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说明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说明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设置说明
制作人:王晨光、孙大海、史盼盼
孙亚光、姚丽、苏慧
课程设置说明
一、课程的开发理念和思路
1.课程的开发理念
本课程的开发参考了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同时按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2.课程的开发思路
1)适用企业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在生产一线从事基础工作,如机床操作、工艺编制,工装设计加工等,因此培养学习者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液压传动、常用机构和传动、通用机械零部件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简单机械系统工作原理的初步分析能力、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等对职业成长非常重要。

2)适应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企业专家访谈会的形式,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创立合适的学习情境。

以任务为引领,针对各学习情境,安排相应的学习和操作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充分融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骨干和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培养机械类和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和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零件及传动的原理,初步具备对普通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进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认识液压元件及符号,理解液气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能根据系统回路图正确的安装机电产品的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具备回路简单调试的能力。

并为学生在设备的正确使用、设备的故障分析、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知识。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会判断直杆的基本变形;
(2)具备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的基本知识,会正确选用材料;
(3)能利用所学常用机构的结构和特性,分析一般机械的工作原理;
(4)能根据主要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正确选用常用的机械零部件;
(5)具备主要机械零部件的一般维护和保养技能,能够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具备维护和保养一般机械的能力;
(6)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应用,理解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的基本的原理,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般液压设备或机械设备中有关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7)掌握主要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认识液压和气动的常用元件和符号,能正确选用常见的液压元件;
(8)能根据系统要求,正确的连接管路和设置参数,完成系统的安装和简单调试。

(9)掌握常见液压元件的一般维护和保养技能,能够分析和处理常见液压设备运行中发生的一般故障,具备维护和保养常见液压设备的基本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2)具备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改善润滑、降低能耗、减小噪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简单机械设备进行工作原理分析、并尝试进行常见故障维修和简单改进的基本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具备基本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
(3)具备基本的安全文明生产常识;
(4)用系统的方法管理项目和团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把液压基本原理和方法,比如:平衡、卸荷、互锁、换向、调速、调压等控制原理转化为一种方法、思想,应用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载体)与学时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