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3、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A.《南华早报》B.《中国邮报》C.《蜜蜂华报》D.《香港钞报》4、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A.《香港船头货价纸》B.《教会新报》C.《北华捷报》D.《圣心报》5、提出文章“贵在乎纪事述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的报人是()A.洪仁玕B.王韬C.郑观应D.陈炽6、1891年,《广报》因触犯广东总督李小泉而被查封,其罪名是()A.破坏纲常、犯上作乱B.莠言乱政、淆乱是非C、颠覆政府、背叛祖国D.宣传革命、结党营私7、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A.唐才常B.康广仁C.谭嗣同D.熊希龄8、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的机构是()A.兴中会B.广学会C.新学会D.马礼逊教育会9、1904年,改良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时报》宣称()A.“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

”B.“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C.“忠告政府,指导国民”D.“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

”10.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A.“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B.“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革命”D.“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11、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称袁世凯为“今上”,记者署名“臣记者”的报纸是()A.《民哀日报》B.《帝国日报》C.《大同报》D.《亚细亚日报》12、1920年底至1921年初,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抱怨()A.《新青年》过多刊登白话文,忽视古代经典B.《新青年》差不多成了《苏俄》的汉译本C.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D.鬼神之势大张,国家之运告终13、1921年到1922年,英国的路透社、日本的东方社、美国的美联社、德国的海通社等相继在华建立分社,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称这种现象为()A.黑暗的中国社会的明灯B.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C.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突破口D.新闻的侵略14、中共成立后不久领导出版的《妇女声》半月刊致力于()A.推动中华女界联合会加入世界人权公约组织B.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C.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女子学校D.帮助妇女解放思想,鼓动知识女性回到家庭15、为加强新闻管制、牵制社会舆论,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在南京、上海、天津、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了()A.中宣部特别办事处B.新闻检查所C.中宣部新闻代办处D.新闻登记所16、1933年,红色中华社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中央社和塔斯社电讯,选编成油印单页资料,报送()A.共产国际B.陈独秀一人C.中共中央机关负责同志D.毛泽东一人17.1941年9月,《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在重庆病逝,周恩来等中共参政员在唁电中称赞他为()A.“团结抗日,功在国家”的舆论领袖B.“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革命战士C.“文坛巨擘,报界宗师”D.“为人民服务”的典范18、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日报》等新闻机构按照公司法进行改造,逐步发展为()A.报团组织B.民营企业C.公私合营企业D.报业和军工业联合体19.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主编《观察》周刊,本着自由主义理念,倡导()A.“第三条道路”,即英美式的自由民主制度B.以党训政C.法西斯主义D.威权主义20、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明确清理、接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A.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剥夺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B.取缔私营新闻事业C.取缔同人报刊D.保护共产党的报刊,停办其它报刊21.194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学习苏联及我国东北、山东的发行经验,报纸发行工作逐步全部移交给()A.交通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C.各级党组织D.邮政部门22、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有大量关于黄继光牺牲前最后片刻心理活动的描写,这种做法违背了()A.党性原则B.新闻真实性原则C.合理想象原则D.政治第一原则23.1957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费孝通的文章《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该文的要点是()A.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反对意见B.描述了知识分子喜悦与忧虑并存的心境C.表达了作者对“党天下”的强烈不满D.论述了反右派运动的必然性24、1958年,中国传播技术的最重要进展是()A.电视的开播B.有线广播的普及C.有线电视的出现D.计算机应用于报纸编排25、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极力神化毛泽东,要求宣传工具大量登载()A.毛泽东的日常起居活动B.毛泽东的语录C.毛泽东的逸事D.毛泽东和家人的近况26、1968年9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由陈伯达、姚文元等人撰写的文章《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对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新闻界的工作予以()A.全盘否定B.全盘肯定C.部分肯定,部分否定D.客观分析27、1977年2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其要点是()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基本否定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C.全面肯定毛泽东的所有指示和决策D.首次承认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是错误的28、1981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提出()A.点名批评要大量增加B.对官僚主义和干部生活特殊化要敞开报道C.特殊情况下可以批评上级党委D.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29、1991年春天,上海《解放日报》发表署名“皇甫平”的系列评论,这些评论旨在()A.提醒人们注意西方和平演变的动向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C.呼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D.呼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0、台湾“报禁”解除后,1949年以前曾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办报的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了()A.《自立晚报》B.《台湾立报》C.《台湾站报》D.《联合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的有()A.胡适B.王郅隆C.范长江D.李大钊E.陈独秀32.1931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发行的报刊有()A.《群众》B.《新华日报》C.《红色中华》D.《青年实话》E.《解放日报》33、邹韬奋在主办《生活》系列报刊期间坚持的基本理念有()A.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B.以社会的改造为鹄的C.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绝不为不义屈D.不党、不卖、不私、不盲E.报刊应做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34、1950年代早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动的几次大规模的文艺与学术批判有()A.关于电视片《河殇》的批判B.关于电影剧本《苦恋》的批判C.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D.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E.对安东尼奥尼摄制的纪录片《中国》的批判3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新闻界在拨乱反正工作中的主要变化有()A.设立中央领导人的语录专栏B.批判“假、大、空”文风C.摘引革命导师的话不再用黑体字D.提倡写短新闻E.恢复批评报道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书同文”37、《澳门新闻纸》38、汪康年39、《红星照耀中国》40、“客里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1935年至1936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有何杰出业绩?42、1944年2月,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其两年来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全党办报”。

该报所说的“全党办报”是什么意思?43、解放初期,上海市军管会对私营报刊在报道内容方面作了哪些限制?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4、宋朝“定本”制度是怎么回事?宋朝“小报”是怎么回事?“小报”和“定本”制度有何内在联系?45、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批判极左思潮的新闻宣传活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发表了哪些有影响力的文章?为何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源于中国大学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