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巧算(一)加减法的巧算1、找朋友:两个数的和恰好凑成末尾带零的比较整的数,这两个数就是好朋友。

如:47 + 61 + 53 + 39=(47 + 53)+(61 + 39)= 100 + 100= 2002、加减混合运算中,交换数字的顺序时注意符号要跟着一起搬家~~“带符号搬家”。

(1)、67+52+23-32 (2)、98-76+96-88 =(67 + 23)+(52 -32) =(98-88)+(96-76)= 90 + 20 = 10+ 20= 110 = 303、一个数连续减去多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多个数的和。

(1)、89-43-37 (2)、128-65-35 =89—(43+37) =128—(65+35)=89—80 =128—100=9 =284、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如:(1).248+(152-127)(2). 324-(124-97)=248+152-127 =324-124+97=400-127 =200+97=273 =2975、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式题时,有时可以采用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要变号。

”(1)286+879-679 (2)812-593+193=286+(879-679) =812-(593-193)=286+200 =812-400=868 =4126、首尾凑整法。

(1)、1+2+3+4+5+6+7+8+9 (2)、2+4+6+8+10+12=(1+9)+(2+8)+(3+7)+(4+6)+5 =(2+12)+(4+10)+(6+8)=10+10+10+10+5 =14+14+14=45 =427、补数凑整法(1)、9+99+999 (2)、11+102+1003=(10-1)+(100-1)+(1000-1) =(10+1)+(100+2)+(1000+3)=10+100+1000-1-1-1 =10+100+1000+1+2+3=1107 =1116(3)、2000—199—198—197=2000—200+1—200+2—200+3=2000—200—200—200+1+2+3=1406(二)乘除法的巧算1、“带符号搬家”改变运算顺序。

(1)、12×3÷12×3=12÷12×3×3=1×3×3=9(2)、2×12×50=2×50×12=100×12=1200(3)、4×17×25=4×25×17=100×17=1700(4)、8×23×125=8×125×23=1000×23=230002、其他(1)、分解式(2)、合并式(3)、特殊1 (4)、特殊2 25×44 135×12—135×2 99×256+25645×102 =25×40+25×4 =135×(12—2)=99×256+256×1 =45×(100+2)=1000+100 =135×10 =256×(99+1)=45×100+45×2=1100 =1350 =256×100=25600 =4500+90 =4590(5)、特殊3 (6)、特殊499×26 35×8+35×6—4×35=(100—1)×26=35×(8+6—4)=100×26—1×26=35×10=2600—26 =350=25743、连续除法简便运算:括号前面是乘号,添上(或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或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里是“×”变“÷”,括号里是“÷”变“×”,3200÷25÷4 3200÷20×4 200×(35÷7)=3200÷(25×4) =3200÷(20÷4) =200×35÷7=3200÷100 = 3200÷5 =200×5=32 =640 =1000二、加、减、乘和除1、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没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三、乘法计算方法: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分拆成几十乘几加几乘几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乘法竖式书写格式及其计算方法:(1)一般把多位数放在上面;(2) 用乘数的个位去乘每一位时乘得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用乘数的十位去乘每一位时乘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3)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然后,把每次乘得的积相加。

(4)当因数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别忘了把末尾的0添上。

四、除法竖式计算方法1、先从高位算起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写到哪一位上面。

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两位。

每次得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是几位就看被除数前几位。

3、除法的计算步骤:试商——相乘——相减——落数4、每次都在落数的头上试商,不够商1,要以0占位,再落下一个数,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0占位。

五、除法应用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六、年月日1、一年7个大月,每月31天;4个小月,每月30天;二月是平月,闰年29天,平年28天。

2、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每四年一个闰年,能被4或400整除的年份是闰年。

4、平年第一季度是90天,上半年是181天,下半年是184天,全年365天;闰年第一季度是91天,上半年是182天,下半年是184天,全年是366天。

七、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0cm 1dm=100mm2、面积单位:1m2=100dm21dm2=100cm21m2=10000cm23、重量单位:1t=1000kg 1kg=1000g4、时间单位:1小时=60分1分=60秒1天=24小时1世纪=100年5、钱的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换算口诀:大化小用乘(×进率)好,小化大除(÷进率)不差。

八、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这两条边叫做腰。

腰和腰之间的夹角叫顶角,腰和底之间的夹角叫底角。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都是相等的,所以它还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3、三角形分类: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九、面积1、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3、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4、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采用割、补、移的方法,割要加,补要减。

十、植树问题1、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2、两端都种树时:棵数=段数+1 段数=棵数- 1段数=全长÷棵距3、一端种一端不种时:棵数=段数段数=全长÷棵距4、两端都不种时:棵数=段数-1 段数=棵数+1 段数=全长÷棵距5、楼层数=楼梯数+1 楼梯数=楼层数—1十一、周期问题1、我们把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

2、口诀:周期问题并不难,除法算式来帮忙。

列式之前别忙算,先找每组有几个。

每组有几除以几,算出余数就知晓。

余几就是第几个,没有余数找末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