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篇一:浅析中国餐桌礼仪论文】浅析中国餐桌礼仪文化140511133钟子祺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体现出来。

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餐桌礼仪;入座;进餐;离席;茶文化;酒文化;中西差异; 0.引言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少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自改革开放至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作为一项国计民生的大事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而餐桌礼仪却因为其繁琐性和冗余性遭到人们的普遍忽视。

基于此背景作者深感现代国人缺乏餐饮礼仪的基础认识和准确定位。

于是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编成此文,旨在希望国人通过文章能够具备对于中餐礼仪基本认知并了解中西方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同时愿此文为中国餐饮礼仪文化研究添砖加瓦。

①“饮食所以合欢也。

”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

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②“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

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

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1. 席位安排“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①②③摘自《谈饮食礼仪》第一章饮食的起源p3第二段第4行摘自《成功有礼(2)餐桌礼仪和饮食主张》p46第一段第2行③摘自《现代中餐礼仪》p29第二段第5行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

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

2. 进餐2.1上菜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

④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热菜多数被省略。

“当客人落坐开始就餐后,餐厅员工即可通知厨房作好出菜准备,待到冷菜剩下1/3左右时,餐厅员工即可送上第一道热菜。

当前一道菜快吃完时,餐厅员工就要将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过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现菜肴空缺的情况,让客人在桌旁干坐,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尴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饮过酒后,没有菜可供及时下酒,导致易醉”。

2.2 用餐出席正规的中餐宴时,在开席前餐厅会为每一位顾客送上一条湿巾,这是用来擦手的。

而后送上的第二条湿巾,可用来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

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不能随意为他人夹菜,一般要由长辈为晚辈夹菜,男性不要主动为女性夹菜。

若需使用公筷或公用调羹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

夹菜时,要等到菜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不可抢④⑤⑤⑥摘自《餐厅礼仪》p35第8行摘自《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三章p156第三段第2行⑥摘自《新编实用礼仪教程》p98第二段第3行在邻座前面。

夹菜一次不宜过多,不要刚夹一样菜放于盘中,紧跟着又夹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夹起的菜放回菜盘中,又伸筷夹另一道菜。

夹菜偶尔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将其放回菜盘内。

遇邻座夹菜要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若同桌有外宾,对他不要反复劝菜,也不要为其夹菜,因为外宾一般没有这个习惯。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

如果是为了谈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务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联络感情,那就要注意气氛的调节,活跃气氛;如果是纯吃饭,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品尝菜肴上即可。

”2.3 离席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

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离退席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但切勿与其长聊,因其还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应你而对其他人失礼。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

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

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

注意事项:⑧⑦ “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学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3. 餐桌上的茶文化“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在中国夺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但凡来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在中餐中如果没有茶就称不上正式了。

在中餐正式开始前,主人可为已到的宾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时要注意客人对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询问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虑到自己储备的茶的品种,因此在询问客人意见时,最好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以免出现尴尬情况。

“上茶时由奉茶之人可看出宾客的尊贵程度,因此主人应把握好尺度。

上茶时,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且长幼有序,切不可随意妄为。

第一杯茶不宜斟地过满,以八分满为宜,且水温不宜过烫,以免烫伤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主人或服务员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况。

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后即可续杯,但要注意客随主便。

不宜再三为客人斟茶,一再劝人用茶,⑦⑧⑨⑩摘自《成功有礼(2)餐桌礼仪和饮食主张》p73第一段第5行摘自《新编实用礼仪教程》p89第6行⑨摘自《谈饮食礼仪》p175第三段第1行⑩摘自《谈饮食礼仪》p176第4行却无其他话可讲,意味着送客,因此在续杯时要注意。

11“作为宾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时应礼貌地双手捧接,并道谢,无论茶符合自己的要求与否。

如若不喝茶,则应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过高的要求。

喝茶时要认真品味,以示对主人地感谢及尊敬。

4. 餐桌上的酒文化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12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酒论英雄”“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征。

13“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束缚,宣泄其创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酒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

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

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

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

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14“ 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

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

”5.就餐时的服装礼仪俗语说,15“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

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t)、地点(p)和场合(o)三大原则,即16“tpo”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

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所去的地方相符合。

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围。

6.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6.1餐桌上气氛的不同6.2 座次的不同“在中国,以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则右为尊,左为次。

” 11121718摘自《谈饮食礼仪》p177第四段第1行摘自《餐桌礼仪与口才》p65第二段第4行13摘自《餐桌礼仪与口才》p65第三段第2行14摘自《餐桌礼仪与口才》p66第5行15 摘自《酒店餐饮礼仪规范》p83第4行16 摘自《新编实用礼仪教程》p93第一段第2行17 摘自《餐厅礼仪》p78第三段第1行18 摘自《餐厅礼仪》p78第四段第2行6.3餐具的不同中国人饮食的餐具一般包括筷子、碟子、汤匙、碗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而酒杯则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专用座子上或纸套内,公用得筷子和汤匙则最好放在专用座子上。

在西方的餐桌上,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玻璃杯等,其餐具的摆放较中餐要复杂,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酌情摆放。

西餐中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6.4 上菜顺序的不同中餐上菜顺序为:先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及水果。

西餐的上菜顺序通常是:先上面包黄油,其次是冷菜,而后汤斗海鲜,再是主菜,然后是甜点,最后是咖啡及水果。

6.5 停菜方式不同“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置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后方可离去。

在西方,用餐结束后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于餐盘上,尽量将柄放于餐盘内,这样可避免掉落,也便于服务生收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