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美术

四年级下美术

第一课春节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过程。

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出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生:好。

二、探索新知师:首年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师:教师总结。

农历正月初一。

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

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生:小组之间讨论。

得出结论:农历正月初一。

师:那么除夕之夜呢?生:农历12月30日。

(也就是小年)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彩表演,大家说好不好?师:把你看到的记下来,看谁看的最仔细。

(提出要求)师:在刚才的小动画里你都看到了主要介绍出了春节的哪些活动?生: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爆竹。

三、展示学生作品四、总结评价:第二课时一、出示年画作品赏析说说特点二、说说年画中具有吉祥含义的字和动物三、画一幅表达吉祥如意与美好祝愿的年画。

四、展评。

第三课时一、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二、回顾门神年画与配色方法,想一想,说一说,如何用色彩表现出春节记忆画中喜庆与欢乐气氛。

三、学生创作四、展评五、小结板书教后记:第二课:变形的魅力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

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学具准备彩色作业纸、2B铅笔、教学过程第四课时(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二)课堂探究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

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

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第五课时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

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5、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2.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学具: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一、感受黑白画1.猜谜导入:(谜底:螃蟹)2.了解螃蟹的形态、特点,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螃蟹,重点欣赏装饰画螃蟹,感受其美感。

3.导出课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黑白画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运用了变化丰富的点、线、面来组织的,所以看上去显得那么丰富。

你们知道这种独特的黑白色彩的画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黑白画1.出示范画:请大家仔细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花纹,找出画面当中黑、白、灰的变化方法。

2.得出结论:点、线、面的疏密变化、排列搭配,形成画面不同的黑白灰效果。

三、探究黑白画四、作业要求用局部重复的方法画一个喜爱的黑白形象。

板书:第三课春天来了第七课时一、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

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

美术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的风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训练观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

教材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本节课可以与第2、第3、第4课组合成一个单元,从“造型•表现”逐步演变到“设计•应用”,从各个角度、用各种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表现春天,各课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相互间的承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教师)各种季节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等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揭题。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3.引导思考。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4.引导探究。

第八课时5.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6、展评7、总结板书:教后记:第四课我爱校园第九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2.学生回答。

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

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五、欣赏学生作业进行学习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第十课时一、看相片,说故事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

2.学生欣赏。

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二、指导学生取景构图1.多媒体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2.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

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三、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1.多媒体出示一幢建筑的线描写生作业,引导学生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与延伸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教后记第五课蔬果的联想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