是一年,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结合我们工作的安排,技术、价格更新快的采购期限短些,反之则长些;
二是采购的地域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条件的成熟,按行政地域,逐步实现统筹,如按市统筹,数市联合统筹,省统筹等逐步实现,对产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好大喜功,一蹴而就,可以分步、不同步实行,不可搞“一刀切”。
三是监管问题,价格调查更多只能作为我们监督执法工作的参考,很难成为执法的依据。监管的大头工作应该放在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上,如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售后服务情况、质量情况等等,这样的监管有理有据,事实清楚,监管明确,可以很大地提高监管效率,实现最好的监管效果。
最后,笔者以为对协议采购的改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采购系统的某些人,只有从制度上进行规范,才能令其悬崖勒马,如果任由这些人发展下去,到时候对他们、对我们的采购事业都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