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地理)全国2卷

2015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地理)全国2卷

2015·全国卷Ⅱ(文综地理)1.I2 2.I2 3.I2[2015·全国卷Ⅱ]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1.D[解析]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后,湿地(水塘)面积缩小,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局地大气中的水汽来源减少,导致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概率减小,故A、B项错;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后,地面建筑物增多,近地面摩擦力增大,导致近地面风速减小,C项错;建设用地比热容较水塘的小,故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后气温变率增大,D项正确。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2.D[解析] 由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增大,且花基、菜基鱼塘的单位面积产值较桑基、蔗基鱼塘的高。

因此,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原有的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3.A[解析]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也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因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故A项正确。

基塘农业是混合农业、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中“绿色、循环”等理念相符合,可大力向其他地区推荐,故B、C项错。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水热条件未发生显著变化,D项错误。

4.C3 5.C3[2015·全国卷Ⅱ]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图1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4.C[解析] 由图中信息知,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其气温、气压状况与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情况相似,可推断导致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为冷锋;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18时—19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5.B[解析] 强沙尘暴是由冷锋天气系统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锋两侧的冷、暖气团之间的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导致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风力增大,故A项错,B项正确;强沙尘暴天气会导致天空飞沙蔽日,类似于乌云满天的情况,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变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故C、D项错误。

6.J37.J3、A2、M18.B2[2015·全国卷Ⅱ]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

图2示意M国的位置。

据此完成6~8题。

图2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我国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6.B[解析] 由图示M国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轮廓形状可知,M国应该为北非的摩洛哥。

其西部海域盛行上升流,渔业资源丰富。

20多家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与加工,其产品除满足M国需要外,还远销其他国家,说明中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

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A.美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法国7.D[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M国为北非的摩洛哥,从节约运输成本角度考虑,应首先销往距摩洛哥最近的国家。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四个国家中,法国位于西欧,距摩洛哥最近。

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A.8:00—9:00 B.11:00—12:00C.14:00—15:00 D.17:00—18:008.A[解析] 从经度位置看,M国大部分属西一区与中时区,与我国所用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相差8~9个小时。

M国的中资企业在双方工作的时间内,向其总部(在我国国内)汇报业务,当M国为8:00—9:00时,我国国内时间为16:00—18:00,其总部仍在上班,符合条件。

当M国为11:00—12:00时,我国国内时间为19:00—21:00,其总部已经下班,不符合要求,B项错;由此类推,C、D项也错。

9.D110.D111.D1[2015·全国卷Ⅱ] 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9.C[解析] 河水结冰时一般当地气温在0℃以下。

根据图b,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有1、2、3、12月,共4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10.B[解析] 根据蒙特利尔的结冰期推算,不结冰的河段应该位于比蒙特利尔纬度低的南部,故排除C、D项。

根据图例信息,普雷斯科特与康沃尔之间河段上有一座水电站,说明这一段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

故B项正确。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尽管纬度最低,但因普雷斯科特下游水电站的兴建,导致普雷斯科特以上河段水流缓慢,结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C[解析] 凌汛一般指河流下游结冰阻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的洪涝。

因此,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洪涝的发生,减小对沿岸地区造成的危害。

绿化河堤对阻止凌汛的产生没有太大影响,但加高河堤就可以减小凌汛危害;加深河道虽然可降低水位,但困难较大,可行性较低。

36.(1)M1·K1(2)M1·K1(3)M1·C4·G1(4)M1·J3[2015·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图4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图4(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36.(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答出三项即可)(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答出四项即可)[解析] 本题以我国铁路技术出口尼日利亚为背景,考查尼日利亚的铁路空间布局特点、作用及其区域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题,尼日利亚的铁路网特点只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其特点包括铁路网的密度、空间分布。

从密度看,该国国土面积大,铁路线路稀疏,密度小;从空间分布看,铁路线路多南北(或东北—西南)方向,少东西方向,尤其是沿海地区。

多东北—西南向的铁路主要与国内农矿产品、国外商品靠沿海港口进出口有关。

第(2)题,从图中信息看,尼日利亚沿海铁路(空间)布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呈东西走向,二是与海岸线平行。

其目的是:东西走向才能与国内多数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的铁路线构成铁路网;与海岸线平行,便于沿海港口货运物资的转运。

第(3)题,从图中纬度位置看,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纬度低,靠近赤道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湿热的气候环境给修建铁路的工人身体健康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温——中暑、晒伤;湿热——受潮、食物霉变、瘴气等;原始雨林——蚊虫叮咬、飞禽猛兽攻击;等等。

另外,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易受河流洪涝的危害。

第(4)题,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水泥、建材、机械器械、管线、电子通信等。

37.(1)M2(2)M2·L1(3)M2·L1(4)M2·L4[2015·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图5(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37.(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