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1.观察下图,西周分封时,将同姓诸侯国与异姓诸侯国交错分布,其主要目的是A. 分而治之B. 巩固统治C. 论功行赏D. 富国强兵【答案】B【解析】周天子将同姓诸侯国与异姓诸侯国交错分布,可以起到以同姓诸侯国制约异姓诸侯国的目的,以此稳固周天子的统治。

故答案为B项。

A项不是主要目的,只是稳固统治的手段,排除;CD项与这种分封意图无关,排除。

2.下图是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秦砖,上刻“海内皆臣”,其中反映的信息主要是A. 国家统一,皇帝集权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内皆臣”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后推行郡县制,所有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体现了国家统一、专制集权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臣民众多,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交通发达,水陆并用,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律严苛,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最终集权于皇帝,达到“海内皆臣”的状况。

3.古代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常会建立并完善地方监察制度,下列属于有地方监察职能的官职是A. 御史大夫、刺史B. 监御史、刺史C. 太尉、御史大夫D. 县令、刺史【答案】B【解析】监御史、刺史均是有地方监察职能的官职,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御史大夫是中央的机构,不对地方监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尉没有监察职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县令也没有监察职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

宣宗时,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

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

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A. 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B. 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中央集权C. 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动乱D. 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题干可知,“巡抚”由中央所设,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其权力有利于制约地方官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说明“巡抚”亦受中央节制,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巡抚”为中央官性质,有实际权力但非地方官员,故排除。

B项,材料与三司是否有利于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

C项,“巡抚”最初由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时产生,C表述错误,故排除。

5.雅典曾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

所谓“私心”就是对国家缺乏好感。

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说明雅典法律强调A. 公民意识B. 人民主权C. 城邦至上D. 轮番而治【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发扬公民为城邦服务的精神,显然强调的是公民的国家意识,A正确;B、C材料没有体现;D属于民主参政方式。

6.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成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

”他的意思是罗马法A. 演变为成文法是历史的进步B. 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C.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D.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正义、公平、理性等自然法的精神具有普遍性,影响广泛深远,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成文法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并未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读下表,表中内容说明这次议会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A. 有利于扩大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势力B. 导致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地位超过了旧贵族C. 最终使英国工人阶级获得了充分的选举权D. 使英国的政治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地区【答案】A【解析】表格显示1832年议会改革的席位中衰败选区被减少,新兴工业城市的议会席位增加,这有利于大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势力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和贵族席位信息,故B项错误;C中充分选举权说法错误;D中没有比较南方席位信息。

8.尽管过去几年已经发生多起震惊全美、死伤众多的恶性枪击案,民众在要不要控枪问题上反应强烈,但在美国步枪协会等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大选期间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都有意回避控枪问题。

这表明A. 在具体议题上美国两党的政策和主张没有明显差别B. 美国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发生了变化C. 两党竞选过程中形成的议题不反映民意D. 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利游戏【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国家的阶级性,民众在要不要控枪问题上反映强烈,而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都有意回避,表明两党制的实质没有改变,仍然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两党为争夺选票,会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政策主张,故C不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在具体议题上美国两党的政策和主张有明显差别;B项错误,美国两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的差别是充当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普通百姓没有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利益集团主要依靠金钱干预政治,所以利益集团对美国总统选举有着一定的影响,故答案应选D。

9.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道:“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

”卢梭的祖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通过A. 民族独立实现B. 统一战争奠基C. 制定民主宪法D. 宫廷政变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民族独立并不是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手段,故A排除;法国当时没有统一战争,故B排除;1875年法国并没有宫廷政变,故D排除。

10.观察下图,导致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生产指数不断上升的政治因素是A. 统一后建立君主立宪制B. 率先开展两次工业革命C. 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D.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明确题干要求即政治因素,由此可以排除B,结合所学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为英国,所以排除C;北约的建立为二战后的事所以排除D,结合所学1871年德国统一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选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11.马克思起草了一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

关于这个“纲领”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在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起草的C. 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D. 指导了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答案】A【解析】材料出自 1848年《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 ;《共产党宣言》是为正义者同盟写的,排除B ;C 不符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排除;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发生在1844 年,排除D 。

12.列宁认为,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下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国家即“人民的,首先是工人和农民的武装组织”来指导全部企业。

它“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没有脱离而且也不可能脱离这个基础的国家”。

这说明列宁A. 反对社会主义革命B. 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C. 要求工人监督政府D. 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国家即‘人民的,首先是工人和农民的武装组织’”、“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之上的”,说明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必然要求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故选D 项。

A 项表述错误,排除。

B 、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清朝编纂的《四库全书》中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出现有905次之多。

这说明统治者意在A. 实现社会均平理想B. 限制土地兼并C. 防范隐匿人口现象D. 维护小农经济【答案】D【解析】“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都是针对个体小农的,其出现次数很多,说明政府意在维护小农经济,故选D ;ABC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原因A.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B.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C. 统治阶级重视D. 自然环境优越【答案】A【解析】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所以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南迁导致经济重心南移,A正确;其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点睛:北方南迁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15.《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厂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

”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 棉花主要是官营手工业D. 小农经济的阻碍【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古代社会是自给自足为主的农耕状态,耕织结合是主要特点,家庭手工业最主要的部门是宋元之后就占主导的棉纺织业,故选D;鸦片战争前不存在B项的情况,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不选;A项不能解释其他行业和棉纺织业的差别,排除。

1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 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但从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A项错误;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这是针对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而提出来的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