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部分知识考点

西方经济学部分知识考点

一、概念类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也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它是指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3、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4、无差异曲线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所形成的点的轨迹。

5、边际效用:是指在某一特定期间,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

6、总效用: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7、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8、机会成本: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与资源的稀缺性紧密相连的。

9、显性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付,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以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折旧,利息,保险费,广告费以及税金等。

10、隐性成本: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

这种成本之所以称为隐含成本,是因为看起来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不用花钱,即不发生货币费用支出。

11、总产量是指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可表示为:Q AP TP •=12、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可表示为:QTP MP ∆∆= 13、替代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因为功能差不多而可以互相代替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即一种商品的P 与另一种的Q 呈同方向变动。

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14、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或居民户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合理安排各种消费行为,从而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的过程。

15、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

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

它们的均衡价格主要由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来决定。

16、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从事生产不仅想要获得利润,而且要求获得最大利润,即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则要按照MC MR =的原则进行生产。

17、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干扰和阻碍的纯粹竞争。

它是一种非个性化的市场。

18、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而且其产品又没有相近替代品的市场类型。

19、边际消费倾向:在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

20、边际储蓄倾向:指在增加的1个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蓄的变化量(△S )与收入的变化量(△Y )的比值。

21、支出法的GDP构成: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X-M表示净出口,则GDP=C+I+G+(X-M)22、GDP是指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生产出的最终商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出来的最终商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3、国内生产净值: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及新增加的产值。

24、规模报酬:又称规模经济,是指厂商同比例地增加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引起的产量变动。

如果劳动和资本代表厂商的一切生产要素,那么,规模报酬就是厂商按照相同比例增加劳动和资本这两种投入以扩大其产出水平的过程。

25、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26、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

27、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没有浪费现象。

28、IS曲线:在保证投资等于储蓄,即产品市场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数量组合的轨迹;或者说,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应该怎样配合,才能保证投资与储蓄始终相等。

29、LM曲线:表示要使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国民收入和利率必须具备的关系。

或者说,国民收入和利率应该怎样配合,才能保证货币需求量和货币供给量始终相等。

内在稳定器:在政府支出和税率保持不变的时候,财政制度本身也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因而被称为“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

二、问答题1、作图并分析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在图中,Q1、Q2和Q3分别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而且有Q1﹤Q2﹤Q3。

在既定的要素价格和成本预算条件下,等成本曲线为C。

在图中,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0点,与Q1相交于E1和E2点。

切点和交点表示以既定的成本C能够买到的生产Q2和Q1的要素组合。

很明显,只有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才能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的产量水平,因为表示更高产出水平的等产量曲线(比如Q3)是既定成本支出无法生产的,而能够生产的其他产量水平(比如Q1)则低于切点E0所在的产量水平Q2。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L0,K0),就是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佳要素组合。

K Q1 Q2 Q3E1K0 E0E2O L0 C L2、弹性理论的运用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提高或降低价格会使总收益发生反方向变动;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的变动会使总收益发生同方向变动;如果是单位需求弹性的商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不会引起总收益的变动。

3、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有何差异?(1)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不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LAC SAC LMC SMC ===,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

(2)两者对资源的配置方面的差异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中,LMC SMC P ==,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这表明以价格反 映的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反映的耗费资源价值是一致的,即用该产品生产的最后单位资源价值等于消费者在该产品上得到的边际效用,实现了资源在该行业的最优配置,厂商的数目及行业的供给处于稳定状态,并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

完全垄断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上,垄断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它意味着用在该产品上的资源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以价格表示出来的社会需要。

(3)厂商的生产效率方面的差异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中,LAC SAC LMC SMC ===,这表明在长期竞争中,只有 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厂商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行业内各厂商均在最优规模下进行生产,充分利用了社会分配给它们的资源。

而完全垄断厂商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限制产量,必然使其生产脱离最优生产规模,即长期均衡时长期平均成本没有处于最低点。

(4)消费者利益方面的差异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中, LAC SAC P ==,厂商仅能获得正常利润而没有经济利润。

消费者得到按最低平均成本所支付的价格,从而使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值。

在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中,由于限制均衡产量,使得长期均衡价格高于平均成本,这部分多支付的价格成为完全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

4、作图并分析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及其政策意义。

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和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动的有关经济资料,得出了一条两者有替代依存关系的经验曲线,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后来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它改变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变动的替代依存关系,以它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和需求管理的工具。

△ -2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此长彼消的反方向变化关系,即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就低;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高。

或者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时期,这时工资和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较低;反之,失业率地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较高。

菲利普斯曲线为我们提供了把通货膨胀和失业联系起来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模式。

政策制定者可以在在实现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这两大宏观经济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均衡。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政府可以首先确定社会可容忍的最大失业率与最高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临界点。

如果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低于临界点水平,即经济社会处于安全区之内,政府就不必采取任何措施对经济加以干预;反之,当经济社会处于安全区之外时,政府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回到安全区内。

例如,假定社会可容忍的最大通货膨胀率为6%,最大失业率为6%,当社会处于临界点之内,政府不必采取任何措施干预经济。

当社会处于图中的A 点时,通货膨胀率过高,政府应采取措施在不使失业率超出临界点的前提下,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换取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相反,当社会处于B 点时,失业率过高,政府应采取措施在不使通货膨胀率超出临界点的前提下,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失业率的降低。

三、计算类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麦当劳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麦当劳快餐对一件衬衫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解:201804X X XY Y Y MU P Y MRS X MU P ∆=====∆ 2、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Y X U +=4。

原来他消费9单位X 、8单位Y ,现在X 减少到4单位,问消费多少单位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程度相同?解:原来的总效用820U Y ===现在X 降为4,U不变,则2012Y U =-=-=3、假设总成本函数为128691423++-=Q Q Q TC ,求5=Q 时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解∵128691423++-=Q Q Q TC∴232869325285694MC Q Q =-+=⨯-⨯+= 21281469251456925.649.6AC Q Q Q =-++=-⨯++=4、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1000.8C Y =+为,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实际产出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是多少?(3)若投资增加到100,则增加的收入为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为Y C 9.0100+=,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解(1)()0011(10050)750110.8Y C I c =+=+=-- 消费C=100+0.8×750=700S=I=50(2)800-750=50(3)若()0011(100100)1000110.8Y C I c =+=+=-- 则△Y=1000-750=250(1) 若消费函数变为Y C 9.0100+=, 则()0011(10050)1500110.9Y C I c =+=+=--,S=I=50 若消费函数变为Y C 9.0100+=,投资增加到100, 则()0011(100100)2000110.9Y C I c =+=+=-- (2) 当1000.8C Y =+时,乘数115110.8a c ===-- 当Y C 9.0100+=时,乘数1110110.9a c ===--5、若货币交易需求为Y L 2.01=,货币投机性需求r L 50020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