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装配图
1. 性能(规格)尺寸
表示部件的性能和规格的尺寸。 例如:轴承座轴承孔尺寸50H8。
2. 装配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上有关零件间装配关系和工作精度 的尺寸。 1) 配合尺寸 表示零件间有配合要求的尺寸。 2) 相对位置尺寸 表示装配时需要保证的零件间较重要 的距离、间隙等。 3) 装配时加工尺寸 有些零件要装配在一起后才能进行 加工,装配图上要标注装配时的加工尺寸。
6
7
5 6 7
零件序号
零件序号注写
零件序号的箭头指引
相同零件只对其中一个编号, 其数量填在明细 栏内。
※ ※
指引线不能相交, 在通过剖面线的区域时不能 与剖面线平行。 零件编号应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序编号, 全图按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整齐排列。 先画出需要编号零 件的指引线和横线,检 查无重复、无遗漏时, 再统一填写序号。
表达要求,重新考虑最好的表达方案安排视图。
此外,在装配图上可能省略的工艺结构(如拨模斜度、 圆角、倒角和退刀槽等),在零件图上都应表达清楚。
怎样把零件从装配图中分离出来呢?
① 根据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的不同,及视图间的 投影关系等区分形体。 ② 看零件编号,分离不剖零件。 ③ 看尺寸,综合考虑零件的功用、加工、装配等 情况,然后确定零件的形状。
3.分析零件,读懂零件的结构形状
分析零件,就是弄清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其作 用。一般先从主要零件着手,然后是其它零件。根 据零件的编号、投影的轮廓、剖面线的方向、间隔 (如同一零件在不同视图中剖面线方向与间隔必须 一致)以及某些规定画法(如实心零件不剖)等,来 分析零件的投影。了解各零件的结构形状和作用, 也可分析其与相关零件的联接关系。 当零件在装配图中表达不完整时,可对有关的其它 零件仔细观察和分析后,再进行结构分析,从而确 定该零件的内外形状。
2.了解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对照视图仔细研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装配 关系,这是读装配图的一个重要环节。
将装配体分成几条装配干线,了解每条装配干 线上的装配关系和装拆顺序。以及零件间的定 位、连接方式、密封等问题。深入分析机器或 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弄清零件之间的 相互位置及运动零件与非运动零件的相对运动 关系。
螺纹连接的合理结构
轴向零件的固定结构
防松的结构
密封防漏的结构
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
两零件的接触面,在同一方向上只能有一对接触面。
为保证接触良好,接触面需经机械加工。合理的 减少加工面积,可降低加工费用、改善接触情况。
零件接触良好
螺纹连接的合理结构
为了便于拆装,必须留出扳手的活动空间和装、拆螺栓 的空间。
④ 形状不能确定的部分,要根据零件的功用及结 构常识确定。
3. 对零件结构形状的处理
对装配图中未给出的零件局部结构、某些标准结构(如 倒角、退刀槽),拆画零件图时,应考虑设计和工艺要求, 补画出这些结构。
对零件结构形状的处理
装配图中未给出的零件局部结构
4.零件图的尺寸
1)属于该零件的尺寸可以从装配图上直接移到零件图上。 2)注有配合代号的尺寸,应该根据配合类别、公差等级 注出上、下偏差。 3)标准结构如沉孔、螺栓通孔的直径、键槽宽度和深度、 螺纹直径、与滚动轴承内圈相配的轴径;外圈相配的孔 径等应查阅有关标准。 4)有些尺寸可以通过计算确定,如齿轮的分度圆,齿轮 传动的中心距,应根据模数、齿数等计算而定。
返回
千斤顶
工作原理
此千斤顶是利用螺 纹传动来顶起重物的起 重或顶压工具。 用一绞杠使螺旋杆 在螺套中转动,而螺套 镶在底座里,并用螺钉 定位。在螺旋杆的一端 球面上,套装一个顶垫 并加装一个螺钉,使其 不脱落。绞杠转动时, 螺旋杆做旋转运动的同 时做轴向移动。
千斤顶零件图
千斤顶工作演示
装配图规定画法
⒈ 相邻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条 线;不接触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线。
两面接触
两面不配合 两面配合
⒉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邻接时,剖面线的倾 斜方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但同一零件在各 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 ⒊ 标准件和实心件按不剖画。
两面接触
两面不配合 两面配合
3. 弄清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和作用
4.其他系统(如润滑系统、防漏系统等)的原理和构造
一、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⒈ 概括了解
⑴ 看标题栏并参阅有关资料,了解部件的 名称、用途和使用性能。
⑵ 看零件编号和明细栏,了解零件的名称、 数量和它在图中的位置。 ⑶ 分析视图,弄清各个视图的名称、所采 用的表达方法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及视 图间的投影关系。
用圆螺母及止动垫圈固定
防松的结构
由于受到振动或冲击,螺纹连接间可能发生松动, 在某些机构中需要防松。 几种常用的防松结构:
1. 双螺母锁紧 2. 止动垫圈防松 3. 止动垫片锁紧
防松的结构
双螺母锁紧
依靠两螺母拧紧后, 螺母之间产生的轴向力, 使螺母牙与螺栓牙之间的 摩擦力增大而防止螺母自 动松脱。
4.分析尺寸
分析装配图上所注的尺寸,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部 件的规格、外形大小、零件间的装配关系、配合性 质以及该部件的安装方法等。
5.总结归纳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装配体的运动情况、 工作原理、装配关系、拆装顺序等进一步研 究,加深理解。
卧式柱塞泵装配图
8.8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装配图画出零件图, 称为拆图。拆图时,要在全面看懂装配图的 基础上,根据该零件的作用和与其它零件的 装配关系以及制造和装配等工艺方面,确定 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三、画装配图
按照选定的表达方案,根据所画部件草图, 再考虑尺寸、编号、标题栏、明细表和注写技术 要求所应占的位置,选择绘图比例、确定图幅。 画图步骤: 1.画图框和标题栏、明细表的外框。 2.布置视图,画出各视图的作图基线。 (要注意为标注尺寸和编号留出足够的位置。) 3.画底稿。一般从主视图入手,先画基本视图,后 画非基本视图。 4.标注尺寸。 5.画剖面线。 6.检查底稿后进行编号和加深。 7.填写明细表、标题栏和技术要求。 8.全面检查图样。
球 阀
GB61701986
制图 描图 审核
GB897-1988 35 4 1 聚四氟乙烯 1 40Cr 2 填充聚四氟乙烯 ZG25 1 ZG25 1 件数 材 料 备 注 比例 1: 2 01-00 件数 质量 第1张 共1张
(厂
名)
8.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简介
常见装配结构的合理性要求
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
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⒈ 拆卸画法
2.沿结合面剖切 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绘出其 图形,以表达装配体内部零件间的装配情况。 3.单独表示某个零件
沿结合面剖切
.单独表示某个零件
4. 夸大画法
薄垫片的厚度、 小间隙等可适当夸 大画出。
5. 简化画法 零件的工艺结构, 如倒角、圆角、退刀槽 等可不画。 滚动轴承、螺栓联接 等可采用简化画法。
5)在装配图上没有标注出的零件各部分尺寸,可以按装 配图的比例量得。 6)对有装配关系的尺寸要注意相互协调,不要造成矛盾。
8.6
由零件图画装配图
一、了解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二、确定表达方案
装配图视图选择基本要求: 必须清楚地表达部件的工作原理、各零件的相对 位置和装配连接关系。 在选择表达方案时,首先要选好主视图,然后。 配合主视图选择其他视图。
1.主视图的选择
(1)应按部件的工作位置放置,使主要装配干线、主 要安装面等处于例特殊位置。 (2)应较好地表达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
点击播放
千斤顶拆装演示
虎钳拆装演示
返回
点击播放
画虎钳装配图
画图步骤
8.7 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读装配图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一种能 力,设计、装配、安装、调试以及进行技术 交流时,都要读装配图。 读装配图的要求:
1.了解机器或部件的用途、工作原理、结构 2. 了解零件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它们的装拆顺序
3. 安装尺寸
表示将部件安装在机器上,或机器安装在基础上所需的尺寸。
4. 外形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5. 其他重要尺寸
不属于上述尺寸,但设计或装配时需要保证的尺寸。 a.运动件的活动范围尺寸。
b.非标准件上的螺纹尺寸。
c.经计算确定的重要尺寸,如齿轮副的中心距等。其它 一些设计、装配时必须保证的尺寸等。
留出扳手活动空间 留出螺钉装、拆空间
轴向零件的固定结构
为防止滚动轴承等轴上的零件产生轴向窜动,必须采用 一定的结构来固定。常用的固定结构方法有:
1.用轴肩固定 2.用弹性挡圈固定。 3.用轴端挡圈固定。 4.用圆螺母及止动垫圈固定。
用轴肩固定轴承内、外圈
动画
用弹性挡圈固定轴承内、外圈
用轴端挡圈固定轴承内圈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
1. 装配体的性能、安装、使用等要求。 2. 装配体的制造、检验等要求。 3. 装配体对润滑和密封等的特殊要求。
8.4
※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 •
一、编写序号的方法
画黑点 ※ 画指引线 细实线 ※ 横线或圆 ※ 数字(5或7号字)
7
(6-8mm长)
7
螺纹紧固件的编号形式 5 6 7 7 6 5 5
※
二、明细栏
明细栏是部件全部零件的详细目录,表中填有 零件的序号、名称、数量、材料、附注及标准。 明细栏在标题栏的上方,当位置不够时可移 一部分紧接标题栏左边继续填写 。 当明细栏不能配置在标题栏的左方时,可 作为装配图的续页,按A4幅面单独绘制,其填 写顺序应自上而下。 明细栏中的零件序号应与装配图中的 零件编号一致,并且由下往上填写, 因此,应先编零件序号再填明细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