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亲子共读经验交流会

六年级亲子共读经验交流会

六年级亲子共读经验交流会——会上交流的文章六年级这一学年,我们班重点进行了整本书共读的实验,其中,亲子共读则是一种很重要的日常读书方式,每天,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一起交流。

于是,家长和孩子便有了共同的语言,真正生活在了一起。

因为亲子共读,让很多家长推掉了许多无聊的应酬;因为亲子共读,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这是一段难忘的旅程,家长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感受和经验。

家长会上,十位家长代表上台发言,与其他家长分享亲子共读的快乐。

因为时间关系,更多家长的稿件只能在微信中交流了。

先看看十位发言家长的文章吧。

我与儿子的共读之路刘晨阳的妈妈自从张老师在五年级就开始给孩子精心的选书,让全班的孩子一起跟家长来共读。

说实话开始没感觉出它有那么大的好处。

孩子跟我把它当做一向任务一样来完成。

确实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和儿子爱上了共读。

他总是在饭后用亲切的话语说:“妈妈,我们来一起读书好吗?”我会马上装着很开心的来一起跟孩子读书。

开始他总让我来读,慢慢的我总鼓励他,我说我好爱听他读书,他才答应跟我一人一段来读。

现在可不一样了,他爱上了《波普先生的企鹅》这本书,也爱上了每天晚上的共读。

我看他是真心的喜欢这本书。

因为只要有空,他总是很自然的跟我谈论这书里的内容。

我也慢慢的更懂孩子了,孩子是把锁,我就是开那把锁的钥匙。

我们有了共同点,陪孩子成长是多么的幸福啊!每天晚饭后,总能听到同样的一个声音:“妈妈,快来读书了!哈哈!你还不来,难道你怕输吗?今天晚上波普先生的企鹅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呀?快点、快点!”当我走到孩子房间时,他会开心的连蹦带跳的,还说我总是磨磨蹭蹭的。

知道吗?我们现在读书都是公平来竞争的,包袱、剪子、锤是我们每天晚上都要用的工具。

记得孩子刚开始读到库克上校生病时,他是那么的伤心,也为它们积极的想了好多的办法。

后来库克上校跟葛蕾塔有了十个宝宝以后,儿子天天都跟我争着读,只要他想读,他总是赢我,有时一章文章上,我一段也没读上。

但是他会提一些问题来考我,如果我回答的好,他会像我一样摸摸我的头,然后再在我的脸上亲一口。

如果我回答的不好,他会给我补充完整,还会跟我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啊!”在这时我会很诚恳的说:“谢谢儿子,妈妈要向你学习哟。

”我发现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可大了。

就好比孩子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对他说,他就怎么对你说。

现在孩子还小,做为家长一定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知错就改。

要想让孩子跟书做朋友,我们家长也要跟书做朋友。

亲子共读是一种学习的手段,更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教会孩子如何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亲子共读是一种高雅的生活休闲。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本书,对孩子多一些的投入,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

跟孩子一起共读真是其乐融融呀!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以书为友,在我们小小的家庭里生根、发芽、开花,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我现在发现一眼就喜欢上的并不长远。

细细的品才能体会到它其中的乐趣。

我与儿子的共读之路会越走越好。

我相信前面是一片大好的蓝天。

亲子共读经验交流刘佳欣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就亲子阅读这一话题,和大家交流学习。

回想刘佳欣的亲子阅读时光,大致是从被动,依赖开始的。

因为他识字量小,词汇不够丰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低。

所以,他怕自己读书,共读时总是想方设法的找理由读那些较短的段落。

在张老师的帮助引导下,他从《笨狼的故事》到《小猪稀哩呼噜》再到《森林报》,《波普先生的企鹅》这样一步一步走来。

一天一天过去了,孩子终于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首先是读句子时以熟带生的现象越来越多,把词语断开来读的次数少了;其次,他自己也有阅读的兴趣了,还经常欣喜的告诉我们,他从书中发现的语文书里学过的生字;另外,能主动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还时常模仿侯老师的语气,饶有悬念的给家长提出文中的问题等等。

这个时候真的感受到:书——真的成了孩子终身相伴的好朋友。

孩子手里拿书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通过共读《森林报》,他还教妈妈认识了窠,鳘鱼的鳘等生僻字。

看着孩子的进步我心里由衷的高兴!然而,我们在共读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疑惑,想请张老师和大家帮助解答:1.孩子爱看漫画书,比如《成龙历险记》,《三毛从军记》等漫画,请问看漫画书也是阅读吗?教师答:当然是阅读!只要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书都是好书。

对于一些有暴力倾向和关于色情方面的书,家长一定要把好关,做好图书的选择,以免让孩子误入歧途。

随着年级的增长,我们要引领孩子读文字多的经典童书,让他有更多的收获。

2.孩子在面对绘本和以文字为主的书时,首选绘本书。

家长应该干预吗?教师答: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经典名著是最佳选择。

很多名著给人很多启发,不仅孩子喜欢,大人们也爱不释手。

所以,孩子喜欢经典,不要干涉。

对于以文字为主的书,家长慢慢做引领,孩子们也会喜欢的。

3.他读某段落时,出现了错字,漏字现象,家长应怎样合理的指导?(马上停下来纠正还是让他把大体意思顺下来就行?)教师答:孩子处在六年级,已掌握了大量的字词,但在运用上还有差距,常常会把字读错用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年级阅读重在培养孩子的感悟,共读的收获李昶甫的爸爸本学期,我和儿子李昶甫与全体学生和家长共读了《上下五千年》、《论语》、《波普先生的企鹅》,通过这一学期的共读,我感觉自己和孩子有以下收获:一、扩大了阅读涉猎的范围,收获了希望李昶甫是一个酷爱读科技类图书的孩子,我曾为他购买了许多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的童话、寓言等文学类的书籍,但他从不主动阅读,一有时间就会翻阅《少儿百科全书》、《神奇校车》、《环球旅行》等甚至地图册。

我曾为他煞费苦心地“补课”,但效果并不理想。

有一点他是有着明确认识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

于是,在完成作业的“压力”中,他读了班级共读的书目,读了以前自己不选择的书籍。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共读《笨狼》的过程中,由于发现班里有的同学读得比他快,他决定要抓紧读书以追赶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出现了自己主动要求阅读的情景。

从排斥到主动阅读,这其中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

也许在这些共读的过程中,李昶甫对作品的理解没有其他的孩子深刻,也许李昶甫的收获没有其他的孩子丰厚,但我看到了希望,我们收获了,这就足够了。

二、共读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受益面更加广泛《笨狼的故事》是全体孩子们共读的第一本书。

记得在这本书结束共读时,孩子们自由结合组成了童话剧的编排小组,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章节,制作了精致的道具、头饰,排成了精彩的童话剧,他们欢快地演绎着笨狼的故事,收获着巨大的快乐。

孩子们从另一个层面结识了多样的文学形式,通过读、编、演,对本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笨狼这一主角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笨狼笨吗?为什么生活中出现了如此多的怪事和趣事?孩子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思索。

《波普先生的企鹅》一书,张老师指点孩子们运用改写并制成绘本的形式带领孩子进行共读。

刚开始,李昶甫不适应这样的形式,加之他当时生病没来上课从而未能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我也没能给予他良好的指导,导致他做出来的写绘仅仅是“作业”而非“作品”,看到这样的状况,我很迷茫也很着急。

张老师给家长的公开信和推荐的优秀作业启发了我和孩子。

在后来的共读写绘作业里,李昶甫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和班级里优秀的作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与之自身相比,进步让我欣慰。

在班级的共读活动中,我感觉以上两点是李昶甫最大的收获,真诚希望这种“全班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坚持下去,因为它帮助我解决了李昶甫在阅读上的困难和问题,这对于李昶甫来说无疑是有着很大益处的,我深信只要坚持,我们就一定会有收获,哪怕是点滴的收获,汇聚起来也是不可小觑的。

共读路上,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共读,让我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刘婷婷妈妈孩子们就要上初中了,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在知识和思想上的不足,在教育孩子方面渐渐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就在这时,张老师布置了一项新的作业——亲子共读。

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听也没有听说过。

孩子在读《笨狼的故事》时,我无所适从地和孩子一起看,默默的,各自默读一会儿,想起来这个情景,真是有些可笑。

(*^__^*) 。

后来孩子们开始共读《森林报》的时候,我对共读渐渐有了概念,共读就等于是和孩子一起共度快乐的时光!我非常喜欢和孩子一起共读《森林报》,一篇篇的小文章,就像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散文,一起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回到了上学时,和同桌一起看一本不太好懂的书一样,有些期待,有些兴奋!共读时光多了,渐渐成了习惯,每天和孩子一起看书的时间,成了我最喜欢的安静的时间。

当共读到《森林报》的P74页《广告》一篇时,可可就在书的最下边的空白处,也写下了自己的一则广告:原文如下“征求‘人首’我们的‘艺’卖要许多人,捐点爱心给可怜、穷的孩子们吧。

活动时间:2009·5·10,活动地点:中国·河南·濮阳市·文化宫。

时间:8:30~11:30”当时,我和可可爸爸看了笑得前仰后合。

可可把“人手”写成了“人首”,义卖写成了“艺卖”,我们说:“你这则广告贴出去,会把大家都吓跑的。

”但我很高兴孩子有这种学到了就接着用上的意识。

现在,我们在共读《波普先生的企鹅》这本书。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拿到后,我和可可抢着看,没抢过她,我实在忍不住,就趁她睡着的时候悄悄先看完了,一睹为快啊!然后我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细细看。

每天可可读完就开始写关于企鹅的写绘作业,我很羡慕,也在学习着她的样子做个写绘作业,O(∩_∩)O~很开心!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就常常会说:“看花盆里的这么多石子,库克上校在咱家就会全叼走了。

”我们还围着自己家的冰箱,尽情畅想过:如果库克来了,怎么改造咱家的冰箱,好适合库克居住。

自从开始共读这本书,就好像库克也来到了我们家里一样,给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的话题。

我要说:我爱亲子共读!共读,帮助我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亲子共读,其乐无穷刘家树妈妈很高兴张老师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亲子共读的平台。

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句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为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我和孩子积极参与了张老师倡导的亲子共读活动,并在亲子共读中探索方法,培养情感。

在共读《笨狼的故事》一书时,我带领孩子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读、齐读、分段读、默读、表演读等,每次在读书之前,我都会先争求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自已来选择。

这样的做法是让孩子感到做家长的是非常尊重自已的,让孩子有一个愉悦的阅读心情。

比如分角色读,我和孩子都很放松,尽量夸张的演绎文中人物的语言,在大人的带动下,孩子读得更投入了,并时不时被我或她自己的语气、表情逗得哈哈大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