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
首先我代表我们的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易,容易的易,在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一路上您如果有什么疑问请尽管提出来,小易将竭诚为您解答。
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赵师傅了,他驾驶经验丰富,大家可以放心。
虽然呢咱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朋友。
那么大家出来旅游一定要服从导游的领导,跟着导游走,这跟着导游走,吃喝啥都有,问啥啥都会,走着还不累,您啊可千万别掉队。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常出去转转,说的就是旅游,游固然重要,但平安更加重要,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就是黄鹤楼了,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屡建屡毁不绝于世,这是因为黄鹤楼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更加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兴衰,现在的黄鹤楼以清代的黄鹤楼为蓝本,1981年动工,1985年落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已经隔了整整一百年了。
黄鹤楼被历代诗人吟颂,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居三大名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但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高,奇,险,美,妙。
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云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驾鹤,渊远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美就美在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题诗吟颂。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崔浩的黄鹤楼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进楼参观吧。
现在我们来到是黄鹤楼的一楼大厅,大厅里有一幅壁画---白云黄鹤图。
它高9米,宽6米是由756块彩陶镶嵌而成。
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传说,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
大家看,画中一位老者驾着仙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意。
楼前的人们或把酒言欢,或载歌载舞。
一副黄鹤归来的欢乐景象。
现在请大家后退几步看一下我们的这幅由付秉忠先生所撰,由吴作人先生所写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意思就是说登上我们的黄鹤楼,迎面吹来的凉爽之气能扫开天地万物的遗憾,奔流急去的长江水能带走所有的忧愁。
希望大家也能像这幅楹联说的一样,参观完我们的黄鹤楼能带着一身的轻松愉悦回到自己的家乡。
好了,现在请大家继续随我上二楼,在上楼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黄鹤楼到底有几层吗?。
不知道了也没关系,谜底马上揭晓!现在我们来到的并不是黄鹤楼的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夹层,俗称为跑马廊。
这样的跑马廊每两层之间都有,黄鹤楼从外观上看是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就一共有九层了。
在古代称单数为阳数,九为阳数之首,与汉字的久同音,因而有了天长地久的吉祥寓意,因此黄鹤楼有了一种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
那么现在大家知道黄鹤楼到底有几层了吧!好了,请大家随我继续上二楼。
二楼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的历史。
大家看我们右手边的这幅名叫“孙权筑城”的壁画。
它再现了当时修建黄鹤楼的历史场景。
大厅除了壁画还陈列了唐、宋、元、明、清和现在六座黄鹤楼的模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下唐代的黄鹤楼,唐楼是以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为特色。
讲究中轴对称,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感觉。
唐楼也是黄鹤楼由军事楼转向观赏楼的转变的重要时期,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望远,呤诗作画的场所。
宋楼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它是由楼、台、廊、轩组成的庭院式建筑。
宋楼与唐楼最大的不同点是它的瓦面的颜色变了,由绿色变为了黄色,一是说明了当时琉璃瓦烧制技艺的成熟,第二个也是皇权至上的意义在里面的。
接下来的是元楼,我们大家都知道元代是蒙古人所建的朝代,也就是北方人所建的朝代。
它的设计就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我们可以看到左边是南方建筑形式的楼阁,右边是北方特色的观景台,中间由一条旱桥连接,表达了统治者的一种思想就是希望南北两地的人民和谐共处,和平往来。
明楼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相结合。
既有北方园林的雄浑壮阔又不失南方园林的秀美。
下面的就是清楼,清代黄鹤楼是最具特色的一座了。
楼体分为三层,分别代表天时、地利、人和。
第一层楼的十二个翘脚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第二楼的十二个翘脚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三层的二十八个翘脚则代表二十八星宿。
它将中国的天文历法包含其中,这也是它最神奇的地方了。
不过可惜的是1884年因山下的民房失火燃烧到山上将它烧毁了。
只留下了陈列在我们黄鹤楼公园里面的古铜顶。
最后一座是我们现在的黄鹤楼,与我们清代的黄鹤楼刚好相隔100年的时间。
它与古代的黄鹤楼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它的建筑材料变了,以前的都是木质结构,现在的是采用钢筋混力土的现代材料所建而成。
达到了源于古楼而优于古楼的效果,使整个建筑更加的宏伟壮观好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上三楼。
湖南的岳阳楼有《岳阳楼记》,江西的滕王阁有《滕王阁序》,而我们的黄鹤楼则以诗著称。
三楼大厅里的是一副《人文荟萃》图,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到这里呤诗作赋的场景。
大家看中间的这位穿着红衣服的诗人,他就是崔颢!他写下一首非常有名的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甚至让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折服了。
相传有一天李白来到黄鹤楼参观的时候,看到黄鹤楼这么壮观的景象,突然诗兴大发,准备提笔写一首好诗的时候抬头看到了我们崔颢所写的这首黄鹤楼,不禁感叹道:一拳捣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于是搁笔怅然而去。
留下了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佳话。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鹤楼的四楼,从这古色古香的布置中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这里了就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
也是接待重要领导人物的地方。
里面陈列的是文人墨客来到黄鹤楼留下的即兴作品。
大家呢也不妨试试,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留下您的真迹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五楼了,也就是黄鹤楼的顶楼。
在这里环视四周可以将武汉三镇尽收眼底。
东面是武昌,武昌的大街小巷一览无余,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的市井生活。
南面是万里长江第一桥---长江大桥。
毛泽东曾感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西面是长江,长江、汉水泾渭分明。
汉口高楼林立,一片繁荣景象。
北面是京广铁路穿越城市,江滩美景尽收眼底。
所以说,只有登上黄鹤楼才能把握武汉人的命脉,只有登上黄鹤楼才能真正理解武汉人的生活!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参观完我们的黄鹤楼我们今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同时也希望我的讲解和服务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讲解中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的谅解。
中国有句古话: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
我们的旅行此次就圆满的结束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还能和大家再次重逢,最后祝大家事事顺心,生活和和美美,谢谢大家!归元寺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
首先我代表我们的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易,容易的易,在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一路上您如果有什么疑问请尽管提出来,小易将竭诚为您解答。
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赵师傅了,他驾驶经验丰富,大家可以放心。
虽然呢咱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朋友。
那么大家出来旅游一定要服从导游的领导,跟着导游走,这跟着导游走,吃喝啥都有,问啥啥都会,走着还不累,您啊可千万别掉队。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常出去转转,说的就是旅游,游固然重要,但平安更加重要,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地方就是武汉著名佛教圣地,归元禅寺了。
归元寺与宝通寺,莲溪寺古德寺并称为武汉四大佛教丛林,归元寺更是声名远扬,现为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这归元禅寺呢,建于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58年,整个寺庙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约两万余平方米,整个布局呈袈裟形状。
归元寺的创建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明末清初时汉阳历经多年战乱,尸横遍野,一片凄凉,浙江而来的两位精通医术的高僧白光和主峰看到老百姓生活如此艰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于是两位法师就在汉阳附近搭起草屋治病救人,称为翠微草屋,凡无钱医治的百姓来此均免费医治,老百姓把他们称为在世活佛,因此声名远扬,连一些富商都慕名前来求医。
一日一富豪无名指断,前来求医,白光主峰二人见其心诚,口诵归本归元为其接好断指,富商感恩戴德,就提出修建一所寺庙以作报答,问法师寺院占地需多大时,白光法师说:只需一袈裟之地。
富商茫然,只见白光法师脱下自己的袈裟往天上一抛,袈裟在空中越变越大,落地后竟覆地五十余亩,富商十分感慨,买下此地,历经数载,寺庙修成。
寺院修建完毕后,法师以:元,数之始,道之极,物之总也的解释给归元寺命名。
归元即归真,归本,归化,还归真寂本圆,义同圆寂,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生死寂灭,便是得道成佛之意。
现在在我们身后的就是寺庙里的大山门了,又叫做“三解脱门”。
即无空解脱,无相解脱和无愿解脱。
中间的门称为空门,左右两边分别是无相和无愿门。
我们常说一个人出家叫做遁入空门,其实就是指的是这个佛门,无相指的是“一切诸法无自性,本性为空”,没有形相可得所以叫做无相。
无相代表的是出家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自己修行的认可度。
“愿”就是“作”,“无愿”就是“无作”,生老病死无所作,自然也就“无愿”了。
继续向前我们就到了这寺的三门,八字朝外开就是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的意味。
下面请大家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这块牌匾,蓝底金字的“归元禅寺”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吗?没错,这竖匾正是道出了咱们这归元寺的来历和身份。
在清朝有个规矩,但凡寺庙一律挂横匾,唯有皇家寺庙才有资格挂竖匾。
当年的皇帝有感与建寺的两位法师于乱世中还不忘与人行善,就赐予印绶一枚,归元寺从此也就变成了皇家寺庙。
中间的一个“禅”字告诉我们这所寺庙是归属于中原八宗之一的禅宗,它的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五祖弘忍创“东山法门”,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
禅宗的宗庭就是我们河南的少林寺了。
说到这佛教不可不介绍佛教的历史了,中国的佛教由三大体系构成,分别是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地区的上座部佛教,也就是我们的小乘佛教。
这其中呢以汉地佛教发展最为主要,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开始鼎盛,北宋时期翻译经书的规模超过唐代,但成就稍逊,宗派以禅宗最盛,南宋时期,除禅宗、净土宗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落,今非昔比,又由于净土宗修行简易,在民间流传广泛,后来逐渐与禅宗融合。
现在看到的这座具有盛唐遗风的建筑就是建于1920年的藏经阁了,它也是武汉市唯一一座民国时期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物了。
藏经阁建筑格局为三开门六廊柱九台阶,寓意三世修行,六大皆空,长长久久。
藏经阁的匾额是民国时期的文物,由副总统黎元洪所题写,他本人信佛,在职期间受到各方势力的排挤抑郁不得志,闲来无事就来这里诵经祈福,因此留下了很多墨宝,匾额上所写的“胜大宏阔”四字就是我们的黎大总统在这佛家之地,潜心研佛的所得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