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档案P1-23一、单项选择题1、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P32、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特点,成为档案区别于其他文献资料的独有特性和根本标志。
(单、多)P63、因为大多数兵马俑身上无文字,只能算是文物,不能当作档案。
P94、国家档案全宗,又称国家全部档案。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中的专业术语。
P95、档案作用的范围逐渐扩展,一般而言,时间和作用范围成正比。
P196、档案在形成之初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对形成者本身有用,是为形成单位工作和生产活动提供查考利用。
(判+单)P197、档案机密性的强弱与档案保存时间的长短成反比。
(判+单)P208、档案作用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时期会不断发生变化,档案作用的侧重点也随之转移。
(判+单)P21二、多项选择题1、档案一般来自几个方面:一是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等,二是个人、家庭。
P32、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文件;②必须是对日后具有一定查考和保存价值的文件;③必须是按照一定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
P4-53、档案的形态包括档案的载体形式和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
P64、从我国档案载体的发展来看,古代有龟甲兽骨、青铜钟鼎、竹木板片、金册铁券、缣帛、纸张等,现代有胶片、磁带、磁盘等。
P65、档案和图书、资料等都是知识的一种载体,都属于文献范畴。
P66、档案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四个(按形成时间划分、按内容性质划分、按形成领域、划分按载体划分)(多)P9-12①按形成时间划分——新中国成立前档案和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多)P10革命历史档案是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
(单)P10②按内容性质划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各种专门档案;(多)P11专门档案也称“专业档案”,如“人事档案”(单)P11③按形成领域划分——私人档案和公务档案;(多)P11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为个人所有的档案也可向有关档案馆寄存或出售。
(单)P11公务档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无条件地向国家档案馆移交。
(单)P12④按载体划分——纸制档案和非纸制档案,其中,非纸质档案又可以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胶磁档案等。
(多)P127、档案作用的性质:(两个)一是凭证作用;二是参考作用。
(多)P15档案的凭证作用,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
(单)P15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作用,是由档案形成的特点和档案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多)P158、对于内容不真实的档案采取什么方式处理?妥善处理;控制利用;备考表说明。
(多)P189、档案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有四个方面:①档案利用价值与社会实践;②社会发展水平;③社会档案意识;④档案管理水平。
(多)P21-23档案的作用是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利用而发挥出来的。
(单)P21档案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人民的利用程度。
(单)P21三、判断题1、结绳和刻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记录。
P22、档案和图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P73、档案侧重于事物的原始性和记录性的统一。
P84、档案具有最权威的真实性。
但不是说档案所记载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P185、档案对社会的作用,称为第二价值。
P20第二章档案工作P24-51一、单项选择题1P292P34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核心。
P344P355P356、综合档案室成为目前最普遍、数量最多的一种机关档案室形式。
P377、联合档案室将同驻地的两个以上机关的档案室联合起来设立一个档案室,负责保存和管理这些机关所形成的档案。
P378P409P4910、在我国档案工作组织体系中,以档案室为基础,档案馆为主体,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局)为组织中心。
(单)P5111、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同级档案馆和档案室,(单+多)P5112、同级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之间,具有档案的交接关系。
P51二、多项选择题1、档案价值的鉴定可以与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结合进行。
P272P273P284P295、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P316、P317、档案的完整性具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数量上的完整,二是档案质量上的完整。
P338、维护档案的安全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档案的实体安全,二是档案的信息安全。
P339P3410P46三、判断题1、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八个环节。
P242P273、在具体工作中,不能片面追求基础工作的完备,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开展利用,并在利用的过程中再对基础工作予以完善,通过利用工作来检验和促进基础工作。
P274、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实体管理的原则,也是档案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P335、档案室是档案事业最广泛的基层组织。
P356、机关档案工作是中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特色,而机关档案室则是这种特色的组织保障。
P357P368、档案馆与档案室同为直接管理档案的机构。
P40第三章档案收集工作P52-74一、单项选择题1P532、丰富和优化馆(室)藏是档案收集工作首先必须树立的指导思想。
P534P595、对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是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要来源。
P636P657家档案馆移交。
P65-668P66二、多项选择题1P522P563P574、归档文件要进行基本的编目。
要依次编定页号或件号,并逐件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卷末备考表。
编制案卷移交目录一式两份。
P595、档案室应指导、协助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做好立卷归档前的准备工作:①协助选择正确的立卷环节;②划定科学的立卷范围;③协助编制立卷类目。
P606、划定科学的立卷范围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立卷和防止遗漏文件。
P607、立卷类目通常是由文件立卷人员、机关档案室、文件承办人员和秘书部门共同拟制。
P608、平时收集工作内容:①零散文件的收集;②“账外”文件的收集;③专门文件的收集。
P619、档案馆馆藏的档案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①对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②对撤销机关档案的接收;③对社会散存档案的征集;④档案馆之间交接和交换档案。
P63-6410、P641112P6413、立档单位编制的组织沿革、全宗介绍、有关检索工具和与全宗相关的各种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接收。
P6514P65三、判断题1、简而言之,一个全宗的档案只能向一个档案馆移交。
P562、归档制度是档案室收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最基础的工作。
P573、文件归档时间是在文件形成后的第二年上半年。
P584档案馆移交的期限。
P665P67第四章档案整理工作P75-111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充分利用原有整理基础主要包含三层含义:P79①中的缺陷;(单)②(单)③原有基础确实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管和利用,可以重新整理,但应当尽可能吸收或保留其中(单)2P893(单)P894(单)P915、跨越多个年度的情况,要以文件内容针对的年度为主。
(单)P93二、多项选择题1(多)P772(多)P783、衡量某一个人的档案能否成为个人全宗:一是该人是否名人;二是该人的档案是否完整。
(多)P834、属于基本职能的非根本性变化的是:立档单位名称的变更、职权范围的扩大或缩小、隶属关系的改变、内部机构的调整、工作地点的变动等变化,以及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停止工作一段时间等,对全宗划分不产生影响。
(多)P855、全宗还可以分为独立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和档案汇集。
(多)P866、联合全宗形成原因:1、工作联系紧密2、难以分开3、合署办公或职能联系紧密4、文件混杂无法区分(多)P877、档案汇集的形成原因:所属全宗不明的、或所属全宗不复存在的零散的档案汇集而成的一种全宗补充形式。
(多)P888、立档单位与全宗历史考证,一般由“立档单位沿革”和“全宗状况”两部分组成。
(多)P909、问题分类法的适用范围:①立档单位内部机构不稳定;②各个机构混杂;③档案数量较多,确实有必要细分。
(多)P9510、一般只将问题分类法运用于类目的第二级或第三级,只有在不便于按组织机构分类时,才可以考虑在第一级选用问题分类法。
(多)P95三、判断题1、档案整理工作的一般程序:从整理环节和程序区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分类、立卷、案卷的排列和案卷目录的编制等步骤。
(多)P75①区分全宗:将文件按不同的形成机关、组织或个人分开。
(判断)②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把一个单位内的全部档案按其在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分门别类。
(判断)③立卷:将归档文件按一定特征分门别类地组成档案的基本保管单位——案卷。
(判断)2、全宗内档案分类、案卷排列和编号以及编制案卷目录的工作,一般由各个立档单位的档案室承担;全宗划分和排列多由档案馆承担。
(单、判断)P763、全宗是指一个档案整体,而立档单位是指形成该全宗的单位或个人。
(判)P824、个人在从事各种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一般不应收入人物全宗,而应当作为有关机关或组织档案全宗的一个组成部分。
(判)P835、党派、政党、社团和宗教组织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后,其宗旨和组织成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其档案应构成一个全宗。
(判)P846、如果该临时性机构存在时间较长、产生档案数量较多、档案内容比较重要,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构成独立全宗。
(判)P867、在同一个层次上,分类标准必须统一,不能出现两个以上不同的分类标准。
(判)P928、案卷目录号,必须对全宗内每一本案卷目录按一定的方法进行编号。
(判)P1099、不装订的案卷,卷内文件必须单件装订编件号。
(判)P11010、凡是有文字的页面就必须编页号。
(判)P110第五章档案鉴定工作P112-133一、单项选择题1、档案界通常所从事的档案鉴定,主要是指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
P1122、社会利用需求是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主要因素。
(单+判)P1143、档案内容是决定档案价值最重要的因素。
(单)P1184、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供全国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鉴定档案使用。
(单)P1235、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只供本单位鉴定档案时使用。
(单)P1246、保管期限是根据各类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的。
(单)P1267、按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规定,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
永久为30年以上,定期一般分为10年、30年。
(单+多)P1278、档案保管期限的年限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开始算起。
(单)P1279(单)P13010、销毁1949方可施行。
(单)P13011(单)P13012(单)P13013、档案鉴定工作表现为三个阶段:(单)P131①文件立卷归档的鉴定工作(第一次鉴定,初始鉴定)②机关档案室的鉴定工作,即对档案的后续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