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菌株(strain):2、饰变(modification):3、原生型(prototroph):4、深层液体培养:5、类毒素(toxoid):6、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eity):7、芽孢(spore):8、鞭毛(flagella):9、抗生素(antibiotics):10、支原体(mycoplasma):11、菌核(scleraotium):12、噬菌斑(plaque):1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14、局限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15、选择性培养基(seclected media):16、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17、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18、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19、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20、细菌素(bacteriocin):21、初次应答:22、再次应答: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细菌中,属于 Archaea一类的为( )A Klebsiella pneumoniaeB Neurospora crassaC Staphylococus aureusD Methanobacterium2、具有周生鞭毛的细菌如E.coli,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呈直线运动一段时间( )A 朝着营养物质浓度高的地方,顺时针转动。
B 朝着营养物质浓度高的地方,逆时针转动。
C 朝着有毒物质方向,顺时针转动。
D 朝着有毒物质方向,逆时针转动。
3、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 )A 3.75×107个B 2.35×107个C 3.0×109个D 3.2×109个4、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为( )A 完全培养基B 基本培养基C 补充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5、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最适生长pH值为( )A 4.0-5.0B 5.0-6.0C 6.0-7.0D 7.0-7.46、专性厌氧微生物是由于其细胞内缺少(),从而不能解除分子氧对细胞的毒害。
A BODB CODC NOD D SOD7、下列微生物中,哪一种能产生伴孢晶体( )A Bacillus subitisB Bacillus magateriumC Bacillus thuringiensisD Clostridium botulinum8、下列微生物中,具有周生鞭毛的是( )A Vibrio choleraeB Bacillus subitisC Staphylococcus aureusD Spirillum rubrum9、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 初染B 媒染C 脱色D 复染10、Zymomonas mobiles 的同型酒精发酵通过下列哪个途径进行( )A EMP途径B ED途径C HMP途径D Sticland反应11、细菌的O抗原即( )A 鞭毛抗原B 表面抗原C 菌体抗原D 菌毛抗原12、在下列微生物中,哪一种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 AnabaenaB NocardiaC AzotobacterD Rhodospirillum13、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 ( )A Mucor和RhizopusB Aspergillus和PenicilliumC Neurospora和GibberellaD Achlya和Agaricus14、Adenovirus的基因组由( )组成。
A dsRNAB ssRNAC ssDNAD dsDNA15、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列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 )之外。
A 原生动物B 真菌孢子C 细菌D 病毒16、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 )A 增加氧气B 提供厌氧条件C 除去代谢废物D 增加营养物质17、微生物在稳定生长期( )A 细胞分裂速率增加B 细胞分裂速率降低C 群体生长最旺盛D 是用作代谢、生理研究的好材料。
18、某些微生物光合作用从叶绿素分子丢失的电子复原于( )A ATP分子B 细胞色素分子C 水分子D 含氮碱基分子19、细菌转化过程不需要( )A 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B 裂解的供体细胞C 病毒D 一系列酶20、在沼气发酵中,S菌株与MOH菌株间的关系为( )A 共生B 寄生C 互生D 拮抗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菌株(strain):又称品系,在非细胞型的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是单个细胞或单个病毒粒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而来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2、饰变(modification):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意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变化。
3、原生型(prototroph):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
4、深层液体培养:将菌种培养在发酵罐或圆锥瓶内,通过不断通气搅拌或振荡,使菌体在液体深层处繁育的方法。
5、类毒素(toxoid):用0.3-0.4%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获得的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性(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6、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eity):也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相对于非获得性免疫而言的,其主要功能是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7、芽孢(spore):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厚壁的抗逆性的休眠体。
8、鞭毛(flagella):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9、抗生素(antibiotics):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它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10、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原核生物。
11、菌核(scleraotium):在不良外界条件下,菌丝相互紧密缠结在一起形成的坚硬、能抵抗不良环境的块状、头状的休眠体。
12、噬菌斑(plaque):当寄主细胞被噬菌体感染后细胞裂解,在菌苔上出现的一些无色透明空斑(负菌落)。
1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
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上,并可长期随寄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14、局限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15、选择性培养基(seclected media):一类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领域。
16、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把它还原成亚硝酸、NO、N2O直至N2的过程,称为异化型硝酸盐还原作用,又称硝酸盐呼吸或反硝化作用。
17、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与达到同样效果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例。
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十分钟。
18、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19、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某菌株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并呈现其固有的表型,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这种突变类型称为条件致死突变型。
20、细菌素(bacteriocin):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近缘细菌或同种不同菌株的代谢产物,是一种由质粒编码的蛋白质,不像抗生素那样具有很广的抗菌谱。
21、初次应答:指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当抗原初步进入机体后需经一定的替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抗体,维持时间短,其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IgM。
22、再次应答:指对抗原发生初次应答时,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发现产生抗体的潜伏期明显缩短,且抗体维持时间长的特异性应答。
二、选择1、D2、B3、C4、A5、B6、D7、C8、B9、C 10、B11、C 12、A 13、C 14、D 15、D 16、B 17、B 18、C 19、C 20、A三、问答题1、试论述微生物和生物工程之间的关系。
答: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四大领域。
其中,前两者的作用是将常规菌或动植物细胞株作为特定遗传物质的受体,使它们获得外来基因,成为能表达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后两者的作用则是为这一新物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为人们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基因工程中,微生物可提供①基因的供体和受体。
②产生各种工具酶③基因的载体是病毒、噬菌体、质粒;在细胞工程中,正是由于微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技术如显微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种分离和克隆化技术、深层液体发酵技术、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技术以及各种DNA重组技术向生命科学的其它领域渗透才产生了细胞工程;在发酵工程中,发酵的主体是微生物;在酶工程中,所用的酶大多数是由微生物所产生的。
因此,微生物是生物工程的基础,有着突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2、试从能源、碳源的角度来比较Anabaena、Rhodospirillum、Nitrobacter、E.coli四种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答:鱼腥蓝细菌属Anabaena属于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它的能源是光,氢供体是无机物,基本碳源是CO2,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 属于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它的能源是光,氢供体是有机物,碳源为CO2和简单的有机物;硝化细菌属Nitrobacter属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它依靠氧化NH4、NO2等无机物获得能量,氢供体为还原态无机物,碳源为CO2;大肠杆菌E.coli属于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它依靠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氢供体为有机物,碳源也是有机物如葡萄糖等。
3、在赖氨酸的发酵中,如何应用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
答:在许多微生物中,可用天冬氨酸作原料,通过分支代谢途径合成出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
但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赖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有反馈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天冬氨酸除用于合成赖氨酸外,还要作为合成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原料,因此,在正常细胞内,就很难累积较高浓度的赖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