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电自动化通信解决方案探究
发表时间:2018-07-05T16:34:11.4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作者:高浩宇
[导读] 摘要: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电力通信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在新环境之下展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在新环境之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了保证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稳步发展,展开关于新环境之下电力通信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基于这些背景,本文以下内容将展开新环境下的电力通信发展浅谈。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通信;解决方案
导言: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涉及到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技术。
配电自动化中的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端设备和主站之间的通信系统是实现远方控制、负荷转移、远方数据采集、故障定位与隔离等功能的基础。
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通信系统将主站得控制命令准确地传递给众多的远程终端,并将远程终端的运行情况准确、及时地传递到控制中心,以便控制中心准确了解到其他运行设备的信息。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其中“配电自动化”是我国智能电站建设的关键性内容之一。
1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有很多终端,包括FTU和TTU终端,这些终端用于监控补偿电容器、重合器、配电变压器、柱上断路器、开闭所设备等的运行状况。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终端一般安装在电线杆上,随配电安放,由于终端地域分布广、通信节点分散、数量极多,因此很难实现与上级通信设备的数据共享。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建立通信网络,实现对远程终端的管理、控制和故障处理。
随着智能化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配电系统的自动化要求也日益增强,因此如何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
通信网络必须满足可靠性高、容量大、双向通信、经济性等要求。
1.1容量大。
通信系统在建设时必须做长远考虑,以满足未来系统升级的数据传输需求。
1.2双向通信。
通信系统要能保证控制中心的信息准确地传输到远程终端,同时还要保证远程终端的运行数据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控制中心,做到及时的监督和控制。
系统应该具
有遥信、遥控、遥测、甚至遥视功能等功能。
1.3可靠性高。
通信设备一般随配电安装,且通常安装在室内,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因此要求通信设备必须具有抵御风雪、冰雹、高低温、日晒、雨淋、雷电等自然环境的侵袭,为了能够实现很好的控制,必须保证通信设备长期安全稳定性运行。
除此之外,通信设备必须保证时时刻刻都安全稳定工作,提供备用电源,避免在线路停电时发生通信中断的现象。
2新环境之下电力通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标准规范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电力通信发展起步比较晚,而且相关单位缺乏对电力通信的管理意识,导致了当今我国电力通信的管理规范存在很多的弊端。
虽然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能够满足相关领域的使用需求,但是我国的电力通信在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漏洞,管理标准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完善有关电力通信的制度和规范成为了我国电力通信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的约束和引导之下,我国电力通信才能够健康的发展。
2.2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电力通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导致电力通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数字化通信的覆盖程度非常高,数字化通信的实现极大的促进了电力通信的发展,因此,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电力通信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但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电力通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经济支持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电力通信建设规范,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的电力通信发展速度缓慢。
所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
3配电自动化通信方案
3.1完善电路检修维护工作制度
电力检修与维护工作不只是需要技术与人员作为保障,还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机构。
工作开展初期,应该要完善组织结构,确定检修与维护工作目标、标准、制度。
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将不同检修与维护方法相结合,企业在提升与完善在线检测手段,利用技术发展与装备上的优势,在对已有线路检测的基础上,加强对新输电线路检修与维护工作。
依据线路运行情况,对检修计划与周期进行合理调整,完善检修与维护资料库,通过对资料分析找出电力线路故障的一般性规律,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策略。
当故障无法避免时,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应对。
企业工作人员在日常检修工作中,要将定检、巡查、点检结合起来。
点检指的是对线路开展定点检查。
而巡检工作则是在检工作的基础上,由专业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设备对线路检查结果进行复查。
专职人员巡检频次与周期要依据线路运行实际情况确定,点检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状态作以记录,如填写设备点检表。
针对线路中故障频率较高的情况,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并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2维修与维护工作需要考虑的方面
线路状态检修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如雷电监测,雷电会对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雷电监测工作需要通过定位系统对地域雷电分布、密度,电流值等详细掌握,对由于雷电造成线路故障问题分析原因,总结解决方法。
监控线路选择,选择时需要保证线路是完好的,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三类设备通不适宜作为监控设备,监控线路选择应该体现出一定代表性,为了便于监控工作开展,还需要考虑到交通便捷性问题。
线路事故预防,线路在运行过程中虽然采取了一定方法要避免某些事故。
但是故障发生是具有偶然性的。
对于某些明确可能预测的问
题可以采取相应措施。
如对高温环境下线路故障问题预防与处理,寒冷气候条件下问题预防与处理,如大风、洪水等。
3.3有线通信技术
基于IP技术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方案能够减少设施建设的费用,信息共享更加容易,可以将某些功能融合于系统中,如费用计量、自动抄表等,为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光纤通信则是将光波作为信息的载体,传输介质昌光纤维。
该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光电器件与光导纤维自身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低,而电磁干扰对其的影响也较小,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高。
光纤通信传输速率高,并且具备了大容量特点,误码率也比较低,损耗小。
除一般性数据传输外,还可以进行图像与语言传输,将其应用于配电自动化中,可以利用已有的光纤网络进行传输,在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工作需要;也可以单独建设光纤网各用于信息传输工作,光纤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中,通常是作为通信主干线,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有模与单模两类。
而该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电力系统覆盖的范围比较大,终端与子站的数量非常多。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电网规模持续扩大,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在相应增加。
企业维修工作难度也在增大。
作为一种先进的检修与维护模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可以提升检修与维护工作效率,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电力供应。
参考文献:
[1]刘飞.对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及其维护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7):133.
[2]冯骁.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及维护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7):86.
[3]李庆兴,吴翔,吴伟,等.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及维护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