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举考试科目的试题

科举考试科目的试题

科举制科目内容专题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增设了考试项目首创武举和殿试的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那个朝代是科举制的最鼎盛时期()。

A宋 B 元C明D清
3、隋代科举考试分为两科一科是进士另一科是()
A秀才B明经C明法D俊士
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和科举制的实施有着密切
的联系,因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
A诗赋B对策 C 经义D八股文
5、明清两代科举八股士主要考察的是什么内容()
A诗赋B四书五经c策问D经义
6、哪个朝代的科举考试内容不再分科,考试的指定读物有所变动?()
A宋B元C明D清
7、宋代的科举考试基本上沿袭了唐代的制度,但是弊病很大,学而无用,
因此是谁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了改革?()
A欧阳修B王安石 C 宋徽宗D李清照
8、那个朝代的皇帝便惯以试卷的书法取定殿试名次的高低()
A唐 C 宋 C 明D清
9、考试内容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什么?()
A.儒家思想
B.执政者的爱好
C.培养目标
D.考试科目地位
10、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

隋炀帝——分科考试(隋文帝)B。

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D。

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二、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20分)
1.隋炀帝时的科举有那两科( )
A.明经
B.经贴
C.明法
D.进士
2. 唐朝时,明经中包括( )
A.帖贴
B.墨义
C.诗赋
D.短篇
3. 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 )
A.《三经新义》
B.论
C.策取士
D.诗赋
4.宋神宗时,进士考试为( )
A.大经
B.兼经 C .论 D.策
5武则天时代开始,也设立了武举考试,用以挑选武官。

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

考试科目( )有
A.马射
B.步射
C.摔跤
D.马枪
E.拳击
二、名词解释(15)
简述历朝历代秀才的含义。

四、简答题
1、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请问八股文哪八把部分组成?
2、唐朝科举考试科目有哪些?
五、材料题(15分)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位美。

”完成(1)~(3)题:(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含义是什么?
(2)上述三则材料是描写唐朝的什么制度?
(3)殿试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创立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5DCBAB 6—BBDDA
二、多选题
答案:1.AD 2.AB 3.ABCD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15)分
1. 优异之才。

《管子•小匡》:“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

”尹知章注:“农人之子,有秀异之材可为士者,即所谓生而知之,不习而成者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其秀才异等,太常以名闻;其下才不事学者,罢之。


2.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

(《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
3、唐初曾与明经、进士并设为举士科目,后旋停废。

4、唐中后期宋间凡应举者皆称秀才。

5、元和明初以来用以称书生、读书人,一种称呼。

(歇后语,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泛指读书人)
6、明中后期和清则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评分标准:每小点三分答出五点即满分,答对要点即可)
四、简答题(20分)
1、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16分)
2、进士、明经、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八分,任意4点答出均满分)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答案:(1)唐太宗;唐太宗通过科举制成功地使天下有才的读书人倾其一生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2)科举制度。

(3)武则天。

相关主题