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冲击波治疗骨科及运动创伤精品PPT课件
冲击波治疗骨科及运动创伤精品PPT课件
位为毫焦/平方毫米(mJ/mm2)表示。 EFD与治愈率和副作用发生率有关。
体外冲击波能量等级
(mJ/mm2)
低能量冲击波
0.08
中能量冲击波
0.28
高能量冲击波
>0.60
临床上,用中低能量冲击波产生的生
物学效应治疗骨肌疾病。
体外冲击波的作用机制
1、空化效应
空化效应:冲击波作用组织时,人体组织内气泡内气 体以极快速度膨胀。
1999年“国际骨肌系统冲击波治疗联合会”(ISMST)在伦 敦成立
2000~2002年,美国FDA核准冲击波治疗跟痛症和网球肘等
2000年,中国FDA批准冲击波治疗骨和肌组织疾病
冲击波特性
特殊形式的声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
在极短时间内(约10ms)达到高峰压 500bar(1bar=105pa),且周期短(10ms),频 谱广
属“点波源”,是最可靠 的冲击波发生方法。
电子液压原理
体外冲击波波源
2、电磁式
高电压通过安装在电容器内脉冲电 路,产生脉冲电场并使之通过铜线 圈产生脉冲磁场;
处于磁场中的弹性铜膜产生机械振 动,进而推动膜外的流体产生冲击 波;
经声透镜或反射体聚焦后,形成聚 焦冲击波,导入需要治疗的部位。
属“面式冲击波”。
电磁原理
体外冲击波波源
3、压电式波源
将数百计的压电晶体,排列在 一个凹形面上;
外界电场通过压电晶体时,使晶 体体积发生改变,产生压力波; 当晶体复原时,产生张力波。
全部压电晶体共同振动,一起发 出冲击波,经椭球体的收集,使 全部能量聚焦于治疗部位。
压电式原理
体外冲击波波源
4、气动弹道式波源
利用压缩气体产生能量,驱动手柄 内的子弹体,使子弹体以脉冲方式冲 击治疗部位。
❖ Eisenberger开始冲击波碎石研究
发展史
1980年,Chaussy应用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1986年,Haupt发现冲击波诱导成骨细胞活化,促进成骨
1988年Graff等动物实验无意发现冲击波的成骨作用,此后开 始研究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1997年“欧洲骨肌系统冲击波疗法联合会” (ESMST)在 维也纳成立
不同介质的声阻抗不同,在材料内部衰减程度不 一样。在不同介质界面之间,形成反射和折射
不同介质声阻抗
水
脂肪
肌肉
空气
相邻介质声阻抗差异越大,冲击波作用的能量越大。
冲击波在穿越人体组织时,直达深 部组织。
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通过力---化 学信号转导产生生物学效应,促进 生长激素释放,引起微血管新生及 组织再生与修复。
体外冲击波在骨科及运动创伤 领域的应用
概述
冲击波(SW)定义 能量的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高能
量压力波,具有压力瞬间增高和高 速传导的特性
发展史
❖ 20世纪60年代,西德道尼尔航空公司 科研人员发现飞机高速穿过云雨时产 生冲击波,使飞机内部器件受损而外 壳完好
❖ 1969年,西德国防部开始“冲击波与 动物组织间相互关系”
四种波源比较
临床观察发现:
前3种均通过反射体将能量聚焦于治疗 部位,而气动弹道式则不需聚焦能量。
液电式冲击波对骨病的治疗效果最好。
气动弹道式冲击波,对肌肉组织效果好 ,且治疗易于操作、安全,更适合治疗软 组织损伤性疾病。
治疗
冲击波 最大能量 机械作用 压力 脉冲时间 冲击次数
ESWT
聚焦的 在焦点处
体外冲击波的作用机制
3、压电效应
骨生物电主要表现为机械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压电效应 和流动电位。
压电效应:骨基质中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等非对称性物 质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其表面静止的正负电荷被极 化,从而在物质两端形成电位差,表现为压电效应。
流动电位:在应力等因素作用下,流体发生流动就会 产生流动电位。
union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气压弹道式冲击波(非聚焦)
体外冲击波能量
定义
1、冲击波能量(E):对每个压力场特定位
置内的压力—时间函数进行积分,再经体积积分 后算出。
2、能流密度(EFD):冲击波垂直作用于单
位面积内的能量。 冲击波的生物学效应与EFD的阈值有关。其单
气泡在崩溃时产生高速微喷射现象,微喷射速率达 400~800m/s,这比气泡崩溃更具破坏性。
ESW与气泡相互作用产生气泡崩溃和微喷射现象。 空化效应引起组织损伤的破坏性作用,局部微毛细血 管的破裂,血液和细胞介质如胶原酶1的漏出,刺激新生 血管生成并可提高固体物质溶解的速度。 空化效应还使生物组织产生自由基而使其受损。 空化效应是冲击波独有的特性,它有利于疏通闭塞的 微细血管,松解关节组织的粘连。
最大压力集中在治疗区域
高达 40 MPa <1 µsec
1-2 次治疗
RWT
未聚焦的 在表面
组织越深压力越低
高达11.9 MPa 1000 µsec 410 次治疗
Pressure Pressure
ESWT 和 RWT的比较
治疗
ESWT
渗透深度
0-140 mm
压力与时间 关系
Time
不同种类冲 击波作用形 式
体外冲击波的作用机制
2、应力效应
冲击波在组织细胞表面产生拉应力、压应力和 剪切应力。而应力在骨的生长、吸收和重建中起 重要调节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骨处于生理范围内的高应力时 ,骨改建以骨形成为主;而低应力时,则导致骨 质疏松。
骨组织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将出现轻微的损伤, 表现为显微裂纹。
Frost(1988)认为,交变应力产生的显微裂 纹是诱导骨改建的主要原因。
RWT 0-35 mm
Time
聚焦冲击波碎石机
碎石
one beam
focus one point
聚焦与非聚焦冲击波治疗骨不连
Non – Union / pseudarthrose High energy shockwaves in the treatment of
delayed and non union of fractures Osteogenesis is stimulated and contributed to
冲击波的波形
由压力相(正向 )与张力相(负向 )组成。
压力相:前沿迅 速升压并随后逐渐 衰减的正压波;
张力相:持续较 长时间的负压波。
体外冲击波波源
1.液电式
水中放置的两根电极,在 高电压作用下瞬间放电,使 电极附近的水迅速汽化,温 度和压力急剧升高,释放球 形高能冲击波,经聚焦后作 用于人体的骨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