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一棵大树,守护生命四个字竖着写在树干上,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是两个主支干。
大树的茁壮成长寓意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后反思
教学难点:如何养护精神
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运动会和戏曲进校园
对这些活动是不是很熟悉呀?
参加过运动会和去听戏曲的同学举个手。
学校组织这些活动对你们的பைடு நூலகம்长有什么意义呢?
总结引导,引出课题。
观看图片并思考、回答问题
情境导入,运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兴趣,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又快又多。
总结。教师呈现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自救方法。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我们首先一定不能慌,要机智应对,拨打相应的电话报警,寻求帮助。
4-6人为一小组,分成六组。1、2、3组合作探究发生火灾的自救自护方法。4、5、6组合探究发生地震的自救自护方法。
,自选小组代表,分享方法。
说说自己的经历
通过调查,帮助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的“小习惯影响着大健康”;打架斗殴、自残等直接伤害着肉体生命。
活动二:合作探究
我们周围有哪些灾害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
总结。我们身边存在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灾害,而最大的灾害却是无知。所以,一定要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当火灾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能力目标:
1.增强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
分析
守护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守护生命”主要围绕“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第二框题“养护精神”主要告诉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在个人精神充盈的基础上发扬民族精神。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激起学生兴趣;肯定学生的风采,给以激励
课堂小结
探究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守护我们的生命?
师总结。板书。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爱护好自己身体,养护好自己精神,让我们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学生谈收获
师生共建知识网络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104页“生活花瓣”图。
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
通过合作的方式,学生自己掌握自救自护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活动三:视频播放
播放中国达人秀第二季冠军卓君的追梦经历。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卓君的梦想是什么?生回答。
师:梦想也是他的精神追求,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后,卓君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生回答。
师总结,卓君的生活环境并不富裕,但他仍然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取得了成功。有了精神的养护,他的生活不在单调、生命不在无彩,而是异彩纷呈,积极向上。
新课探究
活动一:课堂调查
1、你每天都吃早饭吗?
2、你有暴饮暴食的经历吗?
3、你有与同学打架斗殴的经历吗?
4、你有过“自残”的经历吗
调查,得出: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打架斗殴、自残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总结。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打架斗殴、自残等会直接伤害我们的肉体。
学情
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有缺乏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爱护身体;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授课人
张剑
授课类型
授课地点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时间
2018年3月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思考的生命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观看视频,说说感受
播放视频,感受卓君的追梦经历,激励学生
活动四:风采展示
同学们,你们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吗?你们平时是怎样来养护自己的精神的呢?
生回答。
师总结,展示图片。问:诵读的经典、欣赏的戏曲等文化活动,都有怎样的共性?
师总结,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展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