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6月14日,在容中报告厅,我有幸和学校的几位老师参加了容城县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

我们首先观摩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数学课《商不变的规律》。

听吴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既扎实,又活跃,既教书,又育人。

”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

铃声一响,课堂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

吴老师声情并茂的故事《猴王分桃》,带着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数学世界。

40分钟的一节课,学生就在老师巧妙的引导中,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小组讨论,时而交流汇报,时而掌声阵阵,时而笑声朗朗,不知不觉间就自己总结并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

一节课下来,没有过多的课件,没有一关又一关的练习,但是,“商不变的规律”却牢牢地入住了孩子们的心底,因为这是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的,不是老师告知的,所以孩子们的印象最深刻,记忆也就最牢固。

反观吴老师的这节课,40分钟就带领孩子们发现并总结了“商不变的规律”这一个内容,并且学完新知后没有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可以说是教学内容非常的少。

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个性,有思想,不盲从,不渲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这正是体现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下午我们又观摩了容城县大河小学王亚峰老师的《圆的认识》和北京来的教授刘劲岺的《数学广角》,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感受到充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迫在眉睫。

(一)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

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的话,又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数学教师不但要备课,还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数学高效课堂的“精讲多练”,也为数学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即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当前,我们采用导学案模式,由一个教师主备,其他教师二次甚至三次备课,提倡先听后上,不失是一种好方法。

另外,对于新课标教材,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我教学二十几年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一册教材即使以前教过,再教一遍又能挖掘出不同的东西,得到不同的体会,获得新的收获。

因此,数学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二)预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是布置学生预习;当前我们采用的是导学案教学,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

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
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落后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有句话说得好:“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

北京市特级教师田丽莉老师的示范录像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课堂上她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她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回顾我们的课堂,也许回答问题的更多中上层学生,所以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我们的差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

课后,教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差生。

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四)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

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及其差。

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那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利用典型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在其基础之上拓展延伸,多方位引导优秀生思考,加大课堂容量的方法较好。

在教学上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数学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适当的课堂容量是高效课堂的标志。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

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

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

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升华,达到课堂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的和谐。

总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也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还“高效课堂”一片明朗的天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