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2010年武汉外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6=12分)
“上海世博会”的开幕,给了我们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见识多元世界和了解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机会。
请你带领大家开始这趟精彩的“世博”之旅吧!
1、面对四方宾客,你准备了一段开场白,最适合填入空格内的两项依次是:( )( )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世博园。
由于参观的人数多,希望大家相互谦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参观环境,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C、礼之用,和为贵。
D、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2、来到国家馆,你为外国友人讲解汉字:“旦”的意思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下列文字与“旦”的构成方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刃
B、川
C、明
D、韵
3、在国家馆内,你听到外国朋友有以下说法,需要纠正的一项是:( )
A、鼎是古代祭器。
人们常用。
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很重,能起决定性作用。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表现的是中国除夕这一天的风俗习惯。
C、杨志与杨修这两个文学形象分别出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D、看到“推敲”这个词语,就想起贾岛与韩愈锤字炼句的故事。
4、为向外国朋友介绍京剧,你收集到以下信息,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当今中外戏剧文化交流中,京剧对世界戏剧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②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于一体,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③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④它通过动听的曲调和优美的舞姿讲述动人的故事。
A、③②④①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5、外国友人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A、文中的“惠”相当于“慧”,是智慧的意思。
B、“果有杨梅”的意思是“果品中有杨梅”。
C、“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在文中指孔子。
D、这段话主要表现了杨氏子的聪明、反应敏捷。
6、畅游各国展馆,你听到以下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是一个活泼乐观、善良直率的孤儿,她为了照顾生病的玛丽拉,放弃了自己的学业,留在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B、《鲁宾逊漂流记》讲述了鲁宾逊流落孤岛,用乐观和智慧战胜艰险的故事。
C、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可能被打败”激励了无数人。
D、契诃夫笔下的凡卡在信中真情的倾诉让爷爷感动,最后爷爷将他接回了家。
二、阅读欣赏(12分)
7、阅读短文,选择符合语境的内容,将其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
(4分)
一位老师带学生到河边春游,比赛“竹篮打水”,要求同学们采取接力的方法,用竹篮从河里打水到岸上l0米外的桶里。
许多学生习惯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阐释,认定了此举的徒劳,不知老师用意何在。
但哨声响起时,大家还是忙碌起来。
10分钟后,老师对比赛进行了总结:
第一组的同学舀水很用力,篮子洗得格外干净——。
第二组的同学跑得特别快,并且每次都很细心地把篮子上滴答落下的水尽量地抖入桶中,水积了3厘米高——。
第三组同学用竹篮打水时捞上了一个饮料瓶和一些漂浮的垃圾——。
第四组的同学捞到了小鱼小虾——。
原来胜负没有定式,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收益,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
A、正如奉献,也许自己付出太多,但对别人会是莫大的帮助。
B、正如人生,也许难免失败,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C、正如看书,也许初时有许多不解之处,看似白看,但看得多了,思想就会变得纯粹。
D、正如奋斗,有时看似无望,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8一l0题.
家里养月亮
停电了。
我陷入到无边的黑暗中,突然间,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爸爸,快来!”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上,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上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我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夜空像黑色的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湿润的东西漫上来,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
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
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
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
“爸爸,看!”
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
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
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
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
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选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
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
8、文章依次写了作者月亮、欣赏月亮、月亮的过程。
(2分)
9、“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浮”、“一枚”、“酥酥”分别描绘出了月亮的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10、下列表述与“养月亮的情怀”内涵不一致的是:( )(3分)
A、把手合拢,是一枚果实,含辛茹苦,收藏天地精华。
B、雪后,溪水边的石头变成一群胖胖的北极熊;满山喳喳的小鸟,变成蹦跳在枝头的雪团儿。
C、童年把两三件白云挂在嫩嫩的树梢,看那头老牛慢悠悠地咀嚼夕阳。
D、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转眼间,就被风儿全梳掉了。
三、写作(6分)
ll、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情景、一点细节,让你拥有了这种“养月亮的情怀”。
请你用不少于150字的篇幅向我们描绘你所观察到的美及由此产生的感悟。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