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数据容灾备份与恢复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查看信息越来越依赖网络,如网上银行、金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网站信息,企事业单位对数据存储量也日益增多,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信息化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潜在的风险,如数据一旦丢失,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公司破产。
特别是在自然灾难面前,更是毁灭性的。
为了保证数据运行、有效连续,有必要对数据实现异地容灾备份与恢复。
关键词:数据容灾备份恢复信息
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各企事业单位数据的安全也提出不少的考验,数据容灾备份和恢复也越来越受到各单位的重视。
在商业环境中,随着世界经济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对业务的连续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能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能及时恢复业务并保障业务的连续运行。
为保障企业、政府或单位的业务连续运作和灾难生存能力,企业、政府或单位必须建立具有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网络安全系统。
1 数据备份保存的问题
信息化在给我们带来管理便捷性,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不少潜在的风险,例如信息数据一旦丢失,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目前各企事业单位的数据每天都在更新,但数据的保存对我们极其重要。
一些
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火灾、水灾等来自非计算机系统的灾害,有可能导致中心机房损毁。
如果这样的灾难发生,不管你在本地采用什么样的安全措施,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本地数据损毁,数据没有异地备份,对数据的保存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异地数据备份的目的主要是灾难发生后用于恢复原始数据状态,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异地数据备份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当出现灾难时,远程应用系统将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或是当本地原始数据文件在被意外删除或被损坏时,进行原始数据复原,保证本地数据和异地数据的同步,让客户感觉不到本地数据的有变化,同时实现增量的变化。
因此,数据备份的根本目是数据的重新利用。
2 本地的存储方式
目前,在很多中小企业中,企业为了考虑运营成本,多数企业采用本地存储数据。
用单个服务器就把所有数据放在服务器上,或条件好点的企业就采用本地双机备份。
本地存储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单服务器存储方式,如果服务器出问题,整个服务器的数据就
没办法访问,恢复还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还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等。
如果单服务器硬件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数据也没办法访问,做备份也比较麻烦,需要手工备份,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2)主从服务器存储方式(非对称方式)。
主机工作,备机处于监控准备状况;当主机宕机时,备机接管主机的一切工作,待主机恢复正常后,按使用者的设定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将服务切换到主机上运行,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共享存储系统解决。
采用这种方式实现高可用性,只有一台主服务器在工作,另一台备份服务器只是通过心跳线进行简单的监视,负载并不高,所以当主备服务器进行切换后,备份服务器只是简单的承接了主服务器上的负载,不会对备份服务器的负载造成很大的冲击。
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实现高可能用性是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就会造成一台服务器一直处于低负载的状态,无法实现均衡负载,实现成本比较高。
(3)双机双工方式,两台主机同时运行各自的服务工作且相互监测情况,当任一台主机宕机时,另一台主机立即接管它的一切工作,保证工作实时。
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容灾,还可以实现均衡负载的功能。
但是如果服务器1出现异常,服务器2接管服务器1的服务,就会对服务器2的负载造成很大的冲击。
备份数据的过程中对系统资源的消耗比较少,但是恢复数据将是
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所以在制定灾备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备份对系统资源的消耗以及数据恢复造成宕机的时间是否可以接受。
3 数据存储安全要求
企业对网络的数据要求是连续运行,不能出现中断的现象。
如果出现中断也要在短时间内恢复数据正常,保证客户感觉不到系统有变化,数据还是连续。
虽然发生自然灾难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应该以预防为主。
在当今网络无处不在,上网非常方便的情况下,只要采取远程异地备份数据或建立远程灾难恢复中心方式,就可以避免遭受损失,只是需要考虑成本与代价。
在容灾备份系统中,数据存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尤其在电子商务大型系统中。
要考虑支持几千或上万用户同时存取和365×24h不间断运行的要求,那如何保证业务连续性运营及数据的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4 数据异地备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的数据以指数方式增长,同时也由分散存储逐渐转向集中存储。
大量的数据在带给企业财富的同时,数据丢失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数据异地容灾备份
则显现出重要性。
(1)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备用服务器瞬间自动接管主服务器业务,不间断地实现对外数据库的服务,保证了关键性业务7×24h连续不停机的运行。
(2)将本地数据远程备份到异地(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远程容灾,最大程度地确保关键数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恢复和继续运营。
数据在本地做备份,数据容易维护和管理,效率也高。
但是数据的安全性不高,假如本地数据存储出现问题,备份数据也有可能受到破坏,即使备份数据没有被破坏,系统恢复将非常麻烦,恢复时间将会很漫长。
还有另一种比较糟糕的情况就是本地计算机出现损坏,这种情况可能对本地计算机损坏的数据全部丢失。
所以在制定备份方案时,还应该考虑数据异地备份的问题,以及备份数据异地恢复的问题。
但是数据异地备份效率不高,有可能会因为网络状况等原因造成数据备份有一定的延时,严重的有可能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所以异地备份与本地备份要或为补充,整个数据的安全性就会更高。
实现数据异地备份,是有效解决本地数据损坏、本地计算机损坏等造成数据丢失方法,同时也是防止地震、水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坏性的有效重要手段。
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有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灾难性打击,在本地数据备份已很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加上
数据异地备份无疑是给系统安全系上了“双保险”。
参考文献
[1]尚文刚,吴华,赵斌.网络容灾系统的规划和实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1).
[2]黄勇.如何实现电子阅览室环境中影视资源的分布式备份与恢复[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5.
[3]杨义先,姚文斌,陈钊.信息系统灾备技术综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2.
[4]徐亚凤.数据远程容灾与备份技术研究[J].管理观察,2010(19).
[5]王宏伟.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容灾与数据备份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