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箱预制典型施工方案
4
高 度
±10
4
5
壁板厚度
±5
4
6
全高竖向倾斜
15
1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钢尺量
7
顶面对角线差
30
1
用钢尺量
8
予埋件、予留孔位置
10
抽查10%且不少于2个
用钢尺量纵横两方向,取大值
5钢筋工程
5.1 钢筋加工
沉箱钢筋所需的半成品钢筋在预制厂钢筋车间加工,所有钢筋加工均按分层长度要求下料,钢筋制作长度大于原料长度时采用对焊方法接长,接头采用闪光接触对焊。所有钢筋原材料按产地、炉号、是否经检验证明合格与否等项目作醒目标识,按不同规格型号分堆备用。钢筋成品、半成品也按要求进行标识。
允许偏差(㎜)
检验单元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钢
模
板
长度与宽度
±2
每榀模板逐件检查
4
用钢尺量
表面平整度
2
1
用2m靠尺和锲型塞尺量,取大值
连接孔眼位置
1
3
用钢尺量,抽查三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混凝土底胎膜
长度与宽度
±3
每块底胎膜(逐件检查)
6
用钢尺量两端和中部
平整度
表面
5
2
由于沉箱采用分层预制法,竖向钢筋亦分段绑扎,竖向钢筋在分层施工缝处做搭接处理,钢筋接头型式:竖向钢筋采用搭接接头。钢筋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接头要求错开,接头中心距离为钢筋直径的1.3倍搭接长度,同一断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总量的50%。
水平钢筋接头采用对焊接头。对焊接头按规定要求错开,接头分两断面布置,错开35d,每个断面的钢筋数量不超过钢筋总量的50%,加强筋、角筋的绑扎以调整好的内模为基准进行。
2、施工日期:2014年06月29日;
3、施工项目人员:
项目施工技术员:蔡伟、陈江威
专职质检员:陈江威
实验室技术部(资料):饶辉祥
实验室检测部(现场):李建阳
4模板工程
根据沉箱结构型式及模板制作要求,确定如下分层高度:
沉箱序号
项目
底层
墙一
墙二
墙三
墙四
顶层
合计
A、B、C、C`
高度(m)
2.5
4.5
4.5
5.2 钢筋运输
钢筋运至施工现场后,由塔吊或门机完成钢筋的水平和垂直运输。
5.3 钢筋绑扎
底层钢筋采用现场绑扎,在底胎膜上直接绑扎成型,部分与墙体的加强筋待上部待钢筋整体成型后再作局部处理;上层外墙钢筋和纵向隔墙钢筋利用特制的立式网片架予绑钢筋网片,由塔吊或门机进行整体吊安,钢筋绑扎由钢筋绑扎内脚手架辅助进行,脚手架为人料两用,其底部铺设4mm花纹钢板。
底层钢筋绑扎流程:钢筋运输 铺底放线 绑扎底板下层钢筋 支设保护层垫块 绑扎底板架立筋 绑扎底板上层钢筋 绑扎隔墙钢筋 绑扎外墙及前后趾钢筋。
上层钢筋绑扎流程:调整下层外露钢筋 装设钢筋绑扎脚手架及工作平台 安装纵隔墙钢筋网片 绑扎横隔墙竖筋 穿绑横隔墙水平筋 绑扎隔墙加强筋、角筋绑扎外墙钢筋 绑扎外墙加强筋成型。
厦门港后石港区3#泊位工程B标段沉箱预制
典型施工方案
根据要求,漳州后石3#泊位工程(B标段)第一件沉箱按典型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为此,预制厂编制了详细的沉箱预制典型施工方案,作为本次施工的作业指导书,以下为本次典型施工的方案:
1、沉箱概况:厦门港后石港区3号通用泊位工程位于漳州市,水工结构按照20万吨级散货船型设计,码头主体采用连片方形沉箱重力式结构,本标段(B标)共计有沉箱15件,其中包括13件标准型沉箱,2件异形沉箱,最大重量达到4365吨,也是迄今为止分公司预制的最大吨位体量沉箱。预制地点为厦门翔安刘五店三航预制厂新址。
4.2上层标准段模板
上层模板系统由四榀外模板、内模板、浇注平台、操作平台组成。外模板为桁架式钢模板,设有上、下操作平台和栏杆,其中底脚通过拉条与予埋在下层的圆台螺母紧固,底部与下层砼面接触,同时起止浆和控制垂直度作用,外模上部予设锲型圆台螺母,作为上层外模承重、紧固及架设脚手架之用;内模板由模板面、倒角模板、吊装架组成,通过吊装架形成一整体结构,整体装拆,内模板由予设在下层的锲型予留洞通过托杆支撑承重,内模板面上部相应予设上一层予留洞,内模板底脚通过设置在吊装架底平台的活动式顶撑固定;内、外模之间上口通过拉条对拉紧锁固定。
用2m靠尺和锲型塞尺量,取大值
侧面
3
2
四角相对高差
5
1
用水准仪检查四角,取大值
34.5模板安装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表06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测单元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模板拼缝表面错牙
2
抽查10%且不少于10%且不少于三项
1
用钢尺量
2
长 度
±1.5L/1000
每个构件逐件检查
2
3
宽 度
±15
3
5.4钢筋原材料控制标准
5.4.1钢筋的级别、种类和规格必须按设计要求采用;钢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必须保留牌号,并按炉号、规格种类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的品种、规格、质量、根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3模板安拆
4.3.1底层模板:底层模板安拆流程为:纤维板铺底 钢筋绑扎 支撑墩安放 外模安装 内模安装调整 砼浇注 拆内模 拆外模。
4.3.2上层模板:上层模板安拆遵循先内模后外模的原则,模板安拆流程为:
内模支立 隔墙钢筋穿绑、调整 外模支立调整 砼浇注 拆内模 拆外模。
内模支立时:利用吊装架将芯模连接成一整体,门机或塔吊吊运就位,通过吊装架底部的支腿支撑在予留的推拉盒孔洞上,模板底部由活动式顶撑固定并与砼表面接触紧密,通过对拉件调整模板面垂直度,隔墙钢筋全部穿绑调整后,上紧上口拉条,安放倒角模板、予埋件,之后检查内模各腔洞平面尺寸、垂直度及标高。
4.5
4.5
4.5
25
4.1 底层模板
底层模板系统由外模板、框架式内模板、浇注平台、底模部分组成:底层沉箱外模为桁架式钢模板,为底包墙工艺型式,其上部予设锲型圆台螺母,作为上层外模承重及紧固之用;底膜直接坐落在砼地坪上。底层内模为了便于安拆,四片内模通过内框架组成一个整体,一次即可吊装一个孔腔的四片模板,内模安置在预先埋设的砼支撑墩上,底层勿需托架,内模板上部予设单边锲型予留孔,作为上层内模托架定位支撑之用。砼浇注过程中,其侧压力由内框架支承,相互作用,互相抵消,有利于模板整体受力,且具有安拆方便、效率高、不损坏墙体的施工优点。
上层外模支立时,操作工站在下平台将外拉条与予设的圆台螺母全部拧紧,使得模板下部接触段与下层砼墙体面接触紧密,外模止浆措施采用乳胶粘贴海绵橡胶的止浆工艺,四榀外模之间通过设置在桁架上的对锁拉条连成整体,当上口拉条与内模拉紧固定好之后,门机或塔吊才可脱钩。
4.4模板制作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表05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