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的主要特性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当本底浓度很高(重掺杂)如 Nb 1016 cm3 时,其雪 崩电压与电阻率的关系如下图示。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2)晶闸管的阻断电压
晶闸管有两个以上的 pn结,J1、J2 结的耐压与单 个pn结有何不同?
断态电压→ J2结
反向电压→ J1结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反向阻断电压:
J2结有电流达到J1结,所以J1结的总电流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Wn xm 0.7 当 Lp
时,采用优化设计方法 。
引入优化比值K
K=(1-α1 )1/n VB =VB0 /K ρ=(VB /100)1/0.75 Xm =A(ρVB0 )1/2 Wne =LP cosh-1 (1/α1 )
V BO K VB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VBR< VB 同样电阻率的材料作整流二极管,其 雪崩电压为VB,而制成晶闸管,其反向阻断电压只 有VBR。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晶闸管的反向 电压与二极管 反向电压的比 较。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又偏压VA 下的空间电荷层宽度为:
xm 2 0V A qNb
2 n 1 n 1 n 1
将Em、Xm的表达式代入x=0的E(x)表达式得:
1 n 1 VB C 2 i
0 q
Nb
n 1 n 1
2.3.2晶闸管的通态特性
(1)晶闸管的通态电压 (2)功耗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2.3.1.1晶闸管阻断模式
(1) p+n结的击穿电压
雪崩击穿电压:
碰撞电离的强弱程度通常用电离率来表示,有如下经验 公式:
0
qN b
将电离率代入雪崩击穿条件并作变量代换得 :
积分得到:
0 Em
Ci E ( x )
d (E x ) 1
1 n 1
Em
(n 1)qNb Ci 0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思路:
由Wne和xm可得到晶闸管长基区宽度Wn的表达式; 对Wn(K)求极值 ;且有 Wn( K ) 0,有 极小值存在 ; 令 Wn( K ) 0 并代入各常数得到下式:
(2 K ) (1 K )
n 1/ 2 n
6L p Q
K 8/3
由: 两边同乘
M
1 V 1 V B
n
1
VBR VB (1 1 )
n为密勒指数。可以看到:
1/ n
1 为pnp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它直接影响到VBR 。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面积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方向减小的磨角称正斜角 表面空间电荷区上向弯曲,低掺杂区的弯曲程度大于高掺杂区, 表面空间电荷区变宽,表面电场强度下降; 面积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方向减小的磨角称负斜角 最大电场强度随负角的增大而直线上升,并可以超过体内电场, 最大电场强度的位置在高浓度侧,并逐步移向pn结。
( E ) ae
式中a、b、n 均为常数。
b n ( ) E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
对于硅的平均电离率可简化表示为:
( E) Ci E
雪崩击穿条件:
n ( x)
I j1 I1 I C0
计及雪崩倍增M,由电流连续性原理有, MI C0 I 1 M 1 显然当 M1 1 时,J1结失去阻断能力 。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穿通电压:
当有效基区宽度随反向电压增加而趋近于零时,定义 此时p+n结两端所承受的耐压为穿通电压,记为VPT。
VPT
2 0 n
Wn2
当Wn ≤Xm 时得到 的是穿通电压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解上述超越方程可得到α1 ,依次可求出K、VB、 ρ、 xm
及Wen
。
Wn =
所以长基区宽度为:
xm +Wen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假定一次扩散结深为xjp ,则硅片厚为:
δ=Wn +2xjp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表面电荷对电场的影响:
当pn结的低掺杂n区表面有外来正电荷时,表面空间电 荷区减小;有负电荷存在时,则结表面空间电荷区 增宽 。 E=V/WS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正斜角、负斜角及电场分布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1)最大电场强度值随倾斜角减 小而单调下降。 (2)既使是90度的斜角(不磨 角),表面最大电场强度始 终低于体内最大电场强度。 (3)最大电场强度的位置随斜角 减小而远离pn结 。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3)晶闸管的最小长基区宽度Wn(min)
传统的设计方法:
设计电
压指标
→
确定电
阻率
→
Xm
→
确定 片厚
∣ ∣ 投片后 ←————————
修改
↑
未计及a1 、a2 、扩散长度LP 、 短基区宽度等的影响!!!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 晶闸管的主要特性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 2.3.2晶闸管的通态特性 2.3.3晶闸管的动态特性
(第四讲)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本节主要内容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
晶闸管阻断模式 (1)PN结的雪崩击穿、穿通效应 (2)晶闸管的阻断电压 (3)晶闸管的最小长基区宽度Wn(min) 器件的结终端技术 (1)表面态与表面电场 (2)结终端技术
(1 a1 )
2/3
Q 1/ 2 a1 (1 a1 ) 6L p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代入各常数得到: (1-α1 )2/3 =4.1×103 (1/LP )VB0 7/6 α1 (1+α1 )1/2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2晶闸管的通态特性
(1)晶闸管的通态电压
1.体压降: Vm是Wn /LP的函数,当Wn /LP≤1时,Vm在pin二极管 的总压降中可以忽略不计。当Wn /LP≥3时,Vm呈指数 增加,远大于“短”结构时的压降。通常取Wn≤3LP。
p+nn+结的 “双角造型”
降低了表面电场强度, 减小了nn+区的电场集 中。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2) 结终端技术
双正角和组合斜角造型
双正角造型
(a)“M 槽”结构 (b)“V 型槽”结构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断态电压:
由J2 结承担,同理有:
VBF VB (1 a1 a2 )
同样可以看到: VBF< VBR< VB
1/ n
为使正、反向电压对称,需要a2≒0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13
3 4
Nb 为硅的掺杂浓度
VB C
a
当 Nb 1016 cm3 时,通常可取常数C≈100,常数 a 0.75
与沿用传统的经验公式——“GE公式”完全相同。
当 ≥Xm 时得到的是雪崩电压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c)正负斜角造型 (d)“台型”边缘造型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场环结构
当主结的电场达到临界 击穿值以前,让主结的耗 尽层“穿通”到浮动电场 环上。穿通之后的电压将 主要由该浮动电场环分担
2.3.1.2 器件的结终端技术
(1)表面态与表面电场 局部缺陷与“快表面态” 带电杂质、感生电荷与 场强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表面最大电场强度随正表面态电荷的增加而 增加,随负表面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结的终端延伸技术
控制表面的电荷来达到改善 pn结击穿特性——局部注入p 型杂质使在N 区表面形成一 个轻掺杂的p区延伸带
——用离子注入的方式在表 面添加电荷,通过适当控制 注入电荷的数量使击穿电压 达到理想值
Ci 为常数。
0
xm
a( E ) dx 1
xm 为p+n单边突变结的空间电荷区宽度。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1晶闸管的断态特性(续)
p+n结的电场分布:
E( x )
qNb
0
n
( x m x)
简化表达:
2kT Wn Vm q Lp
2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
2.3.2晶闸管的通态特性(续)
Wn /LP是体压降大小的主要标志。要减小体压降, 唯一的方法提高少子寿命或缩短基区宽度。 Vm与J无关。 扩散长度随注入载流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注 入电平大于1017cm-3,载流子-载流子散射和俄歇 复合起着减小La的作用。因而在低电流密度下的 “短”结构,在高电流密度下要变为“长”结构 。
当击穿发生时,VA=VB,VB为雪崩电压,式中n为常数。 这里取n=7,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