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第07章过滤
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第07章过滤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在恒压过滤阶段,应用式(7-2-15) ,
V 2 V12 KA2t
p1s A2t 2 102 30 60 8 V p0.7 1.436 102 p0.7 (2) r0 f 1 103 4 1011 0.0627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假设每过滤1m3滤液得滤饼f,单位为m3
fV LA
fV L A
V:滤液体积,m3
(7.2.4)
另外,可把过滤介质的阻力转化成厚度为Le的滤饼层阻力
rm Lm rLe
则:
(7.2.6)
fVe Le A
(7.2.7)
dV Ap u Adt r f (V Ve )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实际上过滤模式常常采用:
先恒速过滤后恒压过滤
在开始过滤时,以较低的恒速操作,避免颗粒穿透过滤
介质。
当压差上升到给定数值后,再采用恒压过滤,直到过滤
终止。
计算:
恒压过滤中的起始滤液量为恒速过滤末段的滤液量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例题 7.2.2】用一台过滤面积为 10m2 的过滤机过滤某种悬浮液。 已知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含量为 60kg/m3 ,颗粒密度为 1800 kg/m3。已知滤饼的比阻为 4×1011m-2,压缩指数为 0.3,滤饼含 水的质量分数为 0.3,且忽略过滤介质的阻力,滤液的物性接近 20℃的水。采用先恒速后恒压的操作方式,恒速过滤 10min 后, 进行恒压操作 30min,得到的总滤液的量为 8m 。求最后的操作压 差和恒速过滤阶段得到的滤液量。 解:设恒速过滤阶段得到的滤液体积为 V1,根据恒速过滤的方程 式(7.2.18a) ,得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带式脱水机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一、过滤基本方程
主要特征: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截
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并逐渐积累成滤饼层。 滤饼层厚度:随过滤时间的增长而增厚,其增加速率与过 滤所得的滤液的量成正比。 过滤速度:由于滤饼层厚度的增加,因此在过滤过程中是 变化的。
(7.2.8)
或:
dV A2 p dt r f (V Ve )
……(7.2.8)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滤饼层的比阻r有两种情况: •不可压缩滤饼:滤饼层的颗粒结构稳定,在压 力的作用下不变形,r与p无关
•可压缩滤饼: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
经验式:
r r0 p
s
(7.2.9)
则: dV
Adt
KA 2(V Ve )
(7.2.11)
令q=V/A,qe=Ve/A(qe称为过滤介质比当量滤液体积),则
dq K dt 2(q qe )
(7.2.12)(滤饼过滤基本方程)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K:过滤常数,如何测定?与下列因素有关:
•滤饼的颗粒性质
•悬浮液浓度 •滤液黏度 •滤饼的可压缩性 qe:过滤介质特性参数
K 2 (7.2.17a) 或 V VVe A t 2
K (7.2.17b) q qqe t 2
2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若忽略过滤介质阻力,则简化为:
K 2 V A t (7.2.18a) 或 2
2
K q t 2
2
(7.2.18a)
在恒速过滤方程中,过滤压差随时间是变化的, 因此过滤常数K随时间t变化 。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本节思考题
(1)过滤过程在环境工程域有哪些应用?
(2)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使用的过滤介质 主要有哪些? (3)过滤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过滤基本方程
二、过滤过程的计算 三、过滤常数的测定 四、滤饼洗涤 五、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表面过滤过程
滤饼过滤
被过滤的颗粒粒 径较小的情况
多孔性 介质
表面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 度较慢的情况。 给水处理:慢滤池 污泥脱水:使用的各类脱水机(如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 滤机等)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转筒真空过滤机
回转真空过滤机工作过程示意图
相应的滤液量为V 某一过滤时间t时的过滤状态 过滤速度u定义为:
(表观)
dV dV——dt时间内通过过滤面的滤液量, m3 u Adt 2
A——过滤面积, m
dt——微分过滤时间, s
(7.2.1)
Lm
过滤 压差
p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过滤速度与推动力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Darcy 定律表示:
累计到L1的条件下开始时,应如何计算?
积分时:时间0 t, 滤液量V1V
L1
(V V ) 2Ve (V V1 ) KA t
2 2 1 2
(7.2.15)
V1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如何应用恒压过滤方程?
设计型: 已知要处理的悬浮液量和推动力,求所需的过滤面积。
操作型:
已知过滤面积和推动力,求悬浮液的处理量;
p u ( Rm Rc )
(7.2.2)
Rm:过滤介质过滤阻力, 1/m Rc:滤饼层过滤阻力, 1/m
假设rm,r分别为过滤介质和滤饼层的过滤比阻, 1/m2 Rm= rmLm;Rc= rL
p u (rm Lm rL)
(7.2.3) Ruth 过滤方程
r:与过滤介质上形成的滤饼层的孔隙结构特性有关。 L:与滤液量有关,在过滤过程中是变化的。
2.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 •重力过滤:在水位差的作用下被过滤的混合液通过过滤介 质进行过滤,如水处理中的快滤池。 •真空过滤:在真空下过滤,如水处理中的真空过滤机。
•压力差过滤:在加压条件下过滤,如水处理中的压滤滤池。
•离心过滤:使被分离的混合液旋转,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 力的作用下,使流体通过周边的滤饼和过滤介质,从而实 现与颗粒物的分离。
第七章 过 滤
第七章 过滤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过滤过程
二、过滤介质 三、过滤分类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一、过滤过程
• 混合物的分离:液体和气体混合物 • 什么现象属于过滤? 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重力、压力、离心力)的 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固体粒子被截留,而流体通过 过滤介质,从而实现流体与颗粒物的分离。 液-固分离,气-固分离 如砂滤池、袋式除尘器、口罩…… • 过滤分离的对象? 粗大颗粒、细微粒子、细菌、病毒和高分子物质等
因此可再得到的滤液为 0.473L。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二)恒速过滤 恒速过滤是指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速度保持不变,即滤 液量与过滤时间呈正比。
q ut
(7.2.16a) 或 V Aut
(7.2.16b)
dV V 常数 Adt At
2
代入式(7.2.11)
dV KA2 dt 2(V Ve )
属丝等编制成的滤布。
• 多孔固体介质:如素烧陶瓷板或管、烧结金属板或管等。
• 多孔膜:由高分子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制成的薄膜,根据 分离孔径的大小,可分为微滤、超滤等。
第一节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三、过滤分类
1.按过滤机理分: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 (1)表面过滤:采用的过滤介质(如织物、多孔固体等) 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过滤时这些 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此时 沉积的滤饼也起过滤作用。因此,表面过滤又称滤饼过滤。
2 当 t3 15 60 900 s, 则: q3 2 0.7 102 q3 0.8 106 900 ,
解得: q3 2.073102 m3/m2
2 2 3 所以 q3 q2 0.1 2.073 10 1.6 10 0.1 0.473 10 m3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二、过滤过程的计算
确定滤液量与过滤时间和过滤压差等之间的关系。 (一)恒压过滤 在过滤过程中,过滤压差自始自终保持恒定。 对于指定的悬浮液,K为常数。 对式(7.2.11)或式(7.2.12)进行积分:
V
0
2(V Ve )dV KA2dt
0
t
V 2 2VVe KA2t
1103 q1 1102 m3/m2, t1 5 60 300 s 0.1 1 0.6 103 1.6 102 m3/m2, t 600 s q2 2 0.1
代入过滤方程得
110
2 2
2 1102 qe 300 K (1)
3
KA t p A t V 2 r0 f
2 2 2 1
1 s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滤液的物性可查得:黏度 μ =1×10 Pa·s,密度为 998.2 kg/m3,根据过滤的物 料衡算按以下步骤求得 f: 已知 1m3 悬浮液形成的滤饼中固体颗粒质量为 60kg,含水的质量分数为 0.3,所 以滤饼中的水的质量 y 为:
(7.2.13a)
q
0
2(q qe )dq Kdt
0
t
q 2qqe Kt
2
(7.2.13b)
第二节 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若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简化为:
V 2 KA2 t
(7.2.14a)
q 2 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