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模架方案计算原理说明

支模架方案计算原理说明

支模架计算原理说明:
本流程所涉及内容为工地常见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架
支模架方案需要撰述的支模架内容包括:柱模板支架、墙模板支架、楼板模板支架、梁模板支架,大梁侧面模板支架等。

材料型号选用:
一般采用的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架,钢管于方案中写明Φ48×3.5。

具体计算中取Φ48×3.0。

螺杆依照强度取用一般直径为12~14mm。

方木取用,现场实际尺寸约为50×70,计算时宜按此取用。

螺帽、垫片、双型卡等材料为配套取用,无需验算强度。

柱模板支架:
由其截面形式确定,常见的截面形式下,矩形柱体,分别计算两个方向上的强度,通过调节对拉螺杆的数量、位置使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随着柱体高度的影响,支模形式也需要调整。

实际方案时,依照各工地图纸的说明,层高即为柱体高度。

依据计算的模型,柱体两个方向间并无关联,只需按一个方向随截面长度地加大而改变对拉螺杆的设置方式。

墙模板支架
剪力墙体一个方向宽度较小,另一方向上长度较长,计算时可视为两端无限制,墙体宽度对支模形式影响较小。

依据混凝土的流体性质,墙体高度对模板支架的影响较大。

以一般层高3m~4m为例,计算时,主要设计参数为对穿螺杆水平方向的间距及垂直方向的间距。

垂直方向上第一道的离地距离一般为200~250mm,向上间距一般为400~500mm。

依据实际的计算情况,下部几道螺杆的垂直距离应局部减小。

大梁侧面模板支架
大梁侧面模板支架的计算,可视为与剪力墙相同,只是高度较小。

调节对拉螺杆使得满足计算的强度要求。

以上三种支模,可归纳为在垂直方向上的支模。

采用形式为内纵向龙骨(方木或钢管),外横向双钢管龙骨对拉螺杆双型卡。

支撑的是墙、柱、梁的侧向模板。

侧向的模板受力的实质即是未凝结的混凝土作为一种流体,对周围的压强。

由流体对周边约束的压强公式P=ρgh 可知,其大小与其宽度(即剪力墙体的宽度,大梁的宽度,柱截面与计算面相垂直的另一面的宽度)无关,与混凝土流体的高度有关。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模板上的荷载主要由混凝土流体液面上升的速度决定,附加一定的施工振捣荷载。

竖向构件浇筑完毕时,可假设其仍为完全的流体状态,最大受力部位为构件的底部,受力大小由构件高度决定。

因此,在某一个特定的高度对拉螺杆所能支撑的模板面积是一定的,所制定的规则也就是对这个面积的套用。

楼板模板支架
楼板模板支架主要的计算模型为:取用单独一根立杆所支撑的楼板范围内的荷载作为立杆验算的依据,板底先放置小横杆,由小横杆将力传递到大横杆上再由扣件传力至立杆。

步距的选择,一般为1.8m。

搭设时的纵横间距是主要的控制和调整参数。

纵横向间距一般为1m上下,最大为1.2m。

一般计算时主要问题在于立杆上的扣件强度不足、连接立杆间的横杆强度或挠度不满足。

扣件一项,额定8kN以下为单扣件,8~12kN为双扣件,12kN以上为可调支座。

实际应用中尽量不考虑可调支座,若扣件受力达到11kN以上,考虑减少架体的纵横向间距。

横杆强度或挠度不满足,可以调整的也就是纵横向的杆间距以满足计算的要求。

搭设高度,数值取用层高,不扣除板厚。

依照浙江省规范要求,搭设高度超过8m,面荷载超过10kN/㎡时板支模架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依照钢筋混凝土25 N/m³的容重,3 kN/㎡的施工荷载,板厚为300及以上的楼板都属于此范围。

对于高大楼板模板支架,一般的要求步距为1.5m,纵横向的间距不大于0.9m ×0.9m。

两个方向的间距尽可能相近,但缩小至0.7m×0.7m之后,间距过密使得人员通行
不便,可考虑更换支撑形式,采用重型门式支架顶托梁支撑。

梁模板支架
梁模板支架对计算起影响的有梁两侧立杆间距,梁底纵向立杆间距,梁底小横杆间距。

传力体系为:模板底模方木传力至梁底小横杆,小横杆传力至大横杆,再传力至立杆。

搭设步距通常取用1.8m。

梁两侧的立杆间距,一般较梁宽加400左右。

对于一条梁的计算而言,梁两侧立杆间距越小,梁底横杆的受力效果越好。

但大梁侧板支模时有竖向的内龙骨和水平向的外龙骨,支模外侧边缘已经较梁宽扩大200,再加上每侧一定的操作空间,加宽400是较为合适的。

实际搭设时,由于实际梁板间距有限制,依照预排布适当的加宽梁两侧立杆间距合理节省材料。

梁底纵向立杆间距,所影响的效果是沿梁长度方向上连接立杆的横杆的受力状况以及由扣件传递的主立杆的受力大小。

一般取用时,考虑相邻板的支架搭设间距,尽量做到相匹配(即相同或一半)。

梁底小横杆的间距,与梁底纵向立杆间距呈整数分之一的关系,布置间距越小,则于大横杆上的受力越均匀,但其主要的条件是满足自身小横杆的强度要求。

若横杆间距较小时还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或者纵向间距较小时立杆受力强度仍不满足。

此时梁截面较大,通过在梁底加支撑杆的形式来解决。

增加立杆时,受力体系会发生改变,梁底支撑的立杆会分担梁的大部分荷载,传递到两侧立杆上的荷载则大幅减小。

因此,加设梁底立杆时,一般不采用只加一根的方式,都布置两根以上。

PKPM软件计算时还有是否考虑梁两侧板荷载,其荷载即为梁侧立杆对于该侧板的支撑范围,就是该立杆与相邻立杆间距的一半加上梁侧多处的200范围的板荷载。

依照浙江省规范要求,对于高度超过8m、跨度超过18m、线荷载超过15kN/m梁模板支架搭设,需要通过专家论证(对应梁截面即是0.5㎡以上)。

对采用钢管扣件支撑体系的梁模板支架,高大梁的计算与普通梁相同,只是步距改为1.5m。

以上两种支撑,可视为水平面展开,高度不断叠加的钢管构架支撑形式。

主要支撑梁、板构件的底部模板。

对于较高的梁板模板支架,搭设高度造成的立杆稳定性系数改变,则是另一处较为明显的影响。

高度过高时宜更改支撑体系。

方案编写的过程
模板工程方案的编写,依照原有方案大纲的顺序依次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写。

首先是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中除介绍工程的总体情况外,还应写出标准层高、基本板型等与模板工程相关的内容。

编制依据参照原有版本,注意规范、图集的更新。

其次是材料选用,就模板工程所用到的模板、方木、钢管、扣件、双型卡、螺杆等材料进行描述。

然后是实质的各部位具体搭设的方式。

依照墙柱模板、楼板模板支架、梁模板支架的将各类模板支架分别描述。

竖向支撑主要写明螺杆拉结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间距,螺杆的直径。

竖向支撑形式由于其单面性,都采用套用规则的形式。

计算时按照截面条件,档计算。

水平展开的支撑,楼板支模架需注明支模架步距、立杆的纵横间距,板底扣件的数量;梁支模架需要注明梁两侧立杆的间距,梁底小横杆的间距,梁底支撑立杆的设置情况以及架体搭设的步距,梁底扣件的设置情况。

所有的参数条件需配合计算的依据结果,计算时分类取用,不必每个都进行计算,取用同条件支撑设置时最不利情况考虑。

依照各自工程条件划分区域,对每个区域单独进行板和梁的支模架计算。

再者是各支撑设置的构造要求,搭设与拆除的施工要求,安全防护要求。

参考其余各版本的内容,综合撰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