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诗文考级篇目1.《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书:书写,题诗。
茅檐长扫静无苔:庭院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长扫,即常扫。
静,同“净”,干净的意思。
苔,青苔。
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手自栽:亲手栽培。
一水护田:一条弯弯的河水环绕着田地。
水,河流。
护,这里指保护、环绕。
排闼(tà):推开门。
闼,小门。
送靑来:为庭院送上自己的一片青绿。
【翻译】庭院由于经常打扫,一尘不染,连一丝青苔都没有,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亲手栽种的。
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仿佛推门而入,为小院送来了青翠的山色*。
2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3.《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注释]1.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 不期:难以预料。
3.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 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
[译文]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4. 悯农 [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悯:怜悯。
禾:禾苗。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汗滴:汗水往下落。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餐,饭。
皆:都是。
译诗: 烈日当空时,农夫们仍在田间锄草,满身的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在稻禾下面的田土里。
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 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5. 登高——[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衷,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此停浊洒杯。
【注释】猿啸哀:猿猴的啸鸣声非常哀伤。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鸟飞回(huái):鸟因“风疾” 而打旋。
落木:落叶。
萧萧: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状态。
万里:指四川和家乡有遥远的距离。
百年:犹言一生,形容年老。
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繁霜鬓:如繁霜染过的白发,指白发。
潦倒新停浊酒杯:因肺病刚刚戒酒,故曰“新亭”。
【翻译】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仿佛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水中的小洲上,沙鸥在天空不停地盘旋。
无边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流。
每到悲秋时节,总免不了为自己长期在万里之外的客居飘零身世而慨叹,如今拖着年老多病的孱弱身体,独自登上高台。
纷繁复杂的烦心恨事已使两鬓霜染,在这穷困潦倒之时,却又不得不放下往日消愁的酒杯。
6.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词汇注释】 初日:旭日,刚升起的太阳。
曲径:曲折的路径。
禅房:僧侣诵经打坐的屋舍。
万籁:原指各种虫禽栖身之穴,此指四方传来的鸣音和声响。
鸟性:鸟的习性。
【诗文今译】 清晨入身这座古寺,正旭日临照着郁郁高耸的山林。
曲折的小路把我引向幽静之地,花草树木深处隐现出青青的禅舍。
山光明秀,正迎合鸟儿欢悦游飞的性情;深潭倒影,尤使人心境顿觉虚渺空灵。
此时此地四周万物正值一片沉寂,只闻得阵阵钟磬之音悠然回旋。
7.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②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③去,萧萧班④马鸣。
【注释】①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②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③兹:现在。
④班:分别。
【简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
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
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
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
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
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
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
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8.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注释】①将:偕,和。
②相期:相约。
③云汉:天河。
【简析】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9.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北。
尽:没有了。
闲:偷闲,安闲。
“相看两不厌”,将山人格化了,说山与人彼此看不厌。
厌:厌弃,厌烦。
【古诗今译】鸟儿们都远远地飞走了,没有了一点儿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默默地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10. 《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诗词注释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竹石》- 今译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11.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文解释】 去年的今天在这院门里,姑娘美丽的脸庞和粉红的桃花相互映衬。
如今姑娘不知到哪里去了,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盛开。
【词语解释】人面:一个姑娘的脸。
下一句“人面”代指姑娘。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12 初秋行圃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释]①行:散步。
圃:菜园。
②偏:意外,出乎寻常。
③咫尺:古代八寸为咫,十寸为一尺,意指距离近。
④不声:不鸣叫。
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13.江上别李秀才 唐 韦庄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歌两行泪,更知何地再逢君。
相看:对饮。
曛:黄昏。
更知:哪知首句写秋天的山野无比绚丽开阔,后句形容欢聚的时光特别容易过。
唱一首离歌,不禁泪流满面;此刻一别,真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你相见14.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15.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7)江畔:江边。
(8) 时时:时常。
(9)啼:(某些鸟兽)叫。
(10)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11)留连:舍不得离去。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16.清明 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