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有效复习
白花联进中学周丹凤
思想品德作为中考科目之一,虽然所占的分值跟其它科目相比偏少,但内容年年更新,与之密切联系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变化多端。
如何在复习量大,范围广,课时少,时间短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复习,直接决定着中考的成败,这也是许多老师费尽心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凭借多年的毕业班教学经验,从老师的备考和学生的复习两个角度得出有限的经验供各位同行参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位毕业班的老师,除了具备普通老师的基本技能之外,还应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较强的感受和分析的能力,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备考过程中,各位老师都认真,努力,负责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适时调整复习进度。
九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用新的考试大纲进行中考复习,第一阶段(从开学到4月下旬),把握考点知识结构,考点分析。
这一阶段时间长,复习的比较慢,注重基础的巩固和强化练习,安排两次模拟考试。
第二阶段(5月份),热点专题复习,强化专题训练。
以热点带知识点、突出学科内容、跨单元跨板块、跨年级的综合能力提高。
安排一次综合模拟考试。
第三阶段(6月份),要求学生回归考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再巩固,对重点知识、平时易错问题、模拟试题、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强调的问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在不同的阶段,老师们都会利用每周的科组活动时间核对教学进度,探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改进复习方法,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二、深入钻研考纲和教材,认真制做有效可行的复习课件
学校为每个九年级课室配备了多媒体平台,利用这一优势,各位老师分工协作制作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的复习课件,并和同科老师分享教学资源,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复习过相应的内容,就把相关的课件挂班级Q群,让有需要的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加强巩固。
三、做好试题分析,把握命题的思路,出好模拟题
每位老师都以书面形式写好近两年的试卷分析,利用科组活动期间相互传阅和学习。
发现近两年的中考试题情境设置丰富多彩,试题设问方式灵活多变,命题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和情感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材料的形式基本都出现了,能够突出对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察,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要细心,认真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更加凸显了中考的选拔性功能。
根椐这些特点,在复习时,重点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起到事伴功倍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九年级老师命制好5份中考模拟题,挑选部分进行模拟考试,精讲精练,避免题海战术,其余试题以练习形式下发或挂班级Q群。
四、把握热点,研究制作专题
近年来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进行中考命题的趋向是益明显,问题设计越来越灵活,单纯照搬教材知识往往难以解答好。
因此,重大时政热点往往既是复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把握,在复习过程中,要抓住重大热点问
题,将其与材料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联系点,形成专题。
具体的做法是:全体老师一起研究一年来的社会重大热点问题,对排列出的主要热点问题,分别与《法律常识》和《社会发展常识》中的考点联系起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研究,然后编成习题让学生强化训练。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复习十个专题,如“落实十八大精神”、“中国梦”、“维护国家安全”、“广东创建幸福村居”、“正能量”“参与”改变中国、“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未成年保护”、“民族团结”、“科技创新”等,剩下的专题以资料的形式下发给学生阅读。
中考复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老师的备考当然重要,但学生更重要。
备战的前提和关键是学生,老师做得再好,学生不买我们的账,最终还是事倍功半。
如何让学生被动变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复习的成效呢?
一、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复习课的兴趣
善于和学生做知心朋友,自古就有“亲其师而其道”的教育理论,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激发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对学生采用谈话、表扬、批评、鼓励等柔刚并济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最大努力使学生自己想学,愿意学。
所以,在我们学校,不管是平时还是模考前后都能经常看见科任教师找学生谈话的现象,学生喜欢亲近老师,也乐意学思想品德。
当然,现在学生太多数都贪玩,不想吃苦,只愿收获,在这种情况下,对哪些升学有望,想升学,但又不控制不住自己的学生要施加压力。
二、让学生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感觉不错,很多的都好像明白,一旦考试就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分析其根源就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落实不到位。
这就要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不能死记硬背。
只有适当的记忆,头脑中才会有知识的积累,在分析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和整理答案时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才会有知识供你选择和使用。
同时,要做适量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这要求在第一轮复习时就应该完成好。
二、督促学生关注热点时事,关注本地实际
要使学生明白要想获得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这就要求同学们经常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热点、焦点问题,同时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理解与分析水平。
根据学生大部分是内宿生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教师把收集到的时事资料通过课堂展示和资料下发让学生加深对时事的了解。
如播放“十八大”和“3.15”的有关视频、有关环保专题记录片等,学生观看后都会留下深刻的映像。
三、对学生加强答题技能训练
通过多次段考、模拟考的试卷的分析发现一部分学生主观题失分,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方法和技巧,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全面不完整、答案要点空洞重复、归纳概括能力差等。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在训练时,要注意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材料关键字词句,提取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注意分点,分层次组织答案。
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答题时用有独特而又全理的观点答题。
例如,
发现刚升九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在解答辨析题时不会审题,没有答题技巧,没有解题思路,不会用政治术语,不分点也不分段,随心所欲的作答。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先把部分同学的答案拍摄下来,用多媒体投放到黑板上,同时也把一些中考辨析题及答案投放到黑板上,在相互比较下讲解辨析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过一段时间,又把学生的答案拍摄下来进行比较,一直到第二学期,才发现答题技巧有了根本的改变。
可见答题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有一个长期演练过程。
中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灵活运用,才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方法,让他们快乐而又有效的复习,这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