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期末考试。
本大纲侧重于种子植物类群,其主要内容包括分类学基本理论、植物拉丁和命名学基础、类群与性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植物分类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等主要部分。
要求考生在以往学习植物系统学入门的基础上,加深对种子植物的了解,能够系统的了解在特定系统安排下整个种子植物的性状演进关系,掌握重要类群相应的位置、主要特征、与近缘类群的区别等,熟悉重要植物种类的拉丁学名,能够用科学的方式编制植物类群检索表,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实际操作。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分类学基本理论
1.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性状的间断和连续,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2.植物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亲缘关系
3.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种子植物
(二)植物拉丁文和命名学基础
1.分类单位,科、属、种,教材上植物科、属拉丁学名
2.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常见植物种的拉丁学名
3.模式标本、主模式、等模式、同举模式
(三)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
(四)裸子植物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的分类,中国裸子植物的特点
2.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松、杉、柏科的特征
3.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关系
(五)被子植物
1.狭义显花植物,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被子植物的分类
2.双子叶植物——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单子叶植物——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其中重要的类群的性状及特征、分布和用途等。
3.重要科、属的分类组成,相近类群的区别,各种检索表的应用。
掌握: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杨柳科(Salic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壳斗科(Fag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桑科(Moraceae)、锦葵科(Malv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山茶科(The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葡萄科(Vitaceae)、芸香科(Rut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木犀科(Oleaceae)、茜草科(Rub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五加科(Alaraliaceae)、菊科(Compositae)、唇形科(Labiatae)、百合科(Liliaceae)、兰科(Orchi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科的特点;各科中属的特征要点;教材所列举的常见种的识别特征。
(六)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1.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地点、可能的祖先
2.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恩格勒学派、毛茛学派,真花学说、假花学说,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郎奎斯特系统等,系统间的关系及异同。
(七)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1.分类学的简要发展历史,进化的观点,多学科的综合
2.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数量分类学、分子系统学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分类学基本理论
1.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理解性状的间断和连续及其与分类的关系,理解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植物系统,理解人为分类系统和自然分类系统的发展关系,掌握植物亲缘关系的根本所在。
3.了解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等概念和范围。
(二)植物拉丁文和命名学基础
1.掌握分类单位的概念,熟练掌握科、属、种的概念,熟悉有关教材上植物科、属的拉丁学名。
2.理解植物的命名,掌握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熟记常见植物种的拉丁学名。
3.了解模式标本、主模式、等模式、同举模式的概念和应用。
(三)孢子植物
掌握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了解孢子植物的起源、演化。
(四)裸子植物
2.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熟知裸子植物的分类,熟练掌握中国裸子植物的特点。
掌握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的特征,熟练掌握松、杉、柏科的特征。
3.了解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关系。
(五)被子植物
1.了解狭义显花植物的概念,理解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熟悉被子植物的分类。
2.理解双子叶植物——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单子叶植物——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的分类构成,熟练掌握其中重要、具代表性的科级类群的性状及特征、分布和用途等,尤其要掌握与我们生存关系密切或在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类群的次级分类。
3.熟练掌握重要科、属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为其独具的性状,以及分类组成和与相近类群的区别,灵活应用各种检索表以区别植物,主要抓住简明、重要的区别特征以实现检索表的编制。
(六)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1.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演化是植物分类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重点了解起源时间、地点、可能的祖先的发现和观点。
2.掌握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熟悉恩格勒学派、毛茛学派,掌握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理解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郎奎斯特系统等,了解系统间的关系及异同。
(七)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1.了解分类学的简要发展历史,理解植物分类在进化的观点上的发展,理解植物分类是依赖多学科的综合,日新月异的充实发展。
2.理解多学科促进植物分类的关系,知道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数量分类学、分子系统学(从最新文献了解)对植物分类的推动。
三、主要参考书目
1、种子植物分类学。
汪劲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植物学(第二版上册:第七、八章、九章)。
陆时万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植物学(第二版下册)。
吴国芳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植物学典型题型解析及自测试题。
贺学礼。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植物分类学复习要点
总论
植物分类学概念;植物系统学概念;植物的基本类群;分类学内容;分类与鉴定定义;植物的分类等级;种、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定义及其学名表示;理解植物命名法(双名法和三名法)含义;两种检索表的使用;理解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及其主要代表分类系统;模式标本;解读花程式信息;各种花冠、花序和果实定义(蔷薇花冠、蝶形花冠、十字花冠、唇形花冠等等;圆锥花序、柔荑花序等等;聚花果、聚合果等等);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特点;裸子植物分类系统;掌握植物种银杏、苏铁;
松科:松科主要特征(雌球花、苞鳞与种鳞);主要分类依据;三亚科分类及其代表属种;落叶松亚科属种;松属分类及其特点;掌握植物种:金钱松、雪松、白皮松、马尾松、黑松、日本五针松、黄枝油杉等。
杉科:杉科主要特征;各属分类辨析;掌握植物种: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柳杉、杉木
柏科:柏科主要特征;三亚科分类及代表属种;相近属种分类辨析;植物种:柏木、圆柏、刺柏、侧柏等;掌握松、杉、柏三科异同点;掌握植物种香榧、粗榧、三尖杉、南方红豆杉、罗汉松等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特点;了解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较;
木兰科主要特征及其原始性状;掌握常见属种分类辨析;掌握植物种: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含笑等;樟科主要特征(叶脉、雄蕊等、花序);主要分类依据;常见属种的分类辨析;掌握植物种:香樟、浙江桂、紫楠、浙江楠;腊梅等;
蔷薇科:蔷薇科主要特征(蔷薇花冠、果实);分类依据;四亚科分类及其常见属种;掌握植物:李叶绣线菊、火棘、梨、苹果、湖北海棠、木瓜、枇杷、石楠、月季、日本樱花、杏、梅、桃等;
豆目:豆目主要特征(花形态、果);三科异同点及其演化关系;三科常见属种分类辨析;掌握植物种:紫荆、合欢、紫藤、国槐、刺槐、黄檀等;
金缕梅科主要特征(果实);掌握植物种:枫香、檵木;杜仲;
杨柳科:杨柳科主要特征;杨属与柳属辨析;
壳斗科:壳斗科主要特征;常见属种及其分类辨析;掌握植物种:石栎、青冈栎、板栗、麻栎、槲栎等;胡桃科:胡桃科主要特征;常见属种及其分类辨析;掌握植物种:枫杨、核桃、青钱柳、薄壳山核桃等;榆科、桑科:了解其主要特征;植物种:榉树、榔榆、青檀;桑树、构树、无花果等;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竹亚科与禾亚科的区别;单子叶植物叶与箨;竹子地下茎类型及其常见属种;掌握植物种:凤尾兰、紫萼、毛竹、孝顺竹、箬竹等;
掌握以下植物种拉丁学名:
银杏;雪松;金钱松;白皮松;马尾松;落羽杉;水杉;柏木;侧柏;南方红豆杉;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含笑;香樟;浙江楠;浙江桂;梅花;日本樱花;桃;苹果;梨;紫荆;合欢;紫藤;国槐;枫香;青冈栎;麻栎;枫杨;青钱柳;核桃;朴树;榉树;桑树;南酸枣;桂花;黄连木;丝棉木;苦楝;无患子;等等
了解以下科主要特征及掌握代表常见植物
木樨科;忍冬科;卫矛科;毛茛科;椴树科;山茱萸科;山茶科;杜鹃花科;大戟科;鼠李科;槭树科;漆树科;八角枫科;山矾科;茜草科;芸香科;苦木科;楝科;罂粟科;十字花科;石竹科;锦葵科;旋花科;伞形科;五加科;唇形科;玄参科;菊科;百合科;鸢尾科;石蒜科;堇菜科;兰科;蓼科;省沽油科;马鞭草科;姜科;小檗科;金丝桃科;夹竹桃科;荨麻科;商陆科;大麻科;紫葳科;葫芦科;大戟科;美人蕉科;野茉莉科;等等
题型: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三、填空题
四、区别属或种;五、简答题;六、编制检索表或识别10—20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