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学课件广东省开平一中七年级生物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复习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广东省开平一中七年级生物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复习课件


②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结构(如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 要成分。
③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主要作 用是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细胞中的磷脂和固醇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和高能化合物 细胞内常用能源物质: 葡萄糖(呼吸作用的底物) 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ATP(三磷酸腺苷)
1、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 喝淡盐水;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 射生理盐水;不慎受外伤后,用0.9%的 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依为 ①降温 ②维持水代谢的平衡 ③维持无机 盐代谢的平衡 ④消毒 ⑤是细胞的等渗溶 液并有清洁作用 A. ①②④ B.③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B
B
2.(2008天津理综.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 的蛋白质
D
例题1: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对收缴的劣 质奶粉进行了化验,发现不法商人为了降低成本,在其中添加了大 量糖类物质,让婴儿喜欢吃却无法得到足够的蛋白质营养。请回 答: (1) 长期以劣质奶粉为主食的婴儿会成为“大头娃娃”,这是 由于缺乏蛋白质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大量水分进入 组织液(或组织间隙) 造成的。 (2) 有些劣质奶粉中含有大量还原糖,如果用斐林试剂鉴定, 将试管 则该试剂与待测样液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后,还必须经过 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2min) 处理;预计试管 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 内混合液的颜色变化是 (3) 如果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劣质奶粉是否含有蛋白质,那么, 将待测样液注入试管之后,注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 先注入双缩脲试剂A,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 (4) 如果劣质奶粉含有大量脂肪,则用苏丹Ⅲ染液鉴定时, 预计染液与待测样液混合后的颜色是 橘黄色 。
RNA 核糖核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G、C、U
主要在细胞质中的细胞质的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 在细胞生物中不作为遗传物 质,为蛋白质的合成服务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含量和 种类相差很大,一般不同
思考: 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 5 种; 核苷酸种类为 8 种。 DNA的碱基种类为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 4 种。 RNA的碱基种类为 4 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 4 种。 组成人体细胞的核酸有 2 种。 组成细菌细胞的核酸有 2 种。 组成人体细胞的核苷酸有 8 种。 组成细菌细胞的核苷酸有 8 种。 组成人体细胞的碱基有 5 种。 组成细菌细胞的碱基有 5 种。 组成噬菌体的核酸有 1 种。 组成噬菌体的核苷酸有 4 种 组成噬菌体的碱基有 4 种
Fe、Mn、B、 Zn、Cu、Mo、 Cl、Ni 微量元素
最基本 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大量元素 元素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 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鲜重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O、C、H、N 干重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C、O、N、H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以及不同的生物在元素组成上 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3.化学元素能参与生物体物质的组成或能影响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
创新设计P13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教材P17表格)
结论:在细胞中 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细胞中的无机物
• 水的存在形式: 。 • 含水量多少的一般规律: • 水的生理作用: △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场所)以及相应的代 谢过程: △利用水的主要代谢过程及其场所: △水与种子萌发;水与种子贮存。 创新设计P13
思考题3:可以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吗?为什么?
不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会影响实验观察;
思考题4:为什么要将口腔上皮细胞臵于0.9%的NaCl 溶液中制片?用9%的NaCl溶液代替是否可以?为什 么?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不行,0.9%的NaCl溶液与人 体细胞内液是等渗溶液,如用9%的NaCl溶液代替,则 口腔上皮细胞会失水导致形态发生变化。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创新设计P16
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 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试剂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沉淀 淀粉 碘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脂肪
苏丹Ⅲ染液/ 苏丹Ⅳ染液
现象
紫色
橘黄色/红色
思考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实 验材料?为什么?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 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思考题5:为什么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进行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思考题6:通过该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 在细胞质中。
思考题7:如果用大肠杆菌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请你依据所学内容,预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别是怎样的?
▲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 间的关系: 创新设计 P25
②区别
创新设计 P24
1、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②各种 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 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 相同 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相同 ⑤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 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选用含糖较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 如苹果、梨。避免干扰或影响实验结果的正常颜色。
思考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 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思考3.脂肪鉴定中用到酒精溶液,它起什么作用?
洗去浮色
思考4.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思考5.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相同吗?为什么? 不同;虽然它们的成份都是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配制而成,但它们的溶液浓度不同,使用的原理不同
(4)种类:
DNA的基本单位
核酸种类、分布、主要区别及主要功能
种类
名称 基本单位 五碳糖 磷酸 含氮碱基 主要区别 分布 主要功能 强调
DNA
脱氧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相同 A、G、C、T 五碳糖的不同
主要在细胞核中,细胞质的 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 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是细 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核 中种类、含量相同 、稳定
葡萄糖
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 和 葡萄糖 构成,在发芽的小麦、谷物
“生命的燃料”。 麦芽糖由 葡萄糖
中含量丰富。
蔗糖由 果糖 和 葡萄糖 构成,在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由 半乳糖 和 葡萄糖 构成,在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
量丰富。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 多糖 (C6H10O5)n的形式存在,
创新设计 P20
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 质,为什么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
肌球蛋白
血红蛋白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1.不同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根本原 因是不同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不同控制合 成的蛋白质不同。
• 2.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内蛋白质有差异, 根本原因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化学结构:多肽(肽链)
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
氨基酸种类不同;
蛋白质空间 结构多样性
氨基酸数目不同;
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细胞的结构成分:染色体蛋白、核糖体蛋白
蛋 白 质
蛋白质功 能多样性:
运载功能:膜上载体蛋白
运输功能: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
运动功能: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
催化功能:催化各种化学反应的酶 调节功能:蛋白质类激素 免疫 识别功能:抗体 糖蛋白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考试要求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能够识记组成生 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作用;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 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组成生物体的六类化合物及其作用。能够理解水和
无机盐存在的形式及生理作用;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分 类、元素组成和重要生理功能;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 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结构和生理功能。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 葡萄糖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不能提供能量的多糖是
淀粉 糖原
。 。 。
纤维素
细胞中的脂质
(1)组成元素:主要由 C、H、O 三种组成,有的 含 N 和 P 等。 (2)种类和功能 ① 脂肪: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有减少内部器 官之间的摩擦和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
蛋白质和核酸
①联系: ▲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 + N 氨基酸 H O +N、P 核糖核苷酸 + N、P
脱氧核 苷酸
创新设计 P24
多肽 RNA
蛋白质 染色体
DNA
▲蛋白质和核酸均存在物种的特异性,因此,可以在 分子水平上为亲子鉴定、罪犯侦查等提供证据。
▲核酸和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高分子化合物
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创新设计 P 27 实验原理: 思考题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的作用原理、作 用对象与作用结果分别是什么?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 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 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 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思考题2:在本实验中,盐酸起的作用什么?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 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与染色剂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