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与实务案例题分析汇总

国际贸易与实务案例题分析汇总

《国际贸易与实务》案例分析题一、熟记课本案例:P181、P186、P205、P213、P220、P230、P242、P246、P260P267、P281、P285、P295、P296、P308、P313二、熟记以下案例分析例题:1.甲为汇票的出票人,指定乙为执票人,丙为受票人。

乙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丁,丁在至期日前向受票人丙提示汇票并获承兑。

但至汇票到期日,丙以资金周围困难为由,拒绝向丁付款。

答:丁有身其前手进行追索的权利,因为在本案例中,甲、乙都是丁的前手,丁是甲和乙的后手。

前手对后手担保汇票必然会承担承兑或付款的责任,如汇票在合理时间内提示遭到拒付,则持票人立即产生追索权,他有权向背书人和出票人即其前手追索票款。

2.我国某外贸公司受国内用户委托,以外贸公司的名义作为买方与外国一家公司(卖方)签订了一项进口某种商品的合同,支付条件为:“即期付款交单(D/P at sight)”。

在履行合同时,卖方未经该外贸公司同意,就直接将货物连同全套单据都交给了国内的用户,但该国内用户在收到货物后遇财务困难,无力支付货款。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卖方要求我国外贸公司作为合同的当事人——买方,根据买卖合同的支付条款支付货款。

试问:我外贸公司是否有义务支付货款?理由是什么?答:我国外贸公司无付款义务。

理由是:合同的支付条款是采用即期付款交单方式,它要求卖方应按合同规定向买方交单方式,它要求卖方应按合同规定向买方交单,买方才有义务凭单付款。

在此案中,由于卖方没有按合同规定向合同中的买方——我外贸公司交单,而是向国内用户交了单据,所以,外贸公司作为买方,就没有义务付款。

3.某开证行按照自己所开出的信用证的规定,对受益人提交的、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单据已履行了付款责任。

但在进口商向开证行赎单后发现单据中提单是倒签的,于是进口商立即要求开证行退回货款并赔偿其他损失。

试分析进口商的要求合理吗?答:进口商的要求不合理。

分析如下:(1)信用证是一种独立文件。

信用证与基础合同有密切的关系,但信用证一经开出,便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之外的另一种契约,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

(2)信用证实行的是凭单付款原则,各方面处理的单据而非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信用证为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

(3)在本案中,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表现严格相符,开证行的责任是审核出口商提交单所据所载内容是否与信用证条款要求相符,而无审核单据内容真实性的义务,开证行依单据放款并无违反信用证支付合约的过错。

(4)出口商的提单倒签行为是属于违反买卖合同中有关运输单据条款的行为,这种违约行为与信用证合约无关。

进口商的正确做法是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出口商的违反买卖合同的责任,并向出口商索赔。

4.我国某公司从国外某公司进口一批钢材,合同规定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国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

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外方在有效时间内向银行交单议付,中国银行也对议付行做了偿付。

但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不符合合同要求,于是中国银行应我方的要求随即对第二批货物拒付。

试分析:(1)中国银行的拒付合理吗?为什么?答:中国银行的拒付不合理。

因为,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交易,信用证交易各方当事人只处理单据,而不处理单据所代表的货物、服务或行为。

(2)我方怎样才能保证货物质量符合合同要求?答:我方保证货物质量符合合同要求的方法是:一要在信用证中规定,必须凭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装运前的检验合格证书才能付款;二是选择守信的客户;三是选择有资质的客户,并且在合同中规定高额的赔偿条款,使其不敢轻易违约,提供不符合合同质量要求的商品。

5.江苏省南通市某轻工产品进出口公司向外国某公司进口一批小家电产品,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议付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国银行某分行开立一份信用证。

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卖方在有效期内向银行交单方议付,议付行审单后,未发现不符点,即向该商议付货款,随后中国银行对议付行作为了偿付。

南通公司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不符合合同规定,进而要求中国银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但遭到中国银行的拒绝。

试问,中国银行这样做是否有理?为什么?答: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对出口商来说,只要按信用证规定的条件提交了单据,在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情况下,即可从银行得到付款。

这种合同关系约束开证行应在对单据作出合理审查之后,按照信用证的规定,承担向受益付款的义务,而不受买卖双方买卖合同、开证行和买方依开证申请书成立的合同及其他合同的影响。

因此,在本安可,中国银行这样做是合理的。

6.中方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以保兑,中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拉到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业务。

对此,你认为中文应该如何处理为好?答:我方应按规定交货并向该保兑外资银行交单,要求其付款。

因为根据《UCP500》信用证一经保兑,保兑行与开证行同为第一性付款人,对受益人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未经受益人同意,该项保证不得撤销。

7.国外客户开来一份可撤销信用证,金额为10万元,允许分批装运及分批付款。

我出口公司已凭此信用证装运5万美元的货物,议付银行在议付5万美元货款后的第二天收到开证行撤销信用证的电报通知。

试问:开证行对业已议付的5万美元有无拒付的权利?答:开证银行对议付银行凭该信用证业已议付的5万美元不得拒付。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可撤销信用证不必事先通知受益人等当事人而可随时修改和撤销,但开证行对办理该信用证通知和被授权付款、承兑或议付的分行或其他银行,在收到开证行的修改通知或取消通知前,依照信用证及以前所收到的修改条款所进行的任何付款、承兑和议付,则仍然须负责偿付。

故此,本例已由议付行在接到开证行撤销该信用证前已议付的5万美元货款,开证行仍需向议付行偿付。

8.某公司接到一份经B银行保兑的不可撤销信用证。

当该公司按信用证规定办完装运手续后,向B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各项要求的单据要求付款时,B银行却声称:该公司应先要求开证行付款,如果开证行无力偿付时,则由他保证付款。

问:B银行的要求对不对?答:B银行的要求是毫无道理的。

理由如下: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对信用证加具保兑的银行,在遵守信用证一切条款的条件下,对受益人承担付款、承兑的责任。

保兑行在信用证业务中,承担第一付款人的现任。

因此就本案例来讲,B银行为信用证的保兑行,他也就承担了首先付款的责任,对受益人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承担付款责任,而不是等开证行无办付款时他再保证付款。

他对受益人的要求,是混淆了“保兑”和“担保付款”两种概念,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9.出口商甲与进口商乙订立买卖合同并提供样品,由乙开出以甲为抬头的信用证,又由甲与制造商丙订立与买卖契约完全相同内容的合同,厂商丙于订货后自行包装交货,而甲因与乙、丙的合同内注明:“以制造厂检验为最后标准”,同时甲与丙的合同内也订明如与规格品质不符时,由丙负责调换或赔偿,因此没有另外送样检验及验货。

现货物到达国外,进口商发现品质规格皆不符合要求而提出赔偿要求。

在此情况下,应如何处理?(1)甲是否应负完全赔偿责任?或可将责任推给厂商丙?(2)甲与乙曾多次与丙交涉均未获同意赔款,丙声称信用证并非直接开给丙,在此情况下,乙能否直接控告丙?或必须先告甲再由甲告丙。

(3)如由国际仲裁协会仲裁,则赔款项就布何方负担?答:本案虽然规定以制造厂检验为最后标准,但如买方能证明厂方提交的货物与合同不符,则制造商仍应负责。

本案中出口商甲与进口商乙订有买卖合同,同时出口商甲与制造商丙又订有买卖合同,这两个买卖合同是独立存在的。

出口商既然与国外进口商订有合同,就应按合同规定履约。

至于厂商丙未按出口商与厂商所签订的合同履约是出口商与厂商之间的事,与国外进口商无关。

因此本案中:(1)出口商甲应向国外进口商乙负完全责任,不可将责任推卸给厂商丙。

(2)国外进口商乙不能直接控告厂商丙,而必须先控告出口商甲,再由出口商甲控告厂商丙。

(3)如果由国际仲裁协会仲裁,将裁决由出口商负责赔偿,同时,如果厂商提交货物与其和出口商所签订合同内容不符,也会仲裁由厂商丙向出口商甲支付相应赔偿。

10、某外贸公司接到国外开来的信用证,证内规定:“数量共6000箱,1月-6月份分6批装运,每月装运1000箱。

”该信用证的受益人1月-3月,每月装运1000箱,银行已分批议付了货款。

对于第四批货物,原定于4月25日装船出运。

但由于台风登陆,该批货物至5月1日才装船,当该公司凭5月1日的装船提单向银行交单议付时,却遭到银行拒付。

该公司曾以“人力不可抗拒”为由,要求银行通融,也遭到银行拒绝。

问:在上述情况下,开证行有无拒付的权力?我方有无引用“不可抗力”条款要求银行付款的权利?答:根据国际惯例,如果信用证规定为货物连续分批分期装运,或者定期分批装运,只要其中一批或一期未按时装运,则以后各批均不得继续装运。

包括已过期装运的该批货物既不能延期装运,也不能在下批中补充。

因此,本案中,开证银行完全有权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

除非开证人同意悠入信用证并通知银行办理者,开证行是不承担付款责任的。

至于出口人是否能引用“不可抗力”条款,获得继续交货的权利,这同银行无关,只属于买卖双方之间的问题。

11.我国从阿根廷进口普通豆饼2万吨,交货期为8月份。

然而,4月份阿商原定收购地点发生洪灾,收购计划落空,阿商要求按不可抗力事件处理,免除交货责任。

问:中方应如何对待?答:依公约对不可抗力事件的规定,阿方事件并非不可克服的,豆饼是种类货,可以替代,合同不要求特定产地,阿商可从其他地区购买。

尤其是离交货尚有4个月时间可供阿方备货。

故中方不应同意阿方要求。

阿方应如期履约。

如拒不履约,中方可向阿商提出索赔。

12、国内某公司与某外商签订一份农产品出口合同,签约的日期为9月1日,合同规定装船日期为10-12月份。

但9月中旬以后,国内市场该产品价格上涨,该公司因亏损过高不能出口,经查发现国内市场产品涨价的原因是7月中旬产地曾发生过严重水灾,货源受损所致。

请问:在此情况下我方是否可以利用不可抗力条款来免除责任?本案中我方应吸取什么教训?答:在这种情况我方不能利用不可抗力条款来免除责任。

因为出口公司不能出口不是由于不可抗力事故导致他不能履行义务,而是由于自己的过失即没有对供货市场做深入的调查,有正确报价造成的。

不可抗力的概念很清楚,即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至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