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中职学校收费情况及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调查报告

重庆市中职学校收费情况及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调查报告

重庆市中职学校收费情况及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
定调查报告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9日点击数:124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明确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订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2]。

而重庆市未出台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收费参考标准,同时听取市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物价部门、中职学校对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订的意见,从而为重庆市教委和市级相关部门制订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主要采用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编制的2个调查问卷,参与调研的学校涵盖了主城学校、区县学校、政府办学校、企业办学校、民办学校,既有普通职高学校,又有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调研对象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可以客观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同时部分相关的部门也参与调研。

调研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座谈调研法和统计分析法。

一、中职经费管理现状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职教体系日臻完善、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

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办学经费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调研表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经费收支使用等方面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学费标准五花八门
调查发现,现阶段重庆市中职学校学费收取不统一,呈现三种情况。

一是有39%
的中职学校执行重庆市物价局(渝价〔1998〕208号)文件的收费标准,二是由于98年市物价局制定的学费标准过低,目前有47%的学校执行区县物价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制定的学费收费标准,三是有14%的中职学校根据学校办学成本自行确定收费标准。

这种现象说明重庆市1998年制定的学费收费标准已不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办学的实际,造成中职学校执行的学费收费标准“五花八门”。

(二)学校财务入不敷出
调研表明中职学校的办学经费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培训收入等,其中学费收入在学校总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调研数据显示有89%的学校学费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例超过60%,而学费收费标准过低直接导致大多数学校总收入严重偏低。

中职学校的主要支出主要有教师工资和福利支出、教学支出、行政支出、后勤服务支出、固定资产购置支出等,其中有79%的学校教学支出占总支出的65%以上,这表明教学支出在总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财政拨款主要用于编制内教师的工资和福利支出,而中职学校由于办学的特殊性,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外聘了部分专业课教师、实训课教师等,这些教师也占用学校很大一部分公用经费发放工资,并且中职学校招生成本高,扩大了办学经费缺口。

中职学校财务总体收支情况呈现赤字,参与调研的学校中收支平衡、盈余和负盈余的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4%和78%,这表明:重庆市中职学校的办学经费的缺口巨大,特别是民办学校几乎无财政拨款,办学经费更加紧缺。

经费短缺导致大多数学校是在负债中坚持办学,严重影响办学质量,制约中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经费使用捉襟见肘
参与调研的中职学校处于负债状态艰难办学的高达78%以上,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各中职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如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积极申请专项教育资金,开展社会培训等方式来增加学校收入。

这些积极措施对缓解学校办学经费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办学经费的使用上捉襟见肘,一方面缩减开支,如减少教学实训设备等方面的教学开支,削减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甚至降低教师福利,将节约的资金弥补资金缺口。

另一方面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将国家、市、区(县)职教专项经费也用于办学开支。

(四)公用经费标准不一
目前,重庆市未制定统一的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很多学校办学经费缺口不能得到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的弥补,导致大多数学校在负债中艰难办学,严重制约中职教育的发展。

为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部分区县或主管部门根据本区县经济发展情况和学校办学实际,研究制定了本区县或本部门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用于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但由于重庆市没有统一的指导标准,各区县和部门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低不一、各自为政,调查显示,多数区县未制定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有标准的区县最高达1200元/年,低的也仅有220元/年。

二、中职经费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学费收费标准“过时”且“过低”
中职学校学费收取所参照的收费标准“五花八门”,未能执行统一标准,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并且执行的标准大多数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制定的标准,调研中超过39%的学校参照(渝价〔1998〕208号)文件标准,这一标准是14年前制定的,在当时能较好地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物价的上涨,
现在这些标准已严重“过时”且“过低”,已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教育的办学实际,低标准的学费收入和高成本的办学支出之间的矛盾,是制约中职学校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专业教学管理经费缺口较大
调查中,我们将参与调研的28所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分为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农林牧渔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土木水利类、文艺体医类等七个大类,将确保每类专业正常教学管理所需经费与其收费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类专业教学支出和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且由于不同专业各具专业特点,所需的专业教学管理经费缺口也不完全相同,调查统计表明:66%的专业教学经费缺口在800-2000元之间,20%的专业的教学经费缺口低于800元,14%的专业教学经费缺口超过2000元。

同时,由于主城区中职学校的办学成本较高,从而生均收入和支出均高于区县中职学校,其生均专业教学管理经费缺口比区县学校要高。

(三)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滞后
《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专题规划》中明确指出:重庆市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尚未出台是中职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原因[4]。

由于未出台中职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职学校出现的办学经费缺口不能得到财政拨款的弥补,参与调研的中职学校中有78%以上是在负债中艰难办学。

(四)办学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中职教育发展
中职学校办学经费短缺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发展,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通过采用减少实训设备的购买、减少教师的培训经费,将职教专项经费用于办学开支等措施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这些措施将严重影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制约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必将影响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尽快出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以上调研表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非常短缺,有78%以上的学校是在负债中进行办学,这必然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有关政策,建议重庆市财政局会同重庆市教委等部门共同制订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制度层面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二)重庆市中职生均公用经费建议标准
中职学校各培养专业具有各自的特点,各专业教学管理所需经费也不尽相同,因此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可按专业实行分类、分档制定。

根据本次调研,建议各大类专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与各大类专业的实际经费需求相对应,其标准建议如下:注:上海中职医药卫生类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2200元,文化艺术类与体育类为4500元。

另外,由于中职学校专业门类太多,从生均公用经费划拨的可操作性来看,也可以参照重庆市小学、初中、高职和本科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一个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本课题组建议重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1800元/年左右,各区县可以按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课题组认为该标准比较符合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如表2所示。

(三)建立职教经费年度通报制度
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确保各区县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保障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具体实施,建议市政府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年度通报制度,每年对各区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
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中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情况等进行通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
[2] 教育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3] 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毕业考试收
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1998年6月.
[4] 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专题规划.2012年1月17日.
附件
重庆市中职学校收费情况及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制定调查报告PP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