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遗传病:因遗传因素缺陷导致的疾病称为遗传病.遗传性疾病的特征和类型特征:与遗传物质(基因/染色体)改变相关具有一定形式的遗传性、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表现出先天性➢大多数遗传病为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大多数遗传病表现出家族聚集性,但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分类:1.染色体病2.单基因遗传病3.多基因遗传病(复杂疾病)4.线粒体遗传病5.体细胞遗传病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组:某物种单倍体细胞所具有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对于人来说,是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线粒体(mtDNA)。
单一序列:又称为单拷贝序列,是基因组中重复数为1或很少的序列。
大多数结构基因是单拷贝序列。
重复序列:重复序列是基因组中重复数达到一定数量的序列。
少数结构基因或基因内存在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由很短的碱基序列组成,重复单位长度300bp以下,重复次数106~108。
常呈串联重复排列。
卫星DNA:富含A/T, 主要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端粒和Y染色体长臂上的异染色质区。
卫星DNA重复频率高达106,重复长度达105bp。
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2~6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又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人类基因组至少有30000个不同的微卫星位点,群体中表现出高度多态性,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上却是高度保守的,因此可作为重要的遗传标记,广泛用于基因定位的连锁分析、种属和个体识别及亲子鉴定。
“遗传标记”的特点:群体多态,遗传稳定多基因家族: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突变所产生的一组基因,是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
基因家族中的成员可以聚集在一条染色体上形成簇,也可以分散在不同染色体上。
断裂基因:外显子与内含子间隔排列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真核细胞绝大多数结构基因是断裂基因。
内含子是指在RNA加工中,被剪切去除的序列,不编码蛋白质,而保留下来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侧翼序列: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显子的外侧,都有一段非编码区。
称为侧翼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等。
侧翼序列调节基因表达。
启动子: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10~200bp范围内,能与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包括一些DNA序列元件。
增强子:作用:增强转录特点:可以在基因的任何位置,且其功能与位置和序列方向无关,可以是5’→3’方向,也可以是3’ →5’方向。
终止子:由反向重复序列以及特定的序列5’-AATAAA-3’组成。
反向重复序列的转录产物可形成发卡结构,使转录终止。
AATAAA同时是poly A加尾信号。
突变的概念❖广义的突变(mutation)指遗传物质的改变;狭义的突变指单碱基改变。
❖突变使性状的改变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大多数突变通常是有害的(致畸作用)。
❖突变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能够遗传给后代;也能发生在体细胞中,称为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不能遗传给后代,但可在突变发生的解剖部位形成病变。
特性:多向性可逆性有害性稀有性随机性重演性突变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基因座: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
等位基因:指在一个基因座上不同基因的替换形式,它们行使相同或类似的作用,编码同类蛋白。
纯合子:指同源染色体上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指同源染色体上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个体。
基因型:既可以指一个个体的遗传结构组成,也可指一个特定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组成。
表型:又称性状,指个体形态、功能等各方面的表现,如身高、肤色、血型、酶活力、药物耐受力乃至性格等等。
显性:纯合杂合均表达(基因或性状)。
隐性:仅纯合表达而杂合不表达(基因或性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导致疾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有5种类型:(一)完全显性1.概念: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有相同的表型。
既AA的表现与Aa相同。
如:Huntington舞蹈病、短指症。
2.特征:1)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机会相同。
2)患者双亲必定有一人为患者。
同胞中约有1/2可能性为患者。
3)连续传递。
4)双亲无病,子女一般无病。
(二)不完全显性杂合子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之间,又称半显性。
如软骨发育不全(三)不规则显性杂合子的显性基因由于某种原因不表现出相应的性状,因此有可能在系谱中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如多指症。
(四)共显性1.概念:指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
例如MN血型:MM:M型;MN:MN型;NN:N型2.复等位基因:①在一个基因座位上有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②基因突变多向性的表现。
③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只能有复等位基因中的某个或某两个。
例如ABO血型:IA; IB; i三种基因A—IAIA,Iai;B-IBIB,Ibi;AB-IAIB;O-ii根据父母血型判断子女可能的血型;根据子女血型判断父母可能的血型。
(五)延迟显性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个体,需要到一定的发育阶段才发病的现象。
如Huntington舞蹈病(30岁以后发病)。
表现度和外显率1.表现度:致病基因的表达程度。
2.外显率:某一显性基因(杂合状态下)或纯合隐性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得以表现的百分比。
3.区别:表现度要说明的是在致病基因都表达的前提下表达的程度不同。
外显率阐明基因表达与否。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且纯合时才表现性状。
AR的遗传特征: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同。
2)系谱中表现散发,非连续传递。
3)患者双亲往往正常,但都为携带者。
4)近亲婚配发病率上升。
携带致病基因本人不发病者称为携带者。
类显性遗传:Aa x aa,子女1/2患病,类似显性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XD): 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为显性基因。
XD的遗传特征:(病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但病情较轻(因多数为杂合子);2.患者双亲必有一名为患者;3.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是患者,儿子全部正常;4.女性杂合子患者的子女有1/2的可能性为患者;5.连续传递。
男性的性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故没等位基因,此染色体/基因的组成形式称为半合子。
X连锁隐性遗传(XR):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
女性纯合时发病,男性半合时既发病。
XR的遗传特征:(病例:红绿色盲、杜氏肌营养不良、血友病(A,B)。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
2、双亲无病,儿子可能发病;儿子发病,母亲肯定时携带者,女儿有1/2的可能性为携带者。
3、男性患者母系中的男性有可能是患者。
系谱呈现交叉遗传,既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将来传给女儿。
4、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Y连锁遗传: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由于Y染色体是半合子,所以Y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显隐性之分。
Y连锁遗传为全男性遗传(外耳道多毛症)人线粒体基因组:双链,16569bp,其中一条为重连,一条为轻连。
基因编码物各不相同。
2种rRNA;22种tRNA;13种蛋白质。
基因中不含非编码序列,多数情况下,几乎不含终止密码,mRNA在特定区域加PolyA。
转录与翻译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DNA不与组蛋白结合线粒体DNA的特点:1. 具有半自主性。
(M染色体,25号染色体);2. 基因排列紧密,无非编码序列,2条DNA链均可转录;2. 部分遗传密码与核不同。
3. 母系遗传。
(不符合经典遗传定律)。
4. 在细胞分裂间经过复制和分离5. 具有阈值效应。
6. 突变率极高(比核基因大10-20倍,4个/1000bp)。
7. 主要编码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相关的酶系。
遗传瓶颈: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线粒体数量(10万)急剧减少(2-100)的过程。
这使得只有少数线粒体真正传给后代,也是造成子代差异的原因。
多质性:指多种中性突变mtDNA共存与组织细胞的现象。
异质性:指野生型mtDNA与突变型共存与组织细胞的现象。
阈值:能够引起特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突变mtDNA的最少数量。
分裂旺盛的细胞表现出排斥突变型mtDNA趋势,表现野生趋同现象。
静止细胞表现出突变mtDNA复制优势,导致突变积累。
变异连续分布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常表现出单峰(常态分布)。
例如人身高的分布、血压的分布。
变异呈不连续分布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常表现出2-3个峰。
多基因特点:共显性、微效性、累积性。
易感性: 由遗传基础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也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
易感性完全由基因决定。
易患性:—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个体易患性存在差别,群体易患性呈现正态分布。
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一定限度时,这个个体就将患病,这个易患性限度称为阈值遗传度:性状/疾病发生过程中,遗传因素作用的大小(%),又称遗传率。
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多发畸形。
性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性征发育不全或畸形、智力较低。
常染色体病:是由于1-22号常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男女均发病。
共同的发病机制是基因组失衡。
本病最大特点是智力低下。
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特殊面容—眼距宽、鼻塌平、口半开、流口水、耳廓小、手足短。
❖发育不良、肌张力低、关节松弛、新生儿有第三囟门。
❖部分患者有特殊肤纹,如通贯手、atd角达64︒(正常人41︒)。
❖半数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易感染,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者20倍。
❖男性基本无生育能力,女性少数可有生育能力。
❖大部分寿命不长,少数可达50岁以上。
根据核型,21三体可分为三类:❑纯合型(游离型或单纯型),即47,XX/XY,+21,占95%。
游离型全身体细胞均多一条21号染色体,临床症状典型而且显著。
❑嵌合型,常见核型为46,XX(XY)/47,XX/(XY)+21,占1%~2%。
嵌合型症状表现取决于异常细胞所占的比例,故差异很大,但一般较典型者为轻。
❑易位型,占3%~4%。
易位型的核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Dq21q和21qGq。
易位型的症状比纯合型的要轻些。
在各种易位中,患者染色体虽为46条,但因一条21号易位到了另一条D组或G组染色体上,再加上正常的两条21号,仍多了一条额外的21号长臂,而决定本病的关键区带为21号长臂,故临床上仍表现出21三体的症状。
产前检查:胎儿染色体检查孕妇血清标记物检查常用的血清标记物为:AFP(甲胎蛋白)↓;UE3(雌三醇)↓;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8-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严重畸形,患儿大多在2~3个月内死亡,极个别超过儿童期,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多,平均出生体重仅2243克,头长、枕凸,眼距宽、眼球小,嘴小,颈短,皮肤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