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优质稻品种简介由于从2000年起南方早籼稻品种将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优质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了较大推广。
各地确定的优质稻品种,湖南高档的为湘晚籼2号、3号、5号、9号、10号、11号、中香1号,中档的为中优早5号、中优早81、中鉴100、香两优68、培两优288;江西早稻为嘉育948、金优402、优Ⅰ402、嘉早935、赣早籼37号、香两优68、安两优早25、中鉴100,晚稻为中香1号、赣晚籼19号、赣晚籼923、江西丝苗、鹰优晚、赣晚籼14号、65002、金优桂99、博优752;湖北优质的有扬稻6号、嘉育948、舟903、金优桂99、常优63、荆优928、金优158、香两优68、金优402、中优的有Ⅱ优838、Ⅱ优501;四川省扩大推广金优、D优、K优系列优质稻以及菲优多系1号等优质高产新组合。
现将主要的优质稻品种简介如下:(1)中优早81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
1994-1995年参加江西省早籼区试,每667 m2平均产量344.1 kg;湖南省早籼区试,平均产量428 kg。
全生育期106-109天,株高80 cm,千粒重24 g。
据农业部米质测试中心分析,米质多项指标达部颁一级米标准。
抗稻瘟病。
(2)中优早5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
1995年参加湖南省中熟早籼区试,平均产量402.7 kg/667 m2;1996年续试,667 m2产量420.8 kg。
1996年江西省早籼早熟组区试,667 m2产量388.8 kg。
全生育期111-112天。
1996年经农业部米质分析测试中心测试,米质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综合评价优于舟903。
中抗白叶枯病。
(3)中鉴100系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优质早籼稻品种。
1997、1998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440 kg。
全生育期106天,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经鉴定,中抗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
株高80-85 cm,耐肥抗倒,分孽力较强,谷长粒型,千粒重24g。
(4)嘉育948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
1995年参加浙江省“9410”工程联品试验,平均单产433.0 kg/667 m2;1996年试验,产量为495.3 kg/667 m2,生产试验单产445.3 kg/667 m2。
全生育期107天左右。
据中国水稻所谷化系测定,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
穗瘟平均3.2级,白叶枯病抗性4.6级,纹枯病轻,耐肥抗倒。
(5)嘉早935原名Z91-35,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早籼品种。
1996年参加浙江省“9410”工程品比试验,平均产量500.3 kg/667 m2。
1997年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19.1 kg/667 m2。
1998年全国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产量453.6 kg/667 m2;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434.1 kg。
全生育期109天。
分蘖中等,耐肥抗倒。
米质测定,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3项指标达部颁一级食用优质米标准;糙米率、粒形、直链淀粉含量3项指标达二级米标准。
中抗稻瘟病。
(6)舟903原名舟优903,是浙江省舟山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杂交稻组合。
大田产量一般每667 m2400-450 kg,高的超500 kg,最高产达613.5 kg。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各项指标达部颁1-2级标准。
全生育期106-114天。
耐低温,后期耐高温,耐涝,较耐盐碱,较抗纹枯病,稻瘟病抗性较差。
(7)培两优288系湖南农业大学选配的“两系”杂交晚籼组合。
全生育期115天。
每667 m2产量449 kg,耐肥抗倒,米质达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标准。
经鉴定,中抗穗瘟,感叶瘟,抗白叶枯病。
(8)香两优68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配的优质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
1996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每667 m2产量436 kg;1997年湖南杂交早稻区试中每667 m2产量502.7 kg。
1997年参加江西农业大学早稻品种比较试验,每667 m2产量为506 kg。
株高90 cm,千粒重26 g左右,米粒有香味。
全生育期110天左右,适应性广。
田间抗性好,接种鉴定叶瘟4级,穗瘟7级,白叶枯病5级。
(9)湘晚籼9号原名岳晚籼3号,是岳阳市农科所和农业局选育出的二等优质晚籼稻品种。
全生育期123天,株高100 cm左右,分蘖力较强,千粒重23 g。
1994、1995年湖南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400 kg。
米质优。
经鉴定,不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10)湘晚籼10号原名农香16,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晚籼优质品种。
1997、1998两年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434 kg。
全生育期119天,株高104 cm,分蘖力中等。
米粒有香味,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千粒重28 g。
经鉴定,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11)湘晚籼11号原名丰优108,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晚籼优质稻品种。
1997、1998连续两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429 kg。
全生育期118天,被评为湖南省二等优质稻品种。
株高107 cm,分蘖力中等,千粒重26 g。
经鉴定,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12)金优402是湖南省安江农校和常德市农科所合作选配的三系杂交迟熟早籼组合。
株高83.7 cm,千粒重26.8 g,食味较好。
1994、1995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全生育期113天,每667 m2产量457.6 kg。
经抗性鉴定,叶瘟4级,白叶枯病5级。
(13)Ⅱ优838四川省原子能应用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全生育期138天,株高110 cm,分蘖中等,耐肥抗倒,千粒重28-29g。
米质优于汕优63。
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1996-1997年豫南稻区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597.8 kg;1996-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599.6 kg。
(14)Ⅱ优501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绵阳农业专科学校育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
1996-1997年参加湖北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593.5 kg。
全生育期137天,千粒重26.7 g。
米质优于汕优63。
Ⅱ优501亲本开花习性好,制种产量高。
(15) D优6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内江市农科所选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组合。
全生育期154天,株高117 cm,分蘖力较强,千粒重27.3 g,谷粒长形,精米长宽比2.89,米质较优。
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区试,每667 m2平均产量为556.7 kg;1996年生产试验每667 m2平均产量564.4 kg。
繁殖制种产量较高。
叶瘟5-6级,颈瘟0-5级。
(16)D优162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组配而成的中籼早熟杂交组合。
全生育期143天,株高89.9 cm,千粒重27.5 g,分蘖力强。
1994-1995年参加四川省区试,每667 m2平均产量448.7 kg。
1995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475.3 kg。
叶瘟4-6级,颈瘟0-5级。
(17)D优362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配组而成。
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高87.8 cm,分蘖力强,千粒重26.2 g。
加工外观品质较好。
抗稻瘟病。
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性好。
1996-1997年四川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498 kg;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499 kg。
(18)D优3232系四川省万县市农科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杂交中籼迟熟组合。
生育期比汕优63长3-4天,株高110 cm,分蘖力强,再生能力强,千粒重28.3 g,谷粒细长,长宽比为2.95,米质较优。
1994-1996年连续3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和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单产566.1 kg/667 m2;1996年在四川省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553 kg/667 m2。
繁殖制种产量较高。
叶瘟4-7级,颈瘟3-7级,抗瘟性优于汕优63。
(19)K优130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和眉山农校育成的迟熟中籼品种。
全生育期149天。
分蘖力较强,株高112 cm,千粒重30.75 g,谷粒长圆形,长宽比为3.0。
米粒心腹白小,半透明,适口性好,米质较优。
稻瘟病抗性鉴定略强于汕优63。
1996-199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576 kg;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621 kg。
(20)K优195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配制的早熟中籼组合。
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10 cm,分蘖力中上,茎秆粗壮,抗倒性好,耐寒性较强,千粒重26.9g。
外观及食味品质中上。
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广元市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530 kg;1996-1997年参加泸州市区试,每667 m2产量503.5 kg。
抗稻瘟病能力强。
(21)K优5号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育成的中籼迟熟组合。
全生育期144天,株高110-115 cm,千粒重29-30g。
外观及食味品质好。
抗稻瘟病。
1994-1995年四川省区试平均单产576 kg/667 m2;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88.9 kg/667 m2。
(22)K优402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育成的早籼迟熟组合。
全生育期126天,株高95 cm,千粒重28 g。
外观食味品质明显优于泸红早1号。
1994-1995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单产526.9 kg/667 m2;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06.2 kg/667 m2。
(23)菲优多系1号由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成。
全生育期145-150天,株高105-110 cm ,千粒重30 g左右,谷粒长宽比3.1。
米质优,外观、加工品质好,抗性优于汕优63。
1994-1996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平均单产比汕优63增产1.02%;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512 kg。
(24)赣早籼37号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杂交选育而成。
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株高80 cm 左右,千粒重24.21 g。
米粒细长洁白,长宽比3.7,米质中优。
1993-1994年参加江西省区试,平均单产327.8 kg/667 m2。
对苗瘟抗性为一级,叶瘟为2级,穗颈瘟病5级,纹枯病轻。
(25)扬稻6号原名93-11,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熟中籼稻品种。
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株高115 cm左右,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弱,千粒重30 g左右,米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
1995-1996年两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14.1 kg/667 m2;1996年破格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72 kg/667 m2。
耐肥抗倒,纹枯病轻,抗白叶枯病,稻瘟病抗性为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