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文天祥1、根据拼音写汉字:干gē( ) liáo( )落huáng()恐浮chán()风飘xù( ) 雨打píng()戈寥惶尘絮萍2、解释下列词语:①、干戈-----古代的兵器,这里指代战争。

②、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③、汗青-------史册。

④、山河破碎: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

3、填空:①、诗中既写自己的明经入仕,又写国家战争频繁的一联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②、点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作者感情相对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④、表现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辛苦遭逢)⑤、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风飘絮、雨打萍)⑥、表达自己的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⑦、表现文天祥宁死不屈精神的一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⑧、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4、谈一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5、诗歌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重含义,请谈一谈。

答:使用的是双关语。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本句将地名嵌入诗句中,巧妙地借地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6、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谈一谈你对“风飘絮”、“雨打萍”的理解。

答“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漂泊无根。

7、“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8、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本句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1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你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答: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既抒发了悲怆沉郁的情感,又表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非凡才能。

(或:将地名与心境的绝妙结合,既是地名引起的直接联想,又是对仗工整的绝配。

)11、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请你再举两个类似的事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答: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以死明志的决心。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慷慨就义。

1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从诗句理解、表现思想、例子三个角度答题)。

梅岭三章陈毅1、看拼音写汉字。

丛măng ( ) jīng ( )旗yán( )罗jié( )报血雨xīng( )风yīng( )有涯取义成rén( )莽旌阎捷腥应仁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意如何:想些什么。

旌旗:代指部队。

有涯:有止境。

3、“烽烟”一词采用修辞手法,“头悬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胥头悬东门的典故,意为(借代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决心)4、5、第一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气概;第二章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期盼人民解放的革命情怀;第三章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6、第一章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的精神。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7“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飞”带有主动性,更能体现速度快的特点,以便尽快告慰英灵。

示儿陆游1、主题思想: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怒;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2感情变化:轻松---痛苦---激昂(未绝望,坚信宋朝总有一天会收复失地)----无奈3、最能表现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诗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4、“万事空”与“但悲”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这更能表现作者唯一的心愿就是收复中原,这也是他未了的事,悲痛、遗憾的事。

5、诗人要孩子们家祭时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即使死了也渴盼祖国统一,即使死了心中惦念的还是中原失地的收复,何等强烈的爱国情!谭嗣同之死梁启超1、文章主题:文章突出写了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的经过,充分表现了他光明磊落、奋不顾身、置个人生死于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2、《狱中题壁》一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I 答:赞美谭嗣同光明磊落,视死如归,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3、如何评价谭嗣同这个人物:他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

但他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而不依靠广大人民,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春望杜甫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草木之景,花鸟之景)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春望》中总写望中所见的两句诗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与“感时花溅泪”的“时”相照应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与“恨别鸟惊心”的“别”字相照应的诗句是。

(家书抵万金)5、《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诗,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情绪。

6、《春望》中表达了诗人战乱时思念亲人、盼望得到家人音讯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春望》中表达诗人对国土沦陷触目伤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具体细节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答:诗人将伤国思家的情感用具体的细节体现出来了。

9、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花因伤感时事而落泪,鸟因痛恨离别而惊心,这是诗人以物之情思写花写鸟,借此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

用拟人手法,以花鸟可娱之物衬托诗人内心的忧烦痛苦,语言含蓄,未言时事则时事可知矣。

一个“感“字,一个”恨“字,把作者的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的内心痛苦表露无遗。

10、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1、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和“深”的深刻含义。

答:“破”字写出了都城破败,“深”写出了草木荒凉。

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伤春的心情。

12、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qìng苍diāoqíu2、解释词语:聊发:姑且。

黄:黄犬。

报:报答。

开张:开阔、豪壮。

会:将要。

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答:“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下阕重在:。

叙事(描写)抒情3、词中用典贴切,试举一例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用典有三:“亲射虎,看孙郎”、“遣冯唐”、“射天狼”,①、指出与苏轼当时情况的一致处;②、指出委婉含蓄表达心声的作用。

4、本词的上阕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杀敌为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抒发了词人企盼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思想感情。

6、“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答:“狂”字是全词“词眼”,总领全词,且贯穿全篇。

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或者他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上片),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下片)。

7、词中与开端老夫相对应,表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的句子: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8、上片最能表现“狂”的句子:亲射虎,看孙郎。

9、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词中借用典故,委婉表达企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1、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12、从词中“锦帽貂裘”一词可知出猎的季节是冬季。

上阕写打猎的威武场面,用一个“狂“字总领下文,既突出了豪壮之气势,又透露出作者隐约的怨愤之情。

13、上阕写冬猎场面的作用?答:不是显威风,而是一种主张,利用冬闲季节以打猎方式进行武装演习,增强民族保卫国土的意识和能力。

14、下列典故表达的意思及作用:、⑴、“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

答:意思: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

以孙权自喻,显示自己过人的胆略、才能。

突出表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⑵、“遣冯唐”的典故。

答:意思:汉文帝时,魏尚抵御匈奴有功,但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以实现报国之志。

这样用典表意的方法,委婉含蓄。

、③、“射天狼”的典故。

答:意思:“天狼星”,据《晋书。

天文志》说是“主侵略”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这里借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之敌,建功立业的决心。

14、苏轼是豪放派的鼻祖,你觉得这首词豪放在哪里?答:“冬季出猎,场面壮观,打猎武士英姿,打猎队伍席卷平冈的气势,太守射虎的风采都极为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看,表达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