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研究发表时间:2012-11-26T10:22:48.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南云广李向农[导读] 随机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13人(A组),胆囊结石30人(B组),B超测量其厚度及胆囊收缩率。
南云广李向农(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221000)【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13人(A组),胆囊结石30人(B组),B超测量其厚度及胆囊收缩率。
结果结石患者胆囊收缩率与胆囊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y=101.929-170.268x,r=-0.716,P=0.000.结论胆囊壁厚度可以反映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越厚,胆囊收缩功能就越差。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61-02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在欧美地区的发病率为10%-15%[1]。
国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统计为2.49%-20.1%[2-3]。
随着保胆手术研究增加,胆囊结石形成原因受到重视,普遍认为,脂代谢紊乱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胆囊本身尤其是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的重要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A组)的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患者。
结石组(B 组)的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患者。
要求:均未使用对胆囊收缩有影响的药物,无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胃肠道病变及肾脏等疾病。
胆囊结石未充满胆囊总体积的30%,近三月没有急性发作史,入院检查时没有结石嵌顿,没有胆囊萎缩,无胆管结石。
1.2 研究方法1.2.1 检查前患者禁食禁水12小时,次日晨起禁烟,空腹常规检查肝、胆囊、肝内外胆管情况,确定无肝硬化、无胆囊颈部嵌顿、无胆道疾病及胆囊萎缩等情况,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记录胆囊壁厚度及胆囊的长径(L)、宽径(W)、横径(H) ,及胆囊内息肉与结石的部位、形态,最大结石的径线、个数、回声强度、后方是否伴声影,是否随体位改变移动。
根据Dodds公式V=0.52×L×W×H计算其空腹胆囊体积(FV)。
给予脂餐(两个油煎鸡蛋)以诱发胆囊收缩,脂餐后分别于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在同样的体位和测点测量胆囊的三个径线并分别记录长径(Ln)、宽径(Wn) 、横径(Hn),分别计算其餐后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的餐后胆囊体积(RVn=0.52×Ln×Wn×Hn),取餐后胆囊体积最小值(RV),计算胆囊收缩率(E=(FV-RV)/FV×100%。
1.2.2 按乙芳[4]的方法:将正常对照组收缩率平均值减去2个标准差为标准,把病例组分成胆囊收缩正常组(B1组)及胆囊收缩减弱组(B2组)。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t检验、Pearson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和直线回归,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2.1 A组胆囊壁厚度0.11~0.21 cm,平均0.16±0.03cm;胆囊收缩率55.29%~88.60%,平均(69.89±10.00)%。
2.2 B组胆囊壁厚度0.22~0.44cm,平均0.30±0.06cm,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B组胆囊收缩率24.22%~79.67%,平均(49.83±14.84)%,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按乙芳的方法将A组胆囊收缩率平均值E减去2个标准差(E-2SD=49.89%)为标准将B组分成胆囊收缩率正常组(B1组)13例(E>49.89%)及胆囊收缩减弱组(B2组)17例(E<49.89%)。
2.3 B1组胆囊壁厚度0.27±0.04cm,B2组胆囊壁厚度0.33± 0.06cm,A、B1、B2三组胆囊壁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B1组胆囊收缩率(64.22±8.79)%,B2组胆囊收缩率(38.82±6.63)%,B1组与B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4 B组胆囊收缩率与胆囊壁厚度二者呈显著负相关y=101.929-170.268x, r=-0.716,P=0.000。
3 讨论肝脏每天分泌600-800ml胆汁,经胆囊浓缩后储存于胆囊内,进食后,胆囊收缩促使胆汁排至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囊排出胆汁的能力反映了胆囊收缩功能,一般采用胆囊收缩率(胆囊排出的胆汁体积占胆囊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胆囊收缩功能。
胆囊收缩功能的检查方法有B超、核素显像、口服法胆囊造影及MRI检查等。
B超检查属无创检查,安全、方便、费用低,可以重复检查,是理想的检测胆囊体积的及胆囊收缩功能的方法[5]。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肿瘤性息肉(主要有腺瘤、腺瘤内癌和胆囊癌)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瘤和腺瘤性增生)。
本研究选择的均为胆囊腺瘤性息肉及胆固醇性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是一种非新生物病变,不是胆囊组织增生导致的息肉,而是胆固醇代谢的产物,其依附于胆囊壁向腔内凸起的乳头状或桑椹状强回声结节,它对胆囊壁无损害,对胆囊功能无影响[6]。
曹月敏[7]等研究表明胆囊息肉样病变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之间胆囊收缩率无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对照组。
胆囊壁增厚有不规则局限型和规则均匀型两种。
不规则局限型的胆囊壁增厚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 如:胆囊腺瘤、胆囊癌及胆囊息肉等。
规则均匀型胆囊壁增厚常于胆源性及非胆源性疾病,胆源性疾病即胆囊本身疾病[8-9],如胆囊结石与急、慢性胆囊炎。
非胆源性疾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等[10-12] 。
除外非胆源性疾病,胆囊壁的增厚是诊断胆囊炎性疾病的重要征象之一, 超声可以在术前精确测量胆囊壁的厚度[13]。
胆囊壁有三层,由内向外分别为粘膜层、肌层及外膜层,胆囊结石患者由于结石的刺激,往往合并慢性胆囊炎,由于炎症的存在,粘膜渐增厚,增生的粘膜可深入薄弱的肌层从而形成蜂窝状窦腔样间隙,即罗-阿氏窦。
罗-阿氏窦是慢性胆囊炎形成的特征性改变。
Rahul Khanna等研究行胆囊切除的140例胆囊结石患者(80例有症状,60例无症状)的粘膜发现其中60例出现壁厚度的增加(他把胆囊壁厚度大于0.3cm看着是粘膜增厚),占42.5%,并且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常见胆囊壁增厚与充血[14]。
李巧新分析了1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粘膜病理变化认为:胆囊壁的厚度与病程的长短有关。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胆囊壁一般较厚[15],而且质地相对较硬,粘膜皱襞消失或增粗呈小梁状,镜下见胆囊壁全层均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本研究选择的胆囊结石患者均无引起胆囊壁增厚后的非胆源性疾病,结果:A组胆囊壁厚度0.11~0.21 cm,平均0.16±0.03cm,B组胆囊壁厚度0.22~0.44cm,平均0.30±0.06cm,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与Rahul Khanna[9]的研究结果相似。
B1组胆囊壁厚度0.27±0.04cm,B2组胆囊壁厚度0.33±0.06cm,A、B1、B2三组胆囊壁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病例组胆囊收缩率与胆囊壁厚度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在除外引起胆囊壁增厚非胆源性因素情况下,胆囊壁厚度可以反映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越厚,胆囊收缩功能就越差。
对保胆适应症研究时不仅仅要考虑胆囊收缩功能,同时也要关注胆囊壁厚度。
参考文献[1] Kratzer W,Mason RA,Kachele V.Prevalence of gallstones in sonographic surveys worldwide[J].J clin Ultrasound,1999,27(1):1-7.[2] 邹玲.胆囊结石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附4696例体检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 14(7):516.[3]朱丹木,陈怡,许晓红,等.合肥地区胆囊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 17 (5):271.[4] 乙芳,龚新环,陈胜.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与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功能相关性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15(2):105-107.[5] Stads S,Venneman NG,Scheffer RC,etal. Evaluation of gallbladder motility: comparison of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nography[J].Ann hepatol.2007,6(3):164-169.[6] 任培土,鲁葆春,许焕建,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670例临床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9):779-780.[7] 曹月敏,宁殿宾,张万星,等.胆囊结石与胆囊收缩素受体(CCK-A)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关系研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10):868-870.[8] Marchal G, Rich O, Ryon S etal. Gallbladder w all sonolucency in acute cholecy st itis. Radiolo gy, 1999, 133 (6) :429[9] Sanders RC. The signif icance of sonog raphic g 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 J Clin U ltr aso und, 2001, 8(4) : 143[10] Maudg al DP, Alam C, Bayer H,etal.Gallbladder abno rmalities in acute infectio ns- hepatitis. Dig Dis Sci, 2000, 29(3): 257[11] Fiske CE, Henr y TJ. U ltr aso no gr aphic ev idence of g 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n associat ion w ith hypalbuminemia. Radiology, 2001, 135( 4) : 713.[12] Yamada K,Yamada H.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n mononucleo. J Clinic Ultrasound 2001,29:322-325.[13]李俊来,董宝玮. 胆囊壁厚度在胆囊炎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4):44-46.[14] Rahul K, Rashmi C, Mohan K,etal.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gallbladder due to stone disease. Indian J Surg,2006,68(4):201-204.[15] 李巧新.160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粘膜病理变化分析.农垦医学. 2001, 23(4): 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