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征询意见稿)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贯彻落实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完善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整体提升我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公平、开放的办学水平。
特制定《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请各校遵照执行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工作思路。
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根本,坚持以提高效能为方向。
通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整体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组织机构为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成立第二轮松江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徐界生松江区教育局局长副组长:钱秋萍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杨桂龙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敏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组员:夏长来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金文松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袁洪斌松江区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姚文渊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黄蕾松江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顾静君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主任王洪明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主任闵志辉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部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基教科。
共同体成立管理委员会,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
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共同体建设各个项目。
三、共同体成员单位组建八个共同体,牵头单位分别是:上师大外附小、泗泾小学、中山小学、松江七中、松江四中、佘山学校、李塔汇学校、三新学校。
具体组成是:1、上师大外附小:九亭小学、岳阳小学、新桥小学、实验小学、九亭四小(联络员:闵志辉)62、泗泾小学:第三实验小学、九亭第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九亭三小(联络员:陈春根)53、中山小学:中山永丰实验学校、方塔小学、泗泾第二小学、新闵小学(联络员:黄其明)54、松江七中:茸一中学、华实初中、二中初中、松江六中、立达中学(联络员:秦欢珍)65、松江四中: 九亭中学、新桥中学、九峰实验学校、洞泾学校(联络员:陈赣)56、佘山学校:民乐学校、叶榭学校、天马山学校、仓桥学校、东华附校(联络员:王洪明)67、李塔汇学校:泖港学校、古松学校、五厍学校、新浜学校(联络员:张忠山)58、三新学校:张泽学校、车墩学校、华阳桥学校、小昆山学校、上外松外(联络员:顾静君)6四、工作原则1.项目驱动,多元发展。
以项目为纽带,撬动共同体发展,通过项目合作辐射学校管理的其他领域,进一步推动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彰显特色,多元发展。
2.整体联动,上下发展。
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赢共进、填谷建峰、共同发展”为目标,整体联动,上下发展。
3.交流互动,师生发展。
立足校本研修、学科建设和教研组建设的互动交流,聚焦师生成长,共谋学校发展。
五、工作内容(一)健全制度,优化布局,完善共同体管理体制1.加强制度建设。
各共同体要修订和完善共同体章程,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建立规划布局机制,审视共同体发展方向;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工作安排;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梳理工作思路。
2.健全工作网络。
共同体要在成立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成员单位领导小组,确立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理念,科学规划共同体的研究项目。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分学期共同体建设工作计划和项目活动内容,各项工作安排必须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显性成果形式。
3.优化项目布局。
各共同体项目确定要围绕各成员单位共性的问题,聚焦课程和课堂,项目内容既要符合教育转型需要,同时要符合切入口小,操作性强,容易见效的要求,项目要延伸到学生,让学生直接得益。
要形成总项目引领,子项目跟进的联动发展格局。
4.下移管理重心。
各共同体要建立校际间基于教研组建设、学科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的联动机制,将管理触角延伸到共同体内每一个教研组、每一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
(二)强化责任,细化举措,完善共同体运行机制1.强调目标责任。
各共同体要对内部成员单位设置分阶段目标任务和总体性目标任务,出台共同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定办法,使各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强化共同体建设目标意识。
各成员单位要将学校的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教研组和相关教师。
2.完善联席会议。
各共同体管理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共同磋商共同体建设中的管理问题,不断总结共同体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研究制定下阶段工作举措和活动内容;监督和评价各成员单位目标任务达成情况,整理共同体建设推进相关资料,推广各成员单位项目研究成果。
3.用好工作手册。
各共同体要使用由教育局统一编制的《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共同体推进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工作手册》)。
每学期一册,由牵头单位负责记录,并按时间节点上交教育局基教科。
各共同体内部可制定成员单位工作手册,具体内容根据需要自行拟定。
4.注重专家指导。
各共同体要充分挖掘优质教育资源,聘请区内外专家,定期指导各成员单位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共同体研究项目适时调整校本研修和教研组建设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工作策略。
(三)聚焦课堂,拓宽渠道,加强共同体内涵建设1.实施课程统整。
各共同体要将项目研究与三类课程统整进行有机整合,与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寻找各自的切入点,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拓展型课程跨学科模块的构建、探究型课程生本化组织的方法等内容进行选择性研究,深挖内涵,彰显个性,不断提高学校自主发展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
共同体建设必须要立足课堂,通过研讨课、观摩课、专题活动、专家讲座等方式,汇聚共同体内区政府津贴享受人员、区首席教师、区学科(德育)名师、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教育智慧,加强课堂教学“五环节”研究,发挥区域内优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经验,不断加大优质资源的辐射力度。
3.改进校本研修。
各共同体要改进校本研修方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拓宽合作渠道,拓展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水平,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放大各成员单位校本研修的规模和效益,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优质的校本研修活动。
4.促进教师发展。
各共同体要根据自身情况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学科中心组等教师培养组织,制定好共同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和主题论坛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平台。
帮助教师完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目标、理想激励教师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完善共同体互动机制1.定期组织交流。
各共同体要确保与研究项目直接相关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活动;教研组每月交流研讨至少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听取专家意见,布置下阶段工作。
各共同体除了要做精做优每季度一次的共同体活动简报外,还可以依托家长学校,亲子活动日等形式,不断加大共同体建设宣传力度,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
2.阶段成果展示。
各共同体要增强成果宣传意识,对于有借鉴价值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展示,对确有推广价值的共同体建设研究成果予以扶持和奖励,每学期推出1—2个共同体进行项目研究、研训活动、实景课堂等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并在区级每季度一次的活动简报上进行宣传,扩大优质科研成果的受益面。
3.教师柔性流动。
建立共同体内部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每年互派中层1至2名,3-4名骨干教师,倡导牵头学校和规模大的学校增加柔性流动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数量。
各共同体成员单位间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跟岗培训、开设讲座等形式拓宽教师交流的方式,聚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4.强化网络应用。
各共同体要建立内部网站,构建基于网络的联合研究新机制,依托现有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主题论坛和家校互动等活动,丰富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间的合作方式。
(五)着眼发展,注重过程,进一步完善共同体评价机制1.强化内部激励。
建立共同体内部考核奖励机制,各共同体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根据前期制定的共同体成员学校发展责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自评方案,对在共同体建设中表现突出的组织及个人,给予奖励,并及时总结宣传其成功经验。
2.注重多元发展。
针对共同体的内部自评和外部评估都要尊重共同体成员学校的原有基础,客观认识共同体建设中取得的实际进步,在开展不同共同体横向比较的同时,更注重各共同体的纵向发展考量。
鼓励各共同体立足自身实际,结合自选项目,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1.成立领导小组。
教育局成立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共同体建设工作。
各共同体成立管理委员会,明确各单位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
共同体内各单位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共同体建设各个项目。
2.政策经费支持。
教育局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共同体的日常运作,共同体内各单位落实相应的配套经费。
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研究和落实加强共同体建设的经费使用制度,保障共同体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深入推进。
3.强化过程管理。
教育局相关职能科室加强共同体建设的过程管理,研训部、科研部、信息部人员等专业人员,以专家身份介入各共同体及下属的学科中心组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督导室建立联系督学制度。
按分工,联系督学参加各共同体活动,履行指导、监督、评估职能。
4.实施科学评价。
督导室科学拟定共同体建设督导考核细则,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捆绑评价。
根据各共同体项目研究方案,对各成员单位项目按时完成情况,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进步情况,活动开展情况,显性成果以及互派教师完成指标情况等内容实施捆绑评价。
5.推广研究成果。
教育局定期组织召开共同体研究成果交流大会,加强各共同体间横向交流。
以学术交流、经验总结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将各共同体研究成果向全区展示,加大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
七、工作步骤1.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6月—9月):制定《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共同体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方案制定评审阶段(2013年7月—9月):各共同体完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活动形式。
认真分析共同体内各单位教育教学情况,充分挖掘各单位优势与特色,立足合作共赢,找准最佳结合点和增长点,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各共同体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
3.共同体建设阶段(2013年9月—2016年7月):各共同体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公平、开放发展”这一工作目标,凝聚各方合力,大胆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