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方体、圆柱体》写生画

《立方体、圆柱体》写生画

---------------------------------------------------------------最新资料推荐------------------------------------------------------
《立方体、圆柱体》写生画
《立方体、圆柱体》写生画一、教学内容:
《立方体、圆柱体》写生画二、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学习、了解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及其透视规律,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铅笔写生画。

三、教学重点:
了解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及其透视规律。

四、教学难点:
了解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及其透视规律。

五、教学教具:
石膏立方体和圆柱体及其透视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作业要求:
理解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

一、出示石膏立方体,分析它的特点,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画立方体,引出它的透视现象。

(1)由于距离不同而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2)绘画物体的立体艺术,需要把物象的厚度在平面上表现出来。

2、从观察中理解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1 / 4
(1)立方体有六个面,有三组方向不同的棱线。

(2)若立方体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就产生了平行透视,其棱线特点,有三组线:
垂直线,水平线、变线,由三组线构成三个面:
平行面、水平面、直角面。

变线延长相交于一点(如下图)。

平行透视的画法:
A、通过观察,明确能否见到三个面,直角面在平行面的左方或右方,然后定出六面体上下左右四点。

B、分出三个面的位置(尽可能比较出透视缩窄的比例),并画出平行面。

C、先画中间的变线,再画余下的两条变线,提醒学生注意:
三条变线作直线延长就相交于一点。

A B C (3)、立方体的边棱与画面构成两种关系:
垂直边、成角边。

成角边向两个方向消失,便产生了成角透视(如图),成角透视的画法:
A、通过观察定出六面体高、低、左、右位置。

B、定出画面近向我们的垂直边,并在垂直边底点作一水平线,再确定两条成角边的倾倾斜度。

C、按比例画出另外两条垂直线,并根据基底的成角边的走
---------------------------------------------------------------最新资料推荐------------------------------------------------------ 向,画出所有的成角边,要画长些,是否看到相交于左右两点。

教师小结:
立方体的透视现象是由于画者观察物体时,距离和视点方位不同而产生的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出示圆柱体的圆面,离视平线越远越圆,越近越扁,与视平线等高,则成一直线。

当视平线通过它的中部时,则看不见上下底的圆面。

在视平线上方的圆形边线前高后低,在视平线下的圆形边线前低后高。

假如是不透明的圆柱体,只能看见前面的弧线,所以上下底圆面的边线成了略弯的弧线。

如图:
(2)当圆柱卧放在桌面上时,产生如下透视变化。

A、横置的圆柱边线与画面平行时,其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是:
距视中线越远的圆面越扁,越扁与视中线重合则成一直线。

B、横置的圆柱体其边线与画面成角度时,圆面没有缩窄,而是近处圆截面大,远处小,圆柱体的画法,一般是用直线中求曲,方中求圆,在直线透视中寻找。

如图:
小结:
3 / 4
柱体是由无数的圆面重叠而成的,由于视点方位不同,圆截面变成了椭圆,但它的两端不是尖的,而是弧形。

三、学生作业:
观察纸盒和饮料罐,分别在纸上作平衡、成角透视的立方体和立置,平置的圆柱体的单个练习,加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

四、教师评讲:
看作业情况,小结表现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作业要求:
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石膏模型的铅笔写生画。

作业展览,小结有关透视知识,表扬优秀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