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土垫层法计算及施工要点图片较多

换土垫层法计算及施工要点图片较多


由水,结合水膜的扩大作用就不大了,因而引力的减少就
不显著,此时自由水填充在孔隙中,从而产生了阻止土粒
移动的作用,所以压实效果又趋下降,因而设计时要选择
一个”最优含水量”。
16
击实曲线 d

击实G试s验w
1 w 1e
Gs w
1 Gsw
S
d

1 w
人工压实不是挤出土中水,而是挤出土中气来达到压实目的的。
在工地上对压实度的检验,一般可用环刀法、灌 砂(或水)法、湿度密度仪法或核子密度仪法等来测定 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具体选用哪种方法,可根据工地 的实际情况决定。
3.3 垫层设计计算
18
1. 垫层材料 2. 垫层厚度 3. 垫层宽度 4. 沉降验算
1. 垫层材料
19
(1) 砂、碎石或砂石料; (2)灰土; (3)粉煤灰或矿渣; (4)土工合成材料加碎石垫层等。
17
土的压实度(或压实系数c),定义为土压实时
要求达到的干密度d与室内击实试验所得到的 最大干密度dmax之比值,可由下式表示:
c =d /dmax
在工程中,填土的质量标准常以压实度来控制。
要求压实度越接近于1,表明对压实质量的要求越高。
根据工程性质及填土的受力状况,所要求的压实度是不 一样的。
3.2 垫层作用机理
15
当粘性土的土样含水量较小时,其粒间引力较大,在一
定的外部压实功能作用下,如还不能有效地克服引力而使
振 密
土粒相对移动,这时压实效果就比较差。当增大土样含水

量时,结合水膜逐渐增厚,减小了引力,土粒在相同压实

功能条件下易于移动而挤密,所以压实效果较好。
但当土样含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孔隙中就出现了自
适用范围: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
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1.2 垫层的作用
11
(1)提高地基承载力。 (2)减少沉降量。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4)防止冻胀。 (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6)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作用 (7)局部换填处理暗浜和暗沟
14 (4)防止冻胀。因为粗颗粒的垫层材料孔隙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 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这时,砂垫层的底面 应满足当地冻结深度的要求。 (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在膨胀土地基上可选用砂、碎石、块石、 煤渣、二灰或灰土等材料作为垫层以消除胀缩作用,但垫层厚度应依 据变形计算确定,一般不少于0.3m,且垫层宽度应大于基础宽度, 而基础的两侧宜用与垫层相同的材料回填。
13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建筑物的不透水基础直接与软弱土层相 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层地基中的水被迫绕基础两侧排出, 因而使基底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还可能导 致由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等垫 层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 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 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
θ-垫层材料的压力扩散角,在缺少资料时,可按表3.2 选用。
换土垫层法包括:低洼地域筑高和堆填筑高 优点:就地取材、施工简单、机械设备简单、工期短、造价低。 处理深度:3~5m以内。
9
3.1.1 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
10
加固机理:换填、振密、应力扩散。
种类:砂垫层、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
灰土垫层、二灰垫层、矿渣垫层和粉煤灰垫层、土工合 成材料加碎石垫层等。
换土垫层法计算及施工要点
1
2
基底换填 0.6m
3
灰土垫层施工检验
铺设砂垫层
4
天津港开发区
5
抽检砂垫层


填 土
平整砂垫层
6
地下室底板下的砂垫层、砼垫层、防水层及砼保护层
7
基础灰土垫层施工阶段
3.1 概述
8
定义: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
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 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 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压缩性能好的岩土材料(砂、 碎石、矿渣、素土、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或其 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土工格栅),并压 (碾、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并形成垫层。
(kPa),宜通过试验确定。
23
按均匀分布,条形基础和矩形基础下垫层底面处附
加压力pz的简化计算
条形基础:
pz

b( pk pc )
b 2z tan
矩形基础:
pz

bl( pk pc )
(b 2z tan )(l 2z tan )
式中 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p-基础底面接触压力(kPa); pc-基础底面自重应力(kPa);
破坏的软弱土层;
(3)垫层上、下平面尺寸,要满足应力扩散要求和砂垫层不
发生水平挤出
21
b
基础
回填土
p
D

p cz
$ $ $ $$ pcz pz
pz $
b+2z tan
B
垫层设计示意图
z 垫层
22
垫层厚度z,可根据下卧土层承载力确定,应符
合地基承载力验算要求
pz pcz faz
式中 pz-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pcz-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kPa) faz-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种类:砂垫层、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
灰土垫层、二灰垫层、矿渣垫层和粉煤灰垫层、土工合 成材料加碎石垫层等。
2. 垫层厚度(z)
20
换填法设计主要是
回填土
d
垫层厚度z(0.5~3m)和宽度B。
b z
原则:
B= b+2ztg
(1)各种材料垫层设计,近似按砂垫层计算方法进行设计
(2)砂垫层垫层厚度z,要求有足提高地基承载力。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与持力层的抗剪强度有关。 如果以抗剪强度较高的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软弱的土,可提高地基 的承载力,避免地基破坏。 (2)减少沉降量。一般地基浅层部分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 比较大的。以条形基础为例,在相当于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的沉降 量约占总沉降量50%左右。如以密实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上部软弱 土层,就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由于砂垫层或其它垫层对应力的 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层土上的压力较小,这样也会相应减少下卧 层土的沉降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