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16.金色的草地8-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16.金色的草地8-

师:是呀,这一次的发现打破了作者以前的认识。同学们,你们如果是文章的作者,此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同学们一定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片草地居然会变色!真让人好奇!
师:是呀!多么奇妙的“变色草地”,发现这样的奥秘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感到好奇呢?那你们现在会怎么做?
生:同学们会继续仔细观察,弄清楚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教师:首先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
课文中说:“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师:这段话里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能找到吗?
生:起得很早、中午、傍晚。
师: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草地的颜色有什么联系吗?你们细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很早去钓鱼呢?
生:学生会说作者以前起得没有这样早,因此未能发现早上的草地与自己其他时段见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是呀,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作者说“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通过这个“并”字同学们又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会说:“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现在才发现不是。
师: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
生:“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蒲公英的花张开时是什么颜色?合上时又是什么颜色?
生:“张开”时可以看到蒲公英的花瓣是金色的,“合上”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找出文段中的一组反义词,写下来。
( )——( )
2.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再完成练习。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二、出示“观察记录单”,要求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同学们:现在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动植物的独特变化吧!看完后能说出“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呦。
(1)壁虎的尾巴断掉以后会重新长出来
(2)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
(3)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后长出前腿,最后尾巴变短变成小青蛙。
(4)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课内阅读。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生:同学们一定会说这句话非常生动。蒲公英开放、合拢的时间点与我们起床、睡觉的时间点相近。
是呀,课文中的“我”不只观察了草地的颜色,还在不同时间观察了草地颜色的变化,通过更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三次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作者的观察越来越仔细。正是这种细致的观察,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探索到大自然的奥秘,从而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最后又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是把大自然当成了有血有肉的人来亲近、来热爱呀!这就是观察带来的美好享受!
难点分析
学生平时对动植物变化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电视、手机或书本,很少走进大自然进行细致的观察,更说不出变化的原因,理解上有困难。
教学方法
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主动观察大自然变化的意识,积累生活素材。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谈话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那么如何学会抓住典型语言,感悟草地变色的秘密呢?老师出示教学重点。
观察记录单
小结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不管是路途中看到的一只蚂蚁,还是身边随处可见的蒲公英,再寻常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发现。
师:真神奇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蒲公英张开、合上的画面)
师:看来,这奥秘就在蒲公英身上了。(出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多么形象的句子呀,下面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演示,让大家了解蒲公英的奥秘。
师:面对这片草地,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作者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同学们能理解这句话吗?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统编)
课题名称
1 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抓住典型语言,感悟草地变色的秘密。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抓住课文中的典型语言,感悟草地变色的秘密有难度,要求学生细致的观察,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