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经济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

全国经济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银行的存款增加额,构成了一个递减的等比数列,经过银行系统的反复使用,10万元变成了50万元,用几何级数计算,可以得出存款货币的创造、扩展过程为:l0+10(1-20%)+10(1-20%)2+10(1-20%)3+ (1)=10×=10×=50由此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原理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派生存款来。

这个派生存款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原始存款数量的大小;另一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

派生出来的存款同原始存款的数量成正比、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存款扩张倍数越大。

若用△D代表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R代表原始存款额,r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将上例的数字代入该公式,则可得出:D=10×=50万元很明显,,这个“5”代表什么呢?它表示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5倍,表示存款可扩张至5倍,若r降为l0%,则存款可扩张至10倍;若r升为25%,则存款只可扩张4倍。

就叫作存款乘数。

【例题1·单选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

A.越小B.越大C.不变D.为零[答疑编号811020203]正确答案:A【例题2·单选题】法定存款准备金应该等于()。

A.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B.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总额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D.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总额[答疑编号811020204]正确答案:C四、存款货币的创造在数量上的限制因素假设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金额全部放款出去,存款乘数为:K=1/r事实上,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样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是不会存在的,现实经济社会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因此,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对前述分析结论的影响,正是这些不成立的前提条件限制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能力,使其变得有限。

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进而对存款乘数进行修正。

(一)现金漏损率(c)在分析存款创造时,我们假设所有的支付都通过转账结算进行,没有任何现金从银行系统流出,事实上,总有一部分现金会被存款人以现金方式提取,并且持有在公众手中。

现金漏损说明客户可能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致使一部分存款从银行系统流出,而现金漏损率则是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率,也称提现率。

很明显,当银行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就会减少,因而用于贷款的资金也会相应减少,从而限制了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把现金漏损这个问题考虑进前述的、简单的存款乘数时,银行体系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应该修正为:k=1/(r+c)(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稳健的银行家一定不会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全额贷出,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银行总是会保持一部分超过法定准备金的资金准备。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超过法定要求而保留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

显然,这部分资金也会相应的削弱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再把超额准备金的因素考虑进去时,银行体系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再一次被修正为:k=1/(r+c+e)(三)活期存款与其他存款的相互转化银行存款至少可大致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对于这两种存款形式,通常是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所以当这两种类型的款项发生相互转换的时候,存款创造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其中t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D t代表定期存款总额,代表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

令s=,则=t·s。

由于按t·s所提取的准备金是用于支持定期存款所需要的,尽管它仍然保留在银行当中,即仍然包括在实有准备金之中,但是它却不能去支持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的进一步创造了。

因此,应该在K的分母中加入此数值,从而使银行体系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公式进一步修正为:【例题1·单选题】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实际存款准备金相等,则有()。

A.e=0B.e>0C.e<0D.e趋于无穷大[答疑编号811020205]正确答案:A【例题2·单选题】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当存款乘数K=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5%,则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等于()。

A.10%B.15%C.20%D.25%[答疑编号811020206]正确答案:C【例题3·单选题】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之间的比率。

A.存款总额B.贷款总额C.库存现金D.存款准备金[答疑编号811020207]正确答案:A【例题1·多选题】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有()。

A.中央银行B.投资银行C.商业银行D.保险公司E.证券公司[答疑编号811020301]正确答案:AC具有存款创造的银行有两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的存款创造主要表现在对银行券的发行以及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提供相应的条件;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主要表现在提供信用,而且提供信用的规模并不完全受现金存款的限制。

一、信用货币(一)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面值高于实质的货币。

它只是一种信用凭证,依靠银行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因而又称之为债务货币。

其特点:一是币材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二是它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

其主要形式包括:辅币、纸币、银行存款和本票、汇票、支票等银行票据。

(二)存款货币创造的含义货币供应理论的存款创造学说为银行创造信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存款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超过它所吸收的存款来发放贷款,并且能够通过发放贷款、办理转账结算,再创造出新的存款;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使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聚沙成塔”、“变死为活”、由小变大、续短为长,在有限的资金基础之上,为市场创造出更多的可供使用的资金,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18世纪,存款创造学说的先驱约翰·劳认为,发行银行券是银行信用的创造。

19世纪初,麦克劳德又对存款创造理论进行补充与完善。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信用工具的创造,二是指信用量的创造。

【例题1·多选题】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有()。

A.创造信用流通工具B.全额准备金制度C.部分准备金制度D.现金结算制度E.非现金结算制度[答疑编号811020302]正确答案:ACE【例题2·多选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有()。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货币流通速度C.超额存款准备金率D.现金漏损率E.定期存款准备金率[答疑编号811020303]正确答案:ACDE五、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从前述的银行系统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的推导分析过程中,我们已经可以得出:支票存款的创造主要取决于存款乘数的变动、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变动。

因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存款乘数和银行存款准备金,达到控制货币供应中最重要的部分--支票存款的目的。

但是,这个公式有明显的不足,这就是在该公式中未包括货币供给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中的现金;而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又会经常转化,而且主动权取决于公众。

因此,中央银行很难单独控制住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数量,只能大致控制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额。

而这个比较容易为中央银行控制的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即是基础货币。

(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1.基础货币(B)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一般用B表示。

基础货币的表达式: B=C+R=流通中的通货+存款准备金其中,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用R表示;流通中的通货等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发行,一般用C表示。

货币供应量:所能提供总货币的数量。

包括:(1)流通中的通货;(2)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数倍于存款准备金R的存款货币2.货币乘数(m)而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组成的,其中,通货C的量不会呈倍数地增加,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货币供给量则是由通货C和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数倍于存款准备金R的存款货币D组成。

两者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例题1·单选题】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B.通货+存款准备金C.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答疑编号811020304]正确答案:B【例题2·单选题】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

A.基础货币量>货币供给量B.基础货币量≤货币供给量C.基础货币量=货币供给量D.基础货币量≥货币供给量[答疑编号811020305]正确答案:B【例题3·单选题】在存款乘数的公式中,最大的不足是其中未包括()因素。

A.货币流通速度B.流通中的现金C.货币供给量解析:=3750万元【例题2·单选题】此时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为()。

[答疑编号811020313]正确答案:A解析:【例题3·单选题】如果(3)、(4)都为0,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额为()万元。

A.10 000B.12 000C.15 000D.18 000[答疑编号811020314]正确答案:C解析:【例题4·单选题】如果(3)、(4)都为0,银行系统的存款乘数为()。

[答疑编号811020315]正确答案:C解析:【例题5·多选题】银行系统存款创造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

A.原始存款量与定期存款量B.现金漏损率与定期存款准备金率C.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答疑编号811020316]正确答案:ABD货币乘数:m=存款乘数:k=(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随时随地体现在业务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