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史教学心得体会修订稿

古代史教学心得体会修订稿

古代史教学心得体会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古代史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编原始社会
1、重点讲清:旧石器时代三个原始人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一
个氏族: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半坡人、河姆渡人;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相关古代传说。

2、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反复巩固: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
社但仍处于旧石器时代(虽然已经出现磨制技术,但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应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注意讲清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化的本质含义;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的生产生活特征的区别与相似之处;大汶口文化早期处于母系氏族阶段。

3、难点:可以归纳为两个问题:为什么说原始社会走向解体是生产力发
展的必然为什么说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4、总结:最好用图表结构法简要归纳全部知识。

如图:
原始人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母系:山顶洞人旧
原始社会
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
氏族公社新石器时代
父系: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黄、尧舜禹的传说
第二编奴隶社会
1、重点讲清:盘庚迁殷、分封制、井田制、青铜文化、甲骨文
2、难点:关于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井田制对于奴隶社会的意义、
井田制实施的现时影响和长远影响、西周衰落的原因。

3、考试容易选点的地方:分封制、甲骨文、青铜器、天文历法。

4、感觉奴隶社会可深挖的地方不多,从轻处理,突出重点即可。

第三编春秋战国
1、重点讲清: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的条件和策略、战国七雄、战国
时期各国的变法、商鞅变法为重中之重、井田制的瓦解、百家争鸣。

着名水利工程。

2、难点: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社会过渡时期的政
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互动。

3、感想:本节要重点处理!因为它承上启下。

可以考虑用讨论法组织
学生层层推进,化解疑难。

第四编秦汉
1、把握总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时期
2、秦朝主要掌握:秦朝法制过度而亡,暴政是主要原因。

附带抓住秦
朝总线索,其实质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斗争、巩固统一和分裂割据的斗争,这条路线一直延续到西汉,到唐朝仍有斗争。

秦朝灭亡证明暴政破坏生产力,阻碍社会前进,说明专制主义的负面影响初步展现。

3、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性质要讲清区别。

4、西汉:①汉初历史可围绕三大问题进行教学:经济贫困问题、王国
问题、边患问题。

休养生息政策;从削藩、七国之乱到推恩令;汉政府与匈奴的和战三条线索很分明。

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归纳知识:西汉是如何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思想上采取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
5、
②西汉思想界的发展变化很重要。

思考题:从战国到西汉,我国古代
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③汉朝治理边疆的历史也是重点,从张骞到班固要帮助学生理清。

6、王莽改制从轻处理,只需知道他的目的和效果正相反,进行的是
“复古”式的改革,最终因激化了社会矛盾而失败。

7、东汉:重要知识点有: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地主豪强势力发
展。

其中地主豪强势力恶性膨胀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有关,教学时要注意作好铺垫。

8、文化方面注意比较两本史书:《史记》《汉书》
第五编三国两晋南北朝
1、总体认识:该时期政权交替、斗争激烈、线索复杂,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教师应该注意理清线索,经常带领学生板书:
东魏—北齐
魏十六国—前秦—十六国—北魏
蜀西魏—北周——隋
吴东晋宋—齐—梁—陈2、重点: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南方经济的发展;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为什么能统一为什么又短暂)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影响、评价;南北朝地图变动情况;民族大融合(原因、方式、表现)。

4、思考:①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维持了三百多年的长期分裂分裂中
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为什么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发生在六世纪②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经济文化却继续向前发展?③少数民族汉化、封建化问题。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特征在文化上有何反映?
第六编隋唐时期
1、隋朝承上启下的特点、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2、重点:秦隋比较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大运河;均田制和府兵制;租庸调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筒车;安史之乱;两税法;唐末政治腐败。

经济文化尤为重要,不一一赘述。

3、感觉隋唐历史比较难处理的就是如何使学生正确认识盛世繁荣与王朝衰落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辨证唯物史观。

正确认识和评价国家政策措施、用人制度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正确处理中外关系和民族关系对国家社会安定的重要性。

再次指出:外戚宦官的黑暗局面出现的社会制度根源。

第七编五代辽宋夏金元
1、五代十国略讲。

指出其政权更替方式、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
面的发展就可以。


2、北宋历史:宋太祖收兵权的积极消极影响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北
宋经济发展和国家积弱积贫的关系;
3、南宋历史:一句话概括:为什么南宋政府在对少数民族政策上与北
宋一脉相传——软弱妥协?
4、
5、两宋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峰是重点,商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趋势。

6、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7、元朝对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管理的贡献。

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
祥抗元之间的认识。

8、宋元文化重点在三大发明及其西传。

第八编明清时期
1、抓住总特征:衰落
2、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表现出衰落的特点。

可如下板书:
政治专制主义:明——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厂卫
达到顶峰清——军机处
明清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封建主义严重阻碍
时期专制:明:程朱理学流行、八股取士
思想禁锢:清:大兴文字狱
传统科技仍处前列、近代自然科学尚未产生:总结性巨着
文化封建思想禁锢头脑、反封建民主思想、艺术产生:思想家、
四大名着
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向闭关、由主动转向被动
3、边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