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⑵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师);放大镜(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幻灯片“显微镜和望远镜[小中大字体]”)对比前排和后排学生可视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要看清物体可把物体移近或放大。

二. 教学过程设计:
1.视角
➢(幻灯片“视角、图片”)视角是从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告诉学生: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板书: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问: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看清物体可以把物体放大,那么用什么工具可以把物体放大?(凸透镜)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图示法)
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f<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思考:要得到放大的像,可以使用哪些办法?下面我们来学习另外的办法。

2.显微镜
➢展示“幻灯片‘显微镜的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介绍目镜和物镜)
➢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
①用钢笔在书上或本子上画一组箭头如图:
②先用一个凸透镜(物镜)观察这组箭头,得到放大的像。

③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目镜)观察上面看到的像,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用短焦距的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物镜成的像要与物来比较;目镜成的像要与物镜成的像来比较,物镜成的像就是目镜的物。

)➢通过探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
物镜的作用使被观察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像投影仪的镜头。

目镜的作用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放大镜的镜头。

增大视角的方法把物体的像放大
3.望远镜
➢讲述:用显微镜把物体放大可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那么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呢?(用望远镜)
➢展示“幻灯片‘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分目镜和物镜)
➢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

①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的窗外远处的物体。

注意成像情况。

②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

注意成像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与显微镜相反,长焦距的放在前面作物镜,然后再用短焦距的作目镜进行观察。

➢你能说出望远镜的原理吗?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
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照相机的镜头。

目镜的作用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

像放大镜的镜头。

增大视角的方法把物体的像移近。

把物体的像放大。

4.课堂练习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___,靠近眼睛的叫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填“虚像”或“实像”)。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像(填“虚”或“实”)这个像是____(填“放大的”或“缩小的”),道理就像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是为了________。

5.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是为了______。

5.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