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为做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和乌鲁木齐市《转发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宗旨,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导向性原则。
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的使用,促进高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客观性原则。
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确保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公正,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客观、真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三)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简明,方法易行,避免过于形式化和繁琐,便于第一线教师使用。
(四)全面性原则。
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五)发展性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党总支书记副组长:副校长成员:办公室主任、教学主任、教育主任、年级主任[职责]负责领导和管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负责制定《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申诉和复议申请。
(二)学生综合素质年级评价小组:组长:年级主任成员:教师、学生代表[职责]负责实施《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具体指导年级和班级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协调评价过程的相关工作。
(三)学生综合素质班级评价小组(共7人):组长:各班班主任成员:任课教师4名、学生2名[职责]负责对班级中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本班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与综合评价等工作。
(四)学生综合素质学生评价小组(共7人):组长:各组组长成员:组员[职责]负责组织、实施本组学生的自评、互评等工作。
四、评价操作的基本要求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不同内容和表现特点,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优秀、合格和尚待改进评定;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采用A、B、C、D四个等级呈现。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得A。
凡得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
道德品质:达到合格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优秀:获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在关心集体、保护环境、民族团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尚待改进:严重违反校纪、受到学校处分且无悔改表现;触犯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机关处理。
公民素养:达到合格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优秀:有见义勇为等行为并得到有关部门表彰;在爱护国家与集体财产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校级以上有关部门嘉奖等情况。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尚待改进:参与非法团伙组织;参与打架斗殴、骗取或抢劫他人财物、破坏公共设施等恶劣行为。
2.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得A:在学校组织或认可的集体活动中起主要组织作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或认可的辩论、演讲等活动并有突出表现;学校组织或认可的活动中有与他人合作的突出表现;在学校社团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他。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长期不参加班级等集体活动;经常与他人发生无谓冲突,或有意挑起事端。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得A:研究性学习成绩显著,得到社会的公认或权威部门的认可;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县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县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等级奖;其他。
明显达不到C级要求者评为D。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方面得A: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六级水平;参加县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获单项前六名集体比赛前六名主力队员、县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单项前四名或集体比赛前四名主力队员;其他。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非身体伤残原因经常不参加两操等体育活动;非身体伤残原因达不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C等要求;有吸毒、抽烟、酗酒、上网瘾等不良嗜好且屡教不改;心理有严重障碍且多次产生自虐、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
身体伤残学生的评价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必要说明并在实证材料中予以记录。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审美与表现方面得A:在校内外大型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参加县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含集体项目);参加县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含集体项目);其他。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长期拒绝参加学校、班级文艺类活动;经常传看含有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
以上六个方面除“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外,其他四个方面被评为B的学生数必须控制在被评学生数的50%以内。
将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为尚待改进或D应非常慎重;评为优秀或A要严格对照条件,这两方面的实证材料要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后填写在学年评价表的相应栏中。
五、评定程序与方法1、学生自评。
学生收集可作为评价依据的参考资料,整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有标志性的学习成果。
学生依据评价内容和标准,对照自己的现实表现和学习成果,写出自我描述评语;学生在班级互评小组内陈述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在规定时间内,班级各小组成员根据评价内容和标准,对照小组学生的自我评价、材料依据和现实表现,就六个维度的表现对组内的同学进行等级评定。
3、教师评价。
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审查核准每一位同学各项测评的等第,发现错漏者,有权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更正或增补。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给每位学生进行评议,填写评价表。
4、班级评价小组评价。
由班主任组织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依据评价内容和标准,依据学生互评的结果及现实表现,查阅学生的标志性学习成果,通过集体讨论对学生在六个维度方面的表现逐一进行评议,并分别做出客观公正的等级评定。
5、依据班级评价小组的结果,以班主任为主,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
6、班级评价小组集体评议时,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有重大分歧的问题由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进行评价,如果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评价过程中仍有重大分歧的提交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评价。
7、在规定时间内将全班同学综合素质六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在各自的班级内进行公示;六个维度全是A的学生要在学校内公示十五天。
公示期间,学校各级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受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质询、投诉和意见,及时、认真地对有争议的评价结果进行调查、处理,并审核评价结果。
8、审批与备案。
评价结果经过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对各年级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进行审定,学校审核后,予以批准,进行公布和存档备案。
统一使用“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表附后),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毕业评价。
六、几点说明1.学校将对评定者进行专项培训,规范评价过程的操作。
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保证评定工作科学、有效和公正进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共同承担和协调,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同完成评价任务。
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评价管理。
要建立公示制度,向学生及其家长解释并公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
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评定结果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公示。
严格评价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更改评价结果。
建立申诉、举报和监控制度。
学生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举报。
3.建立诚信机制。
综合素质评定过程是诚信品德的培养和实践过程,参与评定的人员都要本着育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诚信品格,确保评定的真实性。
4.加强校内评价管理。
学校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观测点,注重收集学生成长过程的多种信息,整理和积累相关资料,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充分的、客观的、第一手的材料。
5.学校在贯彻“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1)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建立。
成长记录册建立的主体是学生,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包括作业、论文、手工、照片录像等。
(2)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要求。
真实性:“原始作品”要体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足迹;全面性:对学校开设的各个学科,对每个学科的各个重要方面,都可以把有关的作品收集进来,也可以是小手工、小制作方面的作品。
典型性:收进记录册里的作品,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作品,不必把同一形式、反映同一情况的作品重复收进记录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个性专长等方面的作品。
过程性: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里不断积累,形成“成长”轨迹,体现发展的过程。
(3)学生成长记录册的管理。
由于成长记录册是学生自主建立、自主选择、自主反思的结果,所以原则上由学生自己保管,适当时期由学校收上来进行交流展示。
七、结果应用1.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表达,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中“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两个维度的评定等级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其余四个维度评定等级分优秀(A)、良好(B)、合格(C)、与不合格(D)。
根据六个方面的评定结果,最后确定一个综合评定等级,等级分为A、B、C、D四级,A、B、C、D要按照规定的评级比例进行,不得突破。
2.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校自主招生、统一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3、学生如参加高校自主招生和面试,学校须提供学生成长记录册。
学校向高校提供学生档案材料,必须含学生成长记录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