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历代地理沿革表》:清陈芳绩编,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收集了自明代至清代的一百部丛书,包括了三千二百多部书。
按古代地方的部、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分为三个表,部表按舜时的十二个州为纲,下面列出了各个地方区划;郡表以秦代的四十个郡为纲,下面列出各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县表是以汉代的一千四百五十个县为纲,列出了各时代县的增废。
书中对郡县的废置,分并、迁徙,都加以考证说明,对于查考我国历代的地理变迁非常有价值。
【205】2、《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
人名上至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下迄清朝末年,大约4万多人。
书中人名按姓氏笔画排列,每个人的名下,都记录了字、号、时代、籍贯,以及简单的传记,书的后面有四角号码检索。
另外,此书还有用一个特点,附录中有姓氏考略,很重要。
【132】3、《中国古今地名辞典》:臧励和等编,上海书店1980年重印。
收录远古、现代的地名四万多条,包括州、郡、县、邑、乡、镇、村落、名城、要塞、传说中的古地等,均在收录之列,对于名胜古迹、寺院、厅园也有收录,对于当代地名还介绍了概况。
但值得注意的是,原书发行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所谓的“今地”实际上离我们已经有七八十年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还必须据新近出版的工具书来搞清楚。
【181】4、《历代职官表》:清·黄本骥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005年两次重印。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历代职官概述、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表简释,其中表为主要部分,以清代职官为主,下面列出历代同类职官,能看出某人“今日某官,及前朝某官”;简释部分是对历代主要职官名称、建制和职权变迁等做了变迁和介绍,可与表参照使用;概述部分为历代职官介绍,可以作为查考表的入门之作。
三者互为参照,可以解决历代官制中的疑难问题。
【197】5、《四库全书》:丛书名,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修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此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始,历时十年。
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之四库,书成之后,缮写七部,藏于七个藏书阁。
(七个藏书阁分别是:内廷四阁: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已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江南四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已毁]、镇江金山寺文字阁[已毁]。
)据文津阁藏本,全书共收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多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但是这些珍贵的图书,有的毁于战火,有的散佚。
唯有沈阳故宫文溯阁的书保存完整。
(1966年10月,基于战备需要,为了确保《四库全书》的安全,经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辽宁省将总计3474种,38135册的文溯阁图书,秘密转移至兰州。
现在《四库全书》藏于兰州。
)【171】6、《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收录全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一百九十个单位收藏的地方志八千二百余种。
范围包括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卫志、所志、乡(镇)志、岛屿志、乡土志、里(镇)志、全书按地区顺序排列,每条注录了地方志的名称、卷数、修撰者、版本以及收藏单位等等。
【155】7、《中国丛书综録》: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出版。
全书收集了丛书2797种,包括古籍38891种,因其反映了全国41所图书馆收藏丛书的情况,故其又起到了联合目录之用。
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为总目,分汇编、类编两大部分,利用此册,可以解决书中收藏等问题;第二册为子目,实为分类目录;第三册为索引,三册是有机的整体,使用时要求相互参照。
【164】8、《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2年以后陆续出版,此图册分为八册出版,是根据毛泽东同志于1954年发出的倡议,开始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得到周恩来同志的关注和支持,采用了当时最新的科研成果。
此图的优点如下:⑴、以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疆域作为中国历史的范围,不仅绘制了中原王朝,汉族政权,也绘制了边疆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⑵、全书有 20个图组,大部分主要王朝都有两副或三副组图,显示出了疆域政区的变化;⑶、全书共收录了304幅地图,地名有七万多个,包括全部可考的县或县以下的重要地名;⑷、图集全部采用古今对照,地图精确,使用方便,每一册还附有地名索引。
【273】9、《释氏遗年录》:陈垣主编,中华书局1964年重印出版。
查找僧人生卒年的书,我国历史上同名的僧人很多,容易混淆,同时每个人的生卒年,各书记载不一.有的有四五种说法,作者引用大量的佛教典籍和其他材料,考其异同、订其伪误,从晋到清朝共得有年可考者两千八百多人,全书以僧人的生卒顺序排列,书的后面有一个附录,名之事事遗年录通检,是部重要的检索僧人的书。
【171】10、《二十四史传记人名索引》:张枕石等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1999年再版。
此书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典校本编制。
收录了史书中有传记的人名,在人名的后面注明了史书的名称、卷数、页数,由于本书一依据的底本为通行本,所以检索正史;里的人物传记资料,本书为首选。
【126】11、《稀见地方志提要》:陈光贻编,齐鲁书社1983年版。
以上海图书馆收录目录为据,同时还收集了四十多家图书馆和私人收藏,共一千二百多种。
【65】12、《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年重印。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书目,是班固在刘歆等编的《七略》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著录了西汉末年的藏书,把596种图书分为六艺(类),类下又分为38种,类有大序,种有小序,分别叙述各类属的学术源流,不少图书有简单的注语,说明作者、时代、内容等情况,利用它,不仅可以查考先秦以来的图书,而且对于了解西汉以前的各种学术的发展源流也有很大帮助。
【186】13、《宋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杨家路主编,鼎文书局,1977年出版。
本书收录了宋代人物二万二千多人,凡是有事迹、言行及著述的皆注明生卒、字号、籍贯、亲属、科第、仕履、封赐、特长及专著。
采用了宋人的文集三百四十七种,有当代人的文集、史传典籍、宋之地方志、金石文、年谱、言行录等资料,非常详尽。
【142】1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辑1980年以后陆续出版。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为编辑此书,1978年国务院专门做出决定,成立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六十六个学科,共七十四本。
各科自成体系,以条目的形式编写。
每学科书成一卷或数卷,每卷都标出了学科的名称,如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等。
每一卷里都收录了本学科里的著名人物,不仅仅是历史人物、而且收录现代人物。
所以是查找各类人物传记资料的较好途径。
【219】15、《隋书·经籍志》:(唐)魏征撰,中华书局1973年重印。
这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第二部史书书目,该书的第四册就是经籍志,共著录存书3127部,佚书1064部。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下面又分为47个小类。
书前有总序,大类有大序,小类有小序,扼要地说明各家学术源流,开创了经、史、子、集,四分法之体例,而且著述丰富,考核精详。
对了解古籍的流传和学术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
【179】16、《明清进士提名碑录(志)索引》:朱宝炯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此索引提供了查找明清两朝进士传记资料索引的线索。
明清两朝先后举行进士考试二百零一科,考中进士的有五万一千六百四十人,这些人物多数在正史中无传,利用本书可查其之籍贯、登科年份、名次,又可据籍贯及年份线索到相应地方志、野史、札记等古籍中查找传记线索。
【159】17、《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吴海林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本书上起西周共和元年,下至其清朝末年,共收录历史人物六千六百多人,凡是生卒年载于史记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农民起义者、少数民族重要人物、僧尼仕宦、帝王将相均有收录,注录了人物的姓名、别名、籍贯、生卒年等等。
【156】18、《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1940—1980)董秀芬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收录论著1万1千多条。
1989年又出了一本,与此本同名,但收录了资料为1981—1985年的,随时间较短,但成果的论文资料1万6千多条,专著1千200多条。
【104】19、《报刊资料索引(哲社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81年以后编辑出版,初名《复印报刊资料索引》。
1983年起扩大收录范围,改用现名,该索引收录国内公开和内部发行的全国性、专业性,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地方的中文报纸和中文期刊。
全部资料按类编排、按月出版,不仅可供查复印报刊资料。
同时还配有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光盘,按年出版,可供全文检索。
【167】20、《邸报》:是由邸这个机构传抄诏令、奏章和政府公文用于通报地方的报纸,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的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当时的报纸叫“邸报”。
【74】二、简答题1、何为广义社会科学概念,适用于哪些国家?1、概念:⑴、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
⑵、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89】2、何为狭义社会科学概念,适用于哪些国家?1、美国国会图书馆——“社会科学”包括: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意味着一门学科只有运用“数学方法”才能成为“科学”。
2、主要应用于英、美等国。
【69】3、何谓社会信息?1、概念:反映社会现象的信息。
包括人类社会所进行的的一切活动,社会信息只在社会领域流通,服务于社会领域。
2、分类:⑴、被人类认识、利用来为人类自身服务的自然信息;⑵、反映社会发展过程中具体具体事件、事实、数据等事实性信息;⑶、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映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理性信息。
【138】4、何为版本、善本?1、版本:古代指刊本和写本。
⑴、刊本:也称雕版印本,是用木板刻印的书。
⑵、写本:也叫抄本或藏本,指官私所藏的手写本,后指同一种书经过长时间传写或传刻而出现的不同本子。
2、善本:精校、精确,内容精确,刊印精工的版本。
【107】5、如何检索现存古籍,举例说明。
1、主要利用清代以来编辑的各种古籍书目,最重要的有《四库全书总目》。
2、举例:《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是中国封建社会编撰的质量最高的书目。
此书对于查找清代乾隆以前的古籍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的,部的下面再分类,有的小类下面还分子目。
各个部、类都有序,共著录图书10254种。
其中《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就有3461种,《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存目有6793种。
每一部都有一篇提要,说明作者、版本、体例、内容等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图书提供了宝贵资料,惜其为钦定,解说方面有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