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结与沸腾换热PPT课件

凝结与沸腾换热PPT课件


(2)珠状凝结
凝结液面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在 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的液珠,且不断 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重力大与依附 力,向下运动
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 g 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tw ts
3. 两种凝结方式换热系数的大小
膜状凝结:由于壁面被一层液膜覆盖,因而凝结放 出的热量首先必须穿过这层液膜(以导热形式),后 才传至壁面。主要热阻为液膜层。(导热因液膜层内 速度很小,热阻大)
珠状凝结:由于大部分冷壁面总是直接暴露在蒸气 中,不存在液膜层。(热阻小)
所以h珠>h膜
虽然,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远远大于膜状凝结, 从换热角度考虑,希望采用珠状凝结,但要维持珠状凝 结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实际工业应用上都只能实现膜 状凝结。玻璃器皿洗干净有一层水膜。
第二节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厚度薄、热阻小。
2. 准则方程
• 液膜的流动方式也有层流和紊流之分,还是 采用雷诺数(膜层)来判断。
Re de ul
式中:
ul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无波动层 流
Re 20
有波动层 流
Rec 1600
湍流
如图
de 4Ac / P 4b / b 4
1. 纯净蒸气层流膜状凝结分析解 • 努赛尔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后,得到了纯净蒸
气层流膜状凝结的分析解,具体假设有: (1)常物性(物性参数不随温度变化); (2)蒸气静止不动,对液层无粘滞应力; (3)液膜的惯性力可以忽略; (4)气液界面无温差(即凝液温度等于蒸气温
度);
(5)膜内温度分布是线性的(液膜内的热量传 递只有导热,而无对流作用); (6)液膜的过冷度可以忽略; (7)蒸气密度远远小于凝结液体的密度ρl; (8)液膜表面平整无波动。
Re 4ul 4qml
对于横管,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非常吻合; 对于竖壁,实验结果比理论结果偏高20%左右。
3. 紊流膜状凝结换热 除层流层外以导热为主,层流层以外以湍流为主, 从而有:
实验证明: ( 1 )膜层雷诺数 Re=1600 时,液膜由层流
转变为紊流 ; ( 2 )横管均在层流范围内,因为管径较小。
如果考虑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实际情况,要 用下式代替计算公式中的 r
r r 0.68cp( ts tw )
5. n排管束 理论上d用nd算即可,但实际上,比nd大得多。
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 管子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 四周,中心为蒸气核。
2. 蒸气的流速 • 以上公式是假定蒸气静止不动时得出的。实际
上蒸气以一定流速流动,会产生力的作用。蒸 气与液膜流向相同,使液膜迅速下流而减薄, 并产生波动,所以h↑。若流向相反,使液膜加 厚,h↓。但流速很大时,液膜脱离壁面,使 h↑。
3. 过热蒸气
h↑,影响不大。 过热蒸气→饱和蒸气(中间层)热阻很小,可 忽略。 4. 液膜过冷度
第七章 凝 结 与 沸 腾 换 热
在第五和第六章中,讨论了单相流体对流的 理论分析和试验准则方程式,但在实际的工程上, 常常遇到蒸汽转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蒸汽的过程。
例如:发电厂中:蒸汽轮机后的气体叫乏汽, 为了使水循环,乏汽通过冷凝器后,凝结成水后, 再通过凝结泵把水打入锅炉,锅炉中的水吸热变成 过热蒸汽(沸腾)
7.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 的液膜的厚度。
• 方法:可用各种带有尖峰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 膜拉薄,或者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 泄掉。
试分析自然对流换热与膜状凝结换热的区别 1. 密度变化的原因不同 自然对流:温度变化引起密度的变化; 膜状换热:相变引起密度的变化ρl>ρv
• 因为这些过程也是通过流动来实现的,所以也 属于对流换热的范畴。但它们有一个新的特点, 即流体在放热或吸热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相 变),在一般情况下,表面传热系数比无相变时 的表面传热系数要大得多。
§7-1 凝结换热现象 凝结换热实例
•寒冷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锅炉中的水冷壁
凝结换热的关键点 • 凝结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发生,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
• 冷凝物相当于增加了热量进一步传递的热阻 • 层流和湍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 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
• 会分析竖壁和横管的换热过程,及Nusselt膜状 凝结理论
1 、凝结换热现象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潜热 释放给固体壁面,并在壁面上形成凝结液的过程,称 凝结换热现象。有两种凝结形式。
特征 :对于紊流液膜,热量的传递:( 1 )靠近壁 面极薄的层流底层依靠导热方式传递热量;( 2 ) 层流底层以外的紊流层以紊流传递的热量为主。因 此,紊流液膜换热远大于层流液膜换热。
第三节 影响膜状凝结因素的讨论
1. 不凝结气体
•由于漏气或蒸气不纯,在冷凝器中或多或少含 有一定量的不凝结气体。在蒸气中含有少量气 体,会使换热系数显著下降。如水蒸气中含1% 的空气,使换热系数降低60%。这是因为(1) 随着蒸气的凝结,不凝结气体被阻留在液膜界 面,形成了一层气膜,蒸气分子必须借助扩散 方式(导热)穿过这层气膜,产生一负加热阻; (2)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降低,而不凝 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使得饱和温度降低,减 少了驱动力(ts-tw)。
• 以竖壁为例: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由于忽略液膜惯性力,从而
液膜在x方向的压力梯度,可按y=δ处 蒸气的压力梯度计算
根据膜内温度分布呈线性(只有导热)式(3)可写成:
从而简化为:
边界条件:
由于方程式中液膜厚度δ未知,所以接下 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求δ

myx来自对于倾斜壁如何修正?所以冷凝器通常采用横管的布置方式(短、 横管)
2 、凝结换热的分类
根据凝结液与壁面浸润能力不同分两种
(1)膜状凝结
(2)珠状凝结
(1)膜状凝结
定义: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并能在壁面上均 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称膜状凝结。
特点:壁面上有一层液膜,凝结放出的 相变热(潜热)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 却壁面上, 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热 阻
g
tw 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