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违法广告案例素材

违法广告案例素材


总结与思考
1.医药广告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国家立法和执法部门、药 品生产经营企业、广告从业人员和广告媒体的共同努力。只 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v违法必究,做到所制作、发布 的广告合法、真实、优质、高效,医药广告市场才会真正得 以净化。 2.完善医药广告立法,对虚假医药广告做出明确界定 。 3.加大对虚假医药广告的处罚力度 。
中外法规比较
日本
《药事法》第8章:“任何人都不得对医药品、相关保健食品、化妆品以 及医疗器械等名称、制造方法、效能、效果或性能进行或明或暗的虚伪或夸 大的广告宣传和传播。”“不得进行可能使受众误解医药品、相关保健食品、 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的效能、效果或性能已经得到医生或者其他医药专业人员 保证的广告宣传和传播。”
违法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四条: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 误导消费者。
第十条: 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 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法规分析
分析:广告中,模特儿不断“变脸”,抑制黑色素、淡 化色斑、全面透光4层效果完美呈现,前后对比,判若 两人。广告以所谓的“4步”美白就可以告别肌肤问题, 忽略个体的使用效果,夸大产品功能,没有科学依据, 误导消费者。
《放送基准》:“不得制作、播放有可能违反《药事法》《医师法》《医 疗法》的医疗、医药、医疗器械、化妆品及保健食品的广告”;“在用实验 者或使用者宣传是慎重处理”;“在表现功用和效果时不许超过法律认可的 范围”;“不得使用‘最有效’、‘最安全’等表现形式”;“不得以医师、 药剂师、美容师等推荐的形式做广告”
违法广告案例(2)西安常春藤花 园房地产广告
v
案例陈述
江西省南昌
市紫金城在
v媒体上发布的房源自产广告案例陈述v
最引人注目

10年124%的委 托经营收益
违规之处
国家工商局颁布的《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中第16条 该条款称: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出现融资或者变相融资的内容, 不得含有升值或投资回报的承诺v。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规定 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该广告中的“10年124%的委托经营收益”显然违反了这两个条 例。
违法之处
违规条例:《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
第三条 :化妆品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 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八条: (一)化妆品名称、制法、成份、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的; (二)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 (五)使用最新创造、最新发明、纯天然制品、无副作用等绝对化语言 的; (六)有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的数据的;
违法广告案例(5)雪津啤酒V.S 南昌啤酒
v
案例陈述
雪津啤酒广告词
南昌啤酒广告词
❖雪津鲜8度,源于1842年的欧 洲酿造法,精选100天的阳光 大麦,历经5天的精心催芽, 一切只为入口1.5秒的极致享 受。
❖雪津啤酒,纯粹是享受!
❖南昌8度,源自深层石英岩活 性水,精选120天的澳洲阳光大 麦,采用德国KRONES经典设备, 传承百年酿造心法,激活口感, 只需0.8秒。
违法广告案例(3)名人亮相西安 户外广告
v
案例陈述
陕西省西安市兴庆路南段出现大小相同的四幅广告牌,每 幅广告牌大约长10米高6米,其中第一幅广告牌的主角是奥巴马, 在他的巨幅照片的左上角写着奥巴v 马的介绍:1993年毕业于常春 藤联盟哥伦比亚大学,在图片的右方印有“我们赖以成功的价值 从未改变”中英文对照字样。在奥巴马的北边还有比尔·盖茨、 李政道、巴菲特的巨幅照片,均以同样的方式出现在广告牌上。
违法之处
《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第十条第六款虚假广告:药品、医疗器械、保 健食品广告中宣传的产品功效、适应症(功能主治)、适应范围或者适 用人群超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范围的;
《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九条:v食品广告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
义或者形象,涉及特定功效的,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证 明; 《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七条、《广告法》第十九条 : 食品广告 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 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暗示食品的治疗作用。
看法观点(中 外法规比较)
中国
1.产品功效诉求承诺 虚假夸大;
2.产品功效画面演示 失误虚假夸大;
3.检验报告或试验结 论等广告证明的权限 效力。
美国
1.化妆品广告不许出现绝对性字眼,无视警告将 入狱一年。
2.美容产品说明上不能出现虚假内容,如果某产 品未经过充分检验,必须指明。
3.广告中不得使用“毫无危险”、“无副作用” 等夸大医疗效用的词句;禁止播放令人厌恶的痛 苦呻吟表情、动作及声音。
总结思考
1.房地产广告为何如此嚣张呢,这也与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关 系,人们盲目地炒房、投资不动产,更催生了房地产的火爆 销售,这种情况下国家就应出面v 进行宏观调控,稳定市场, 平衡供需,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净化风气,让市场恢复秩序; 2.任何广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欺骗消费者,更不能以 投资回报误导消费者,遇到此类广告,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 严格审查,避免上当受骗。
现为对受侵害的竞争者的广告作品依v 法享有的著作权的侵犯,属于不
正当竞争行为。 2. 如果是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这样的模仿抄袭是具有危害性的, 对人对己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首先侵害了竞争品牌和产品的市场利 益,也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许模仿品牌一时间霸占了消费者的眼 球,占得一时的市场优势,但是最终对自身品牌的影响是负面的。
总结与思考
1.要正确运用比较广告,不得恶意抄袭、诋毁竞争对手;
2.企业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品牌意识,采用正当
的方式进行竞争;
v
3.加大广告监管力度,依法打击恶性竞争,规范广告市
场。
虚假广告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管理条例》第3条中笼统地规定, “广告应当真实,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 费者”。根据该条的规定,可以v 把虚假广告的内涵概况为: 以任何方式,包括其表达方式,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 发布者在商业活动中对商品或服务做出与其客观实际不相符 的虚假宣传,具有促使消费者做出错误决策可能性的广告是 虚假广告。
中外法规比较
英国
不得以无法证 实的说法误导 消费者。
韩国
1.《放送广告审议规定》第29条:化妆品广告依据以 下规定,令行禁止: 1.对于医疗、药用效果,有可能导致误认的表现; 2.对于化妆品副作用或者对于可能存在的不安全性进 行否定或者减小的表现; 3.非职能化妆品在名称、制造方法、效果作用方面可 能造成职能化妆品印象的表现; 4.利用医师、牙科医师、韩(中)医、药师或作家等 指定、推荐或者出现“我正在使用”等内容的表现。
违法广告案例(1)OLAY化妆品广 告
v
目录
案例陈述
1
法规分析
2
看法观点
3
总结思考
4
案例展示
v /programs/view/KAl537tZGUg
案例陈述
违规内容:玉兰油焦点洗白 系列产品中在模特身上利用 电脑特效技术和化妆夸大产 品效果;并强调对比产品使 用前后效果;使用不科学的 手段来做虚假的广告效果宣 传。
看法观点
/a/20090805/000144.htm 腾讯•大秦网《用奥巴马代言广告 西安常春藤花园被罚款》 1.陕西省工商局、西安市工商局最终对v 当事人陕西德方长安实业有限公
司处以5万元罚款,并责令其停止发布广告,公开更正消除影响。 2.罚款是手段不是目的,而且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警醒后人; 3.该广告未经审查怎么就发布了呢?是哪一环节出现了纰漏?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是导致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法观点
1.房地产广告占目前广告市场的很大份额,因此地产广告的监管 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商家利用“v炒房热”大发横财,宣称购房 有升值回报,这种手段并不少见,可见广告市场的混乱情况; 2.以莫须有的许诺吸引消费者眼球,不仅是虚假宣传,更不利于 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变相融资的嫌疑,有损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 文明建设,应当予以打击。
看法与观点
1.药品监管是涉及公众人身安全的大事,但在执法上却困难 重重,有关单位相互推脱责任v,执法不到位; 2.工商部门应对当事人处以广告费金额一倍的罚款。依据 《广告法》以及《关于在查处广告违法案件中如何确认广告 费金额的通知》的规定,鉴于许多情况下广告费金额难以确 认,当事人应该被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看法观点
1. 市场监管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国家要做好宏观调控,建 立健全的广告审查制度; v
2. 工商部门应对广告主处以广告费金额一倍的罚款。依据《广 告法》以及《关于在查处广告违法案件中如何确认广告费金 额的通知》的规定,鉴于许多情况下广告费金额难以确认, 广告主应该被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该广告中使用奥巴马、李政道、比尔盖茨、v巴菲特等公众人物肖像,很显然属于盗
用他人肖像权,虽然我国没有规定广告中不能使用国外领导人肖像,但是这也违反 了《广告法》第二十五条: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形象的, 应当事先取得他人的书面同意。 根据调查,该公司在没有取的项目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发布了该广告,违反了《房 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中的第四条:预售房地产,但未取得该项目预售许可证的 不得发布公告。
❖南昌8度,才是享受!
广告对比
v
违法之处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
v 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第二十条规定: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 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观点与看法
1.抄袭、模仿竞争者广告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地利用和享有竞争者 的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从而不正当地利用和享有竞争者竞争优势的 行为,对于受侵害的竞争者而言,抄袭、模仿广告的行为在形式上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